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二所

5月26日,星期五,应邀从成都来北京讲课的民航二所党委书记张瑞庆,上完课就匆匆赶到了首都机场。不是他着急回家,而是前不久他们所下属的民航成都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电子公司”)中标了首都机场T2航站楼改造的行李自动处理系统。他这次专门带着电子公司领导和项目团队成员拜访首都机场股份公司领导,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为项目安全、高效推进建立相关机制。

这不是民航二所在京中标的第一个行李自动处理系统。3年多前投用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使用的行李系统也是他们开发的,而且是国产行李自动处理系统第一次在大型机场投入使用,展现了中国民航科技力量的实力与担当。

隐秘而伟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随着近些年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千万级机场越来越多,但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之前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为了实现机场行李自动处理系统国产化,民航二所毛刚团队从零起步,埋头磨砺20年,攻克了其中多个“卡脖子”难题,使民航二所成为全球第四家、亚洲唯一拥有该设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商,而且价格不到国外产品的2/3,维护成本仅为国外产品的1/10,并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面投入使用。


行李自动处理系统

“我们这次将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建设的行李处理系统与大兴机场使用的有一些区别。对于大兴机场的行李处理系统,虽然我们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但其中一个设备是国外的。因为当时那个设备我们只在一个大型机场使用过,出于项目重要性考虑,我们选用了国外的设备。经过这么多年市场考验,我们的这款设备在更多机场得到了充分验证,所以首都机场T2航站楼的新行李处理系统将全部使用我们的国产设备。”民航二所所长助理、首席专家,民航电子公司总裁毛刚告诉记者。


行李自动处理系统

作为民航局直属的民航系统成立最早的科研机构,民航二所因为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实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较少,长期以来不被社会大众甚至民航业内不少人熟知。不过,这家总部位于成都的老牌科研机构一直在默默发力。

“我们的很多科技创新成果是服务民航安全和运行的。尽管我们前期的科研、开发和测试都非常严谨,但我们的产品要投入实际应用、让用户放心,大多要经历作为国外产品的补充、应急、备份等阶段,再通过不断迭代、升级,最后才有机会成为主用设备,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民航二所所长助理、人事处处长程延松进入民航二所后长期在空管公司工作,对这一领域的不易深有感触。

一代代民航二所人踔厉奋发,乘着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的春风,已经在多个领域支撑民航重大装备国产化。除了机场行李自动处理系统,他们研发的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多点定位系统、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飞行除防冰液等一系列创新产品都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均占据了五成以上的份额。


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

“今年3月,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在参观第二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时,要求我们这些民航科研院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牢牢把握智慧民航建设主线,充分调动业内外科研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大科技自主创新攻关力度,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宋局长提出的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强所战略,着力推进我所‘12321’科技创新工程,加大自有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力争跑赢市场,始终站在行业前列。”张瑞庆说。


张瑞庆书记在民航二所展厅向业界同行介绍最新科技成果

走好“最后一公里”

在与首都机场就T2航站楼行李处理系统的交流中,张瑞庆表示,民航二所是可以做到2小时响应、24小时以内到达现场的。这种服务意识和响应速度不仅是民航二所的优势所在,也让其国际同行望尘莫及。


行李自动处理系统

“我们的国产化替代不仅是自立自强,而且服务也提升了大档次”。张瑞庆举了一个例子,在疫情防控措施最严格的时候,他们的一个项目负责人为了确保工程尽量向前推进,从北京先坐高铁到了太原,然后开车到呼和浩特,并在当地坚守了几个月。而为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首都机场的智能无障碍服务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牵头该项目的民航二所科研人员2022年整个春节假期都在北京的冬奥保障闭环现场度过。

疫情给民航二所带来的不只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让业界看到了民航二所在民航科研领域深耕的底蕴。2021年投用的成都天府机场,民航二所的空管和塔台自动化系统本来是作为国外厂商系统的备用系统,但由于对需求的理解不同、疫情发生等,国外厂商的系统无法如期交付。为确保天府机场如期开航,民航二所的科技团队抓住机遇,克服各种困难,高质量完成了系统研制、现场部署并顺利交付,用户一致认可其作为主用系统投入使用。结果,等到国外厂商的系统安装好,经过用户使用对比,民航二所的系统在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领先,用起来更顺手。天府机场空管项目的成功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系统产品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随着智慧民航建设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把目光投向民航领域,准备分一杯羹。民航电子旗下民航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承接广州白云机场信息集成系统时,就曾经面对国内一家科技巨头的竞争。

