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西安在不到5个月时间内开通了至中亚五国六城的航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作为中国的创新之城,深圳随处可见各种“通航+”新业态、新场景,通用航空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需求,在服务民生、拉动消费内需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亚洲首个、全球第4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湖北鄂州花湖机场每天凌晨有超过80架次飞机起降,转运中心每小时处理快递28万件,基本实现“一夜达全国”。
⋯⋯
复苏之年,随着一幅幅民航发展的斑斓画卷徐徐展开,中国民航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承担起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军的历史使命、时代重任,在服务国家大局上实现新作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3年5月28日,全球首架C919飞机安全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圆满完成了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标志着我国大飞机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记者汪洋/摄)
做服务国家战略的先行军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办;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结出累累硕果,而中国民航始终在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借助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办的有利契机,西安咸阳机场重点布局中亚国际航空市场,在不到5个月时间内实现了对中亚五国六城的全覆盖。2023年10月,南航开通乌鲁木齐—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航线,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与撒马尔罕定期直航。2023年12月,国内首条直飞卢森堡的客运航线——广州—郑州—卢森堡——正式开通,一改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10年来均为货运航线的历史。
根据民航局2023年9月公布的数据,与我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的共建国家达到104个;我国已与28个共建国家建立了双边适航关系,为航空产品进出口和航空工业国际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复苏之年,“空中丝绸之路”领跑我国国际航空市场恢复,迸发出蓬勃生机。2023年上半年,“空中丝绸之路”旅客运输量占我国国际航空客运市场比重达到71%,比2019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货邮运输量占我国国际航空货运市场的26%,比2019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在持续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同时,我国的国际航线布局正进一步优化。
机场是空中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2023年10月16日,随着首架进港客机平稳降落在停机坪上,“一带一路”新地标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正式通航运营。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企业在海外以“BOT模式”(建设—经营—移交)实施的国际机场,其通航运营为柬埔寨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中柬合作共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民航是“国家队”,也是“先行军”。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航积极布局“一圈、六廊、三通道”,立足西部“一个核心”,构建欧洲方向航线网络;推进“两个发展”,向北发展日韩市场,向南发展东南亚和南亚市场。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2023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发布了中国东航长三角经济圈空地一体出行网络建设、航空健康出行指南和由上海机场集团牵头建设的上海空运通平台等重磅成果。深处粤港澳大湾区,南航将“中央要求”“湾区所需”与“南航所能”结合起来,与大湾区内航企合作共同做大航空市场;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已全面恢复至接近2019年的水平,正在迎来历史性机遇。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2023年5月28日,东航作为全球首发用户圆满完成了C919飞机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标志着我国大飞机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随着C919飞机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多家国内航企签订C919飞机订单。下一步,C919飞机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东航将接收更多C919飞机,国航、南航、海航航空集团也将陆续引进C919飞机,我们将有更多机会乘坐国产大飞机出行。
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条条“空中丝路”穿针引线;从精彩纷呈的成都大运会到浪漫科幻的杭州亚运会,机场和航企的航空运输保障尽善尽美⋯⋯中国民航始终主动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努力在更高层面、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充分发挥战略性产业作用,在新征程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做激发消费潜力的新动能
消费回暖是2023年我国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疫情防控转段后的2023年,度假旅行、文化娱乐等体验式消费持续拓展,空中游览、飞行体验等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市场活力,加快培育低空旅游业态、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成为民航恢复发展的真实写照。
江西省打造“江西快线”,建立了通勤航空生态产业链发展新模式;浙江建德通过“通用航空+文旅”模式,打造集休闲旅游、飞行服务和航空制造于一体的通用航空特色小镇;安徽芜湖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打造全产业链条,涵盖整机、无人机、临空经济⋯⋯
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有710家,通用航空器为2974架,无人驾驶航空企业达到18000家,经营性无人驾驶航空器为18.8万架,含无人驾驶航空的通航飞行总量达到1958.6万小时。
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低空经济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被列为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因此成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元年。
作为新兴高端产业,通用航空产业是培育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在2023年全国民航年中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强调,提升通航应急救援能力,拓展无人机物流配送应用,进一步发挥通用航空服务民生、拉动消费内需作用。
在推动通航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民航局在顶层设计上运筹帷幄,不断完善规章体系,为通航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对于备受关注的无人机产业,民航局参与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出台;为便利交通不便和偏远地区人民群众出行,规范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运营服务保障,民航局制定《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运营服务管理办法》。
得益于国家战略机遇和自身资源禀赋等多重优势,深圳低空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出台《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推进低空智能基础融合设施建设,推动构建支撑低空经济的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张网”;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末端智能配送、旅游景区航线、生物制剂运输服务等试点,同步建设无人机空管服务系统。2023年11月,这些“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的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数据显示,2023年1月~10月,深圳累计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4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69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42.1万架次;1500余家产业链上企业覆盖多种应用场景,初步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2023年12月底,深圳市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动形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生态。
除了深圳,上海、广州、芜湖等多地都不约而同地发力低空经济。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将持续为我国经济复苏、消费升级赋能。
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守护者
2023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空中通道很繁忙。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民航业安全有序恢复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货运航线布局逐步完善,航空货运供给持续增加。
这是航空物流企业着眼于推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扩大机队规模、积极开拓航空货运市场、推动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一年。
截至2023年10月底,全行业货机机队规模增至254架,机场货运设施保障能力约3100万吨;初步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为主的国内航空货运通道,我国货运航空公司连通境外国家61个、境外机场142个。2023年1月~11月,民航货邮运输量为661万吨,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9%。
鄂州花湖机场在2023年迎来了多个重要时刻:4月,鄂州花湖机场首条国际货运航线——鄂州—比利时列日——正式开通,顺丰航空迈出了从鄂州飞向全球的第一步;9月,顺丰航空43条全货机航线转场至鄂州花湖机场运行;截至12月底,鄂州花湖机场年货邮吞吐量突破23万吨。顺丰正在将鄂州枢纽打造成为全球供应链中心、高端加工流通中心。
随着跨境电商、生鲜冷链等品类的放量增长,跨境电商成为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除客机腹舱运力外,成都—法国巴黎、泉州—菲律宾马尼拉、杭州—阿联酋迪拜、长沙—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多条全货机航线相继开通,我国全货机航线网络正在加速拓展。
这也是中国民航加快建设航空物流枢纽,引领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年。数据显示,我国13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所在城市GDP总和已经占到全国GDP的62.25%。
上海是我国民航最大的航空货运枢纽。2023年,上海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准。根据《上海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上海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聚焦服务长三角及全国的产业集群和航空物流需求,积极打造提升我国生产消费组织服务水平的现代流通体系战略支点。无独有偶。广州白云机场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深挖市场机遇,创造了国际货运“三天三线”“三天五线”连开新纪录,2023年新开15条国际货运航线,实现了“本土货,运全球;全球货,聚广州”,全年货邮吞吐量再次突破200万吨大关。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为主的航空货运通道,“航空货运+卡车航班”空地联运模式不断深化拓展。
海纳百川,聚势向前。随着航空物流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作用不断凸显,我国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高水平开放的脚步将更坚定。(中国民航报 记者郑雪)(编辑:孙文瑾 校对:李季威 审核:韩磊)
(本文刊载于《中国民航报》2024年1月3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