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回升向好 稳健前行
时间:2024-01-08| 编辑:lisijin|【

3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的2023年,“复苏”成为最能形象概括很多行业的关键词。在澎湃的复苏景象中,中国民航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受疫情影响的全球航线网络随着航线航班恢复、加密而越织越密,各地机场航站楼内旅客熙熙攘攘的场景重现,“五一”、暑运、中秋和国庆假期不少热门航线都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民航安全有序恢复成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生动注脚。


2023年,我国民航安全有序恢复发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重现国内国际航班繁忙起降的景象。(记者汪洋/摄)

政策市场齐发力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民航依托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所具备的强大韧性,走出了一条向上向好的复苏曲线:第一季度全行业运输生产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第二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五一”假期旅客运输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4.2%;第三季度民航客运规模创季度历史新高,1.8亿人次的旅客运输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6%;进入第四季度,民航运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其中航空货邮运输量在11月创历史新高,达到71.9万吨。

而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的取得,与行业政策的发力和市场主体的努力密不可分。

伴随着疫情防控转段后各项利好政策的出台,从2023年初开始,民航市场需求逐步回暖,积极主动跟上并科学把握恢复常态后的发展节奏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让行业恢复发展的步伐走得更稳?

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民航局提出了明确思路:按照“安全第一、市场主导、保障先行”的原则,基于综合安全保障能力,分类分阶段有序促进航空市场恢复。

统筹好安全和发展,是确保运输生产有序恢复的关键,也成为全行业的共识。2023年,民航局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基于动态安全评估结果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运行量进行分类差异化管控。越是在民航运输生产的关键节点,越是把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细,确保在运输生产恢复过程中安全保障能力与运输规模动态匹配,分七个阶段安全有序推动运输生产恢复。与此同时,针对中小航空公司、中小机场、关键设施设备等进行专项排查整治,以高压态势整治违规违章,启动整治“机闹”专项行动⋯⋯民航局打出了一套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系统管控各类安全风险的“组合拳”,为行业稳健恢复发展夯实了安全基础。

与此同时,面对强劲的出行需求和航空运输市场的恢复式增长,民航局持续加大市场调控引导力度,提升精准程度。在火热的“五一”假期、暑运、中秋和国庆假期,民航局都专门下发通知,支持航空公司在热门航线上增班,持续推动构建“干支通,全网联”的航空运输网络,鼓励航空公司积极培育拓展三、四线航空市场,满足广大旅客假期较为集中的出行需求。

国内各航企也充分利用和抓住一系列市场恢复发展的利好政策措施,因时因地优化运力投入,科学配置资源,全力恢复国内、国际航线运行,以满足不同旅客群体的出行需求。在为期62天的2023年“最热”暑运期间,全民航共计保障航班106.9万班,其中日均保障国内客运航班14087班,较2019年暑运同期增长14.83%;运输旅客1.3亿人次,较2019年暑运同期增长7.4%;8月6日单日最高运输旅客231万人次。暑运期间,多家航空公司的运营规模均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一步稳,步步稳。2023年我国民航的稳健恢复为后疫情时代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

2023年12月31日晚,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志勇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迎接2023年最后一天的多个航班平安归来时强调,2023年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实力进一步增强。

的确,复苏之年,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加鲜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为坚定。

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中彰显出的巨大韧性和潜力,为民航恢复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而民航生产运行回归常态化,2023年全年日均航班量稳定保持在15000班左右,也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1月~11月,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44.1%,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8.1%。

2023年,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明显回暖,与文化旅游业联系密切的民航也搭上了复苏的“顺风车”:从家庭游、“特种兵旅游”到“银发游”、冰雪游,从汉服旅拍、“跳水大爷”到各种演唱会、音乐节、“村超”,背后都有航空公司恢复和加密航班、新开航线,机场持续优化航线网络、提升运行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努力。

在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新成效的同时,我国民航正朝着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实现新进展的目标努力。

