“当第一缕春光洒向北京,全国两会的会场内外,“绿色”“双碳”等热词逐渐升温。在山西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航产集团”)太原机场候机楼管理部党总支委员、副经理马通贵,带来了一份凝聚着行业智慧的绿色发展新建议。
自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马通贵始终将履职重点聚焦于机场绿电应用和科技赋能低碳发展领域。过去一年间,他通过系统调研发现,太原武宿机场零碳机场项目在绿电稳定供应性和规模化消纳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在联合科研团队、行业专家开展研讨后,他们准备将虚拟电厂作为“破题之钥”。“虚拟电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发电厂,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聚合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和可控负荷的能源控制系统。”马通贵解释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高速推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市场的一类新型经营主体逐步走进行业视野。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整体参与电力市场,探索建立新能源直连机制。2024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以虚拟电厂等方式规范化、规模化、常态化、市场化参与系统调节,健全完善负荷侧响应资源的调度运行机制和市场交易机制。但是,这项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应用,至今仍属空白。
“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的探索将填补这个空白。”马通贵向记者展示的调研报告显示,通过采用虚拟电厂技术,对机场内部可以实现用能的精细化管理,对外可以与周边临空区企业形成绿电消纳协同和供用互济,提升机场绿电利用效率。
技术突破的背后,另一个矛盾却逐渐显现——当虚拟电厂精准调控着每一度绿电时,现行评价体系却难以同步捕捉碳减排的真实轨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政策的东风,助推顶层设计转化为行业实践方案。今年的两会上,马通贵提出,支持太原武宿零碳机场打造能耗双控向碳排双控转变的运行示范试点,为行业树立绿色标杆。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绿色的前行道路上,马通贵既信心十足,也满怀期待。他建议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能够出台关于零碳机场建设及碳排双控转型的扶持政策,制定科学、完善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方法,鼓励机场建立实时碳排放监测系统,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以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为出发点,山西航产集团的目光已经超越项目本身。“我们想要努力书写的,不仅是一个机场的绿色故事,更是整个行业向零碳未来进军的中国样板。”(中国民航报 记者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