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强调要加快构建与新发展相适应的大安全格局,进一步推动民航安全制度体系与工作机制优化,是新时期民航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高站位高格局抓安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国家安全制度和法治体系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国家安全置于显要位置,推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民航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民航安全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民航安全就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更好提升行业安全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在安全管理体系上,一是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机构职责,厘清各个环节之间的接口,打破内部沟通壁垒,避免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之间互相推诿的乱象。二是提高安全技术保障水平,推进安全保障能力现代化,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保障单位应进一步加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力度;构建民航大数据管理体系,持续深化大数据场景应用,搭建辖区民航大数据生态应用管理平台,有力推动民航监管精准化、运行高效化、服务智能化和治理现代化。三是进一步完善规章标准体系,制定完善与新时代民航安全发展相匹配的规章标准,使规章标准成为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严格规章执行标准化、规范化,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安全与发展关系上,要用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坚持航班生产与安全保障能力的动态匹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当前行业正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服务、安全与正常的关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生产责任人,推动民航安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在安全文化教育传承上,加强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是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激发行业潜能、提升民航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提高安全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安全文化的传承是企业实现安全发展的长远之计,是强化思想引领、打破思维惯性、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加强本领域、本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率先垂范,做好安全文化的“领头雁”,营造重视安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持续推动安全作风建设,传承优秀的诚信文化、家文化、师徒文化等,结合新时代新征程愿景持续提升民航安全文化资源转化力。
二、把握新时期新发展新机遇,推进安全能力现代化
在新时期,传统与非传统风险不断增大,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一是民航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国际经济、科技、安全、政治等格局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突变,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和信息战等非传统安全风险持续蔓延,国内外经济和社会稳定均面临考验;二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期间,国内民航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影响深度远超预期,行业长时间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安全监管都面临巨大挑战,专业岗位人员技能生疏和人为差错原因的不安全事件频发,这些都要求各单位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三是民航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可控飞行撞地及跑道侵入等核心风险、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等多重因素叠加衍变容易造成各类人为、机械、环境、管理类典型不安全事件。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全面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新发展阶段,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基本遵循,以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思想对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进一步对安全隐患“零容忍”,从理念思路、组织架构、资源配置、方法手段等全要素入手,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持续巩固民航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持续做好厦门民航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预防行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为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贡献力量。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的必然要求。民航业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安全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又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这时刻提醒我们作为民航安全监管的“守门员”,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持续推动地区精准监管、智慧监管,推动辖区数字系统升级优化、新技术实践运用,不断探索将数字化监管与企业实际、检查实际、运行实际、安全重点相匹配,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抓重点、提关键、抓短板,结合运行态势动态调整监管策略,以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安全态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持续改进风险防控机制,将事后处置变为事前管控
当前,我国已逐步实现风险防控重心前移,将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推向导致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和隐患方面的前沿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实践和运行经验证明,事故的发生必然存在危险因素从危险形态失控到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果的一系列过程,安全风险管控不当而形成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未及时排查治理而造成安全事故。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意义在于有效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把危险源识别管控工作做在前、隐患排查治理做在前,将安全事故链条拦腰斩断,筑牢风险防控的两道监管屏障,将事后处置变为事前管控,从而切实提升民航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能力。在双重预防机制推进过程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着力推动各部门全员参与风险隐患识别,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风险敏锐性及洞察力,筑牢应对风险的思想底线和主观防线。二是围绕双重预防机制制定相关标准,督促企业加强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管控措施及时、完整地录入,确保企业一线员工真正掌握并识别岗位风险。三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实现风险防控机制的全面化、专业化、科学化。以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准确把握风险防控机制的多层次、多种类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对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的评估和修正,全面审视现有风险防控机制的盲区、薄弱环节,并及时健全完善,做好风险源头管控治理、重点区域安全规划和风险评估工作。
航空安全无小事,须臾不可轻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住航空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底线,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作者:刘海鹰,民航厦门监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