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陈轩棋 报道:近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航星”)探测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了基于滑环的6MeV工业螺旋CT产品,取得了国内首次突破性成果。
自2003年成立以来,北京航星已自主研发了许多创新产品,这背后承载着众多研发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他们的故事是科技工作者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生动写照,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重需求、克万难”的团队精神,为科技发展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打造机场安检新利器
“拉曼液体检测仪在机场用得很多,前景很好,你们能做吗?”“能!”“多长时间能出样机?”“3个月!”北京航星安检装备事业部拉曼液探团队负责人刘工看着手中的“航星创新团队”奖状,想起了2021年与民航机场客户的这段对话。拉曼液体检测仪是在机场安检领域广受青睐的设备,具有无辐射、非采样、检测快速、精确识别等特点。当时,安检装备事业部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成立了拉曼液探团队,他们的故事也由此拉开序幕。
拉曼液探团队成员均为专业资深设计人员,除了此次新品开发,还同时负责很多其他项目。在接到拉曼液体检测仪的研发任务后,大家积极协调时间,不分时间、地点地集思广益、高效沟通。甚至在楼道里都能听到他们说:“某部位的空间十分有限,你这边想想办法?”“没问题,交给我!”
“考虑到用户的使用需求和习惯,你们还可以有更多人性化的设计吗?”面对客户提出的问题,拉曼液探团队成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提出了众多建议。拉曼液探团队成员梁工在一项检测技术上颇有经验,还参与过相关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在制订方案时,他创新性地提出将这项检测技术应用到新产品设计中,以弥补现有产品的不足。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评估、论证,拉曼液探团队为客户提供了一份详细且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任,从而踏上了自主开发新产品的征程。
拉曼液探团队成员经常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不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内部构想完成后,他们会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客户的期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样的沟通数不胜数。拉曼液探团队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将客户需求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反复推敲产品,不断进行打磨。
应对挑战不断迭代产品
经过团队成员加班加点的奋战,主要的加工任务于2021年7月中旬完成,设备壳体也于7月底送达。装配调试对团队合作是巨大的考验,团队成员需要应对出现的各类实际难题,迅速响应,全力解决。8月下旬,团队已基本完成设备主要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客户需求,设备的部分指标也达到了优于市场同类型设备的水平。
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拉曼液体检测仪的研制、加工、调试,对安检装备事业部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但在北京航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拉曼液探团队成员团结一致,全力完成任务,有力推动了北京航星安检装备产业的整体发展。
拉曼液探团队不仅擅长创新,还十分重视客户需求,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产品。
2021年9月,客户试用了第一代样机,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期望增加的新功能。为满足客户需求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刘工在广泛听取产品建议后,于2021年10月着手研制第二代样机,并于2021年12月完成了设备研制,实现了产品迭代。
第二代拉曼液体检测仪不仅能够识别液态爆炸物以及易燃、易腐蚀的液态危险品,如汽油、柴油、煤油、乙醛、乙醚等,还能提供相关处置措施。仪器漏报率低、误报率低,能够以多种检测模式完成不同检测任务,且具有自诊断、校准、数据管理、用户管理、打印、条码扫描等功能,适用于多个场景的安全检查领域。该产品已于2022年完成设计定型,并通过公安部检测认证,获得了多项专利。
开辟工业无损检测新方向
同样是在2021年,有一个班组在北京航星成立,他们开辟了新的工业某无损检测装备产业方向。班组成立后的短短两年内,他们自主研发了具有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功能特点的两种工业设备,他们便是北京航星2022年度十佳班组——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组。
北京航星的一个核心团队有着多年的某成像技术和设备研发集成经验,因此在开辟新产业方向时瞄准了工业某无损检测装备产业,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班组成员分别负责机械、电气、软件、算法等方面的研发工作,班组建设之初就坚持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战略,并以不同行业领域的检测需求为导向,研发可应用于多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检测、工艺分析设备。
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组组员办公桌上放着的黄色笔记本已成为该班组的标志,班组长王海鹏在2022年初为大家准备了这个笔记本,组员在开会、外出时总会随身携带它,里面写满了工作记录。班组面对新方向,率先对市场检测需求和设备技术现状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多家工业检测需求用户单位,深入对接检测需求,对现有检测设备进行调研学习与技术交流,收集行业内检测的难点、痛点,该班组针对各行业检测需求和自身产品目标定位,制订了数十套检测系统技术方案,并申请了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分工合作携手向前
一个优秀的团队少不了成员团结协作,也少不了大家分工合作。面对全新的产业方向,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组缺少项目经验,在项目初期,仅设备的外形设计就让他们陷入了困境。但是班组长王海鹏带领结构工程师杜卫刚多方调研,借鉴其他设备的优点,并在满足客户实际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反复修改设计图纸,终于按时设计出一套先进的设备图纸。
班组电气工程师盛兴江对某种新型元器件了解不多,为确保项目正常实施,他经常在晚上加班调试参数、修改程序。为保障各个运动构件能在运行中平稳前进,这种调试工作不知道进行过多少次。算法是软件的核心灵魂。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组一开始采用传统的图像处理算法,但在实际设计使用时发现,不仅图像处理速度很慢,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班组紧急调整了软件研发方向,及时研究并优化图像处理算法,不仅大大加快了图像处理速度,也提高了图像处理效果。在班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多套设备如期交付。
经过实际锤炼,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组成为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多个项目的销售订单充分体现了这个年轻团队在工业无损检测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发展速度,也为北京航星开拓无损检测领域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以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组为基础的探测技术研究所成立,该班组则成为探测技术研究所下属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室。北京航星在探测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未来,北京航星的各研发团队还将继续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和产品技术指标,增强产品易用性,降低成本,将北京航星的产品应用到民航各相关领域,为智慧民航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