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投稿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民航安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1-02| 编辑:sunwenjin|【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民航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民航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都可能对民航持续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实现民航安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核心地位,努力实现民航各领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以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航空器本质安全

大型客机设计制造技术难度高、资金需求大、研制周期长、风险系数高、行业壁垒硬,从国际民航看,已形成了波音和空客两巨头全球垄断的局面,诸多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欧美等国家手中;从国内民航看,虽然我国在航空领域攻克了100多项关键技术、申请了1万余件专利,打造出了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但在商用飞机发动机、机载系统、原材料等重点领域环节,以及关键核心设备方面尚不能完全自主可控。

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民用航空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掌握大型客机设计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对于推动我国民航安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一方面,围绕大型客机设计制造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民用航空器设计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另一方面,要统筹国家、地方政府和工业部门等多种资源,加强国产民机、国产发动机、机载系统等适航验证方法的基础性研究,提升产品适航审定能力,建立覆盖航空器全寿命周期的自主适航审定体系。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产民机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产业地位,对国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带动效应。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国产民机设计制造及适航审定时,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强化设计、制造及适航审定的源头管控,全面提升航空器本质安全水平。

二、以科技自立自强确保民航运行绝对安全

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原则和要求。民航运行具有参与主体多、链条长、环节多、专业性强等特征,需要航空公司、维修、空管、机场等单位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切实加强科技兴安顶层设计。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要以民航运行需求为导向,有重点地研发和推进各项新技术在民航运行各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航班运行安全风险智能监控体系,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安全预防产品,改进风险控制手段。推进空-空信息共享,支撑机上对周围运行环境及其演变趋势的掌握,提升飞行过程控制的精准性。突破航空器关键部件特征谱绘制、特征参数谱与故障失效机理映射、飞行动态和运行风险推演、飞机故障精准预测与智能维修决策等关键技术,支持航空器健康管理和安全状态实时可靠监控、预警和干预。开展全国航班全流程运行态势实时监控和演变趋势准确预判,提升航班计划动态优化和全国航班协同指挥调度能力。推进地面实时接收航空器的自身健康和飞行状态信息,针对非设备故障引起的航空器飞行异常,实现超前智能预警告警和机上-空中-地面协同干预。以四维航迹管理为基础,构建以航迹管理为核心的先进空管运行模式,提升战略、预战术、战术层面流量管理能力,推进航班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控,提高安全水平。开展有人无人航空器融合飞行关键技术及运行规则研究,基于算力提升有人无人航空器融合飞行的态势实时感知、安全预警告警和高效运行管控能力。推进机场全领域、全要素运行态势感知、精准监控与准确预测。加强航空器、车辆、场道、设施间智能互联和调度,提升停机位分配、路径规划、避障驾驶、滑行引导等智能水平,实现各保障主体高效协同。推进无人驾驶设备和智能作业装备的应用,逐步实现飞行区内全类型设备的少人无人协同作业,增强机坪运行安全技防水平。推进智能化实时风险识别技术应用,实现对围界入侵、滑行冲突、无人驾驶航空器与飞鸟入侵、道面异常等风险的动态识别与智能决策,实现防控设施少人无人化、自适应运行。突破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航站楼风险感知与预警技术,支持航站楼智能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敏捷响应。

通过强化民航运行过程的科技自立自强,民航各运行主体将能切实提高全链条、全过程风险防控能力,从而确保民航安全高效运行。

三、以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民航应急救援能力

民航应急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要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大力推进应急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提升应急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新形势下,我国民航面对的突发事件呈现出复杂化趋势,对应急管理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提升民航应急救援效率为目标,利用语音识别、大数据挖掘、云计算、智能穿戴与移动物联等新技术,构建集态势感知、快速接报、智能分析研判、指挥调度、智能决策、应急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民航应急处置信息平台,提升民航应急救援能力。攻克设计和研发一批适合于民航应急专业化需求,集成语音智能转写、混合现实、物联网等技术的智能穿戴型应急救援和设备,开展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机动的民航特种应急救援装备设计、改装与制造研发,包括地面救援、水上救援、航空救援等装备。构建低空多类型航空器(无人机、直升机、大型航空器等)协同航空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和技术平台体系。针对特殊环境,重点研发高高原民航应急救援和航空救援关键技术及装备。

科技自立自强为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覆盖、平战结合、反应灵敏的民航应急保障和救援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将有力推动了民航应急从“被动应对型”向“主动保障型”转变。

四、以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民航智慧监管建设

安全监管离不开安全数据,民航“智慧监管”需要坚持创新引领,深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安全数据在安全监管方面的作用,有效推动安全监管智慧化、精细化、精准化。

围绕来自民航不同主体的海量安全数据,重点突破安全大数据融合分析、风险识别与预警等关键技术,实现系统安全风险感知、预警和决策,研发民航飞行安全地空交互实时监测系统、运行安全风险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有效降低运行风险。围绕安全监管全链条,深化监管数据的汇聚共享和挖掘应用,充分发挥安全监管数据在行业重大风险预测预警和及时应对方面的作用,将加快推动由事后被动管理向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主动管理转变。

构建民航安全高质量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和要求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涉及行业全领域、全主体、全要素、全周期,必须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攻克“卡脖子”难题,打赢民航各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民航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作者:陈明亮、陈艳秋、叶航,单位: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