2023年,国内航企深耕细分市场,增加高品质航空产品供给:国航快线再升级,增至7条,“飞快、畅快、愉快”的享受之旅更进一步;东航不仅在国内首家实现3000米以下空中Wi-Fi开放使用,还推出了空中Wi-Fi年卡产品;“南航e行”“客户尊享”“行李优享”“中转畅享”“亲情服务360”“食尚南航”六大特色服务名片被进一步擦亮;适用于海航航空集团旗下11家航企的“飞行通”机票组合产品,以“买1送1返1”的创新产品形式让旅客获益;国产大型客机C919实现全球商业首航,东航的特色服务和“中国风”机载内容等引发全民点赞;得益于“干支通,全网联”试点,更多三、四线城市的航空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航空+旅游”服务产品更具个性化和吸引力,空铁联运服务产品不断拓展⋯⋯这些多样化的航空产品在推动民航市场复苏的同时,也为“促出行”拉动内需、助力消费繁荣贡献了民航力量。

在湘西边城、河南安阳、四川阆中、山西朔州,一个个机场相继通航,一个个航班飞向天空,一条条航线连接全国;西藏拉萨贡嘎机场T1和T2航站楼整体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等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2023年,我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1月~11月,民航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58.9亿元,连续第4年突破千亿元大关。

得益于旅客出行需求较大程度的释放,机场2023年的成绩单相当亮眼:2023年12月7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累计年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7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中国内地第4个7000万级航空城市,天府机场开创性地实现了一年内旅客吞吐量千万级“三连跳”;西安咸阳机场、杭州萧山机场等202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乌鲁木齐机场、长春机场、长沙机场等年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行业的整体复苏也让航空运输企业和机场恢复经营跑出“加速度”。2023年第三季度,三大航合计盈利超120亿元,集体实现扭亏为盈;A股七大上市航企全部实现单季度盈利,这是新冠疫情发生后的首次;国内5个上市机场实现盈利,机场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复苏之年,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牢、动力更强、成色更好。

国际市场成恢复重点

“要增加国际航班”。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这一部署要求,为复苏之年我国民航国际市场的恢复奠定了主基调。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作为促进全球经贸往来的重要途径,2023年,恢复国际航线、新设国际航点、加密国际航班成为航空运输企业的共同选择,我国民航加快推动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

自2023年1月8日起,国际客运航班管控措施取消,我国国际客运航空市场迈出了有序恢复的第一步。2023年上半年,国际客运航班每周达到3368班,通航62个国家,分别恢复至疫情前的44%、86%。“最热”暑运期间,国际航班恢复也趁势提速。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例,随着国航北京至日本札幌、德国慕尼黑以及海航北京至英国爱丁堡、爱尔兰都柏林、泰国普吉等国际航线陆续恢复,首都机场国际和地区航点超过70个。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口岸客流量呈强劲增长态势。2023年前3个季度,上海浦东机场边检站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达1132万人次,居全国空港之首。2023年夏秋航季,南航执飞7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广州与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

2023年一系列出入境政策的“组合拳”让中国的“免签朋友圈”越来越大,出入境旅游“双向奔赴”,为国际航班恢复与航班量增长注入动力。民航局也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组织航空公司进行动员部署和需求摸底,提升客运航权、时刻资源配置效率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支持各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上加大运力投入力度,推动国际客运航班有序恢复。

利好政策叠加点燃了市场信心。尽管国际航空市场整体恢复仍落后于国内市场,但从趋势上看,2023年我国民航国际客运市场复苏呈现出先慢后快、先周边后远程、先国内航企后外国航企的特点。

进入2023年/2024年冬春航季,国际航空市场的恢复步伐进一步加快。在中美航线上,2023年11月1日,国航复航北京—旧金山直飞航线;自11月21日起,复航北京—华盛顿航线;自11月30日起,北京—洛杉矶航线航班增至每周3班。东航、南航、海航、厦航等也纷纷在中美航线上复航或增班。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冬春航季共有15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的每周16680班客运航班计划申请获得批复,涉及68个境外国家,国际航空市场将进入加快恢复轨道。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民航安全有序稳健恢复发展留下了难忘而特殊的2023记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笃定前行的中国民航,未来可期。(中国民航报 记者王丽杰)(编辑:孙文瑾 校对:李季威 审核:韩磊)


(本文刊载于《中国民航报》2024年1月3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