“我们于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第一代机场指挥调度系统,到现在第五代即将推出,开发的是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双中台系统。我们之前在广州白云机场信息系统里提出了‘白云算法’,助力机场航班靠桥率提升3到6个百分点,一年可以增加200万人次旅客从廊桥直接登机,不管是信息集成还是算法都走在全国前列。之前有业外巨头想与我们的‘白云算法’竞争,虽然其技术水平很高,但因为缺少民航业的背景和积累,想要超越我们的算法要花很长时间,所以他们后来主动退出了。”毛刚说。

在拥有更熟悉行业、更贴近用户等优势的同时,民航二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也面临自主创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且越是重大的项目,推向市场的难度越大。

民航二所的行李自动处理系统已经升级到第四代,但主要服务于多航站楼或卫星厅的第三代行李自动处理系统至今还没有投入商用,尽管其2019年就获得民航局审定,并一直在民航二所的一个大型实验室里运行着。因为其主要服务对象——大型机场——对系统的稳定运行要求很高,相关决策者很难承受应用新产品带来的不确定的风险,在项目招标时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要求,更不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此,怎样建立激励机制,修订完善相应规章,从更高层面为第三代行李自动处理系统这类首台(套)设备进入市场提供支持,是多位接受采访的民航二所人共同提到的科技成果转化难点之一。

此外,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线航班恢复,也为民航二所海外业务的恢复发展提供了保障。如果在签证申办等相关审批流程上进一步优化,无疑更有利于其抢占国外市场。

新家与精心培育的一批“种子”

张瑞庆告诉记者,民航二所新近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中心。像行李处理系统、空管自动化系统、除防冰液等都属于产业发展的核心产品。“科技创新中心解决的是未来发展的根源问题,产业发展中心解决的是成果应用和生存问题。科技创新让我们持续有过得硬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又会反哺科技创新”。

他说,民航二所紧密关注市场情况与自身优势。“一个领域如果成熟了,我们就把它孵化成一家公司。比如无人机中心,我们刚刚把它从空管所独立出去,让它快速成长、独立发展。为支持北斗在民航的应用,我们成立了北斗公司。我们还有一个通航事业部,考虑到低空运行也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准备加强涵盖通航在内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通用航空北斗飞行动态信息服务平台

除了大力开展“十四五”集智攻关重大项目遴选,围绕智慧民航顶层设计、机场、空管、航企、航化、适航审定等技术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研究,民航二所还将聚焦未来5年和15年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开展基础性、原创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优势领域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明确重点方向,布局国家级科研项目,推进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技术攻关。


无人机管理系统UTMISS(本文图片均由民航二所提供)

再过4个月,民航二所总部和下属一些单位就要搬家了,搬到民航局投资100多亿元建设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内。与他们一起进驻的还有民航二所从前年开始精心挑选的40多个“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人才犹如优秀种子,很是难得,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要有历史机遇感、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在创新上脱颖而出。为了支撑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的运行,民航二所制订了“种子计划”,在全所范围内遴选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种子选手”牵头负责一个示范区的实验室,同时还为他们配备助手、配好导师。“两年多来,一共有44人入选‘种子计划’,平均年龄33岁。他们从示范区建设阶段就参与实验室规划和设计、设备设施选型和布置,还要谋划建成后怎么运行,怎么发挥科研设备的作用,制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划,确保实验室投用后能马上担负起应有责任。”程延松介绍。

而整个民航二所的人员规模在示范区完全投入运行前后将有大幅度增加,人才的招选培用都将更加丰富、更加精细。他们还从现在开始持续优化人才成长通道,建立更加市场化、更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为青年人才创造更多成长和发展机会。(《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郝蒙、李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