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投稿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
时间:2023-06-07| 编辑:sunwenjin|【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4月在第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对内容进行了系统性阐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纲领性文件。所有的安全工作,都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在各个领域,建立有行业特色的安全体系。这里的国家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也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诸多方面,民航运输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包含的航空安全、空防安全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中国国家安全总的纲领,指导着国家安全各个层面方针政策的制定,同时也指导着民航安全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对于民航而言,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新中国建立民航事业伊始,就把安全工作放到第一位。周恩来总理给民航的题词“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一直是民航人奋斗的指南。“克什米尔公主号”的爆炸,将民航安全与国家安全紧紧绑在一起。没有安全就没有民航的一切,在90年代出现的劫机事件让民航人痛定思痛,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力度,提高政治站位,丰富安全手段,改进安全管理方法,确保人机安全。多年以来,民航安全工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步入新的台阶。但是,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民航安全工作还面临很多新风险新挑战。民航人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探寻有民航特色的安全管理方向。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民航安全工作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的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向我们阐明了国家安全观内在的对立和统一,这与民航安全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民航局多次提出“安全工作要妥善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正常、安全与服务这四个关系”。这四个关系与安全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并非是对立关系,不能只重安全,忽视了发展、效益、正常、服务各项工作,这必将影响民航业的正常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要“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又……的表述形式,充分指出了二者需要相互统一,相互依存。只重视安全,没有发展、效益、正常、服务的民航行业,在各类交通运输形式中只会败下阵来,失去市场竞争地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民航如果持续亏损,缺少收入来源,民航安全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因此,正确把握安全与发展、效益、正常、服务的关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才能和谐统一,健康发展,持续保障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安全生产法》中也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以往的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发现,当某些企业缺乏党的领导,其安全工作也会出现问题。在2021年那场空中纠纷事件发生后,发现涉事企业竟然没有建立党委。“支部建在连队上”,是能够抓住普通党员的一个最佳组织形式和机制,使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有了不可替代的制度构架,也为基层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联系群众和党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奠定了基础。民航局在《“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说明,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党建是对民航安全的最好保障。

二、当前形势下民航安全建设基本情况

中国民航自1950年“八一”开航以来,走过了风风雨雨的73年。这期间,安全管理方式一直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从1957年周恩来总理批示的“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到1958年以“117号命令”发布了第一个关于民航安全的专题性文件《关于确保飞行安全的命令》,要求全体人员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安全管理方式由“飞飞整整”发端,先后经历了“八该一反对”经验管理阶段,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规章管理阶段。如今,中国民航已经进入了包含一整套安全管理框架体系的系统安全管理时期。

中国民航的旅客运输量连续十八年排名世界前两位,中国民航运输航空曾实现安全飞行时间突破1亿小时,创造了中国民航历史上最好的安全发展业绩,也创造了世界民航历史上最好的持续安全飞行纪录。中国民航的安全记录在世界领先,这与中国民航独有的管理方式密不可分。然而成绩属于过去,新形势下,中国民航人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更加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波谲云诡,贸易战烽烟再起,俄乌战争油价高企,疫情肆虐横扫全球,民航业遭遇一轮又一轮的冲击。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标志着民航技术面临着重大革新。新手段、新机型、新技术、新要求给民航业以及全体民航人带来了新的挑战。民航人需要不断调整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手段,以适应新的形势下的安全发展需求。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民航安全发展方向

在未来,中国民航的安全管理方向在哪里?如何在过去的成绩上更进一步?总体国家安全观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问题的答案。

(一)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民航业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的民航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框架。中国民航从规章建立到实施SMS体系,以及近年来引入的循证训练等,都是舶来品。中国虽然是民航大国,运输量排名世界第二,航空安全记录世界第一,但在航空安全理论上却缺乏建树,这与我们的国际地位是不相匹配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作为中国民航人,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的安全理念,走自己的路,提出创新的民航安全理论,实现“理论自信”。西方的安全理念根植于西方的土壤,在中国民航的环境下可能会水土不服。因此,我们必须依据中国的特色,建立一套适合中国民航的安全管理方式。“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16字方针就是属于中国特色的安全理论,是党对安全生产工作领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切不可一味崇洋媚外,丢掉了自己的安全文化。

(二)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正如前文所述,民航安全发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然而四个关系并非对立,需要统筹发展。当我们只注重其中之一,忽略其他,必然破坏其内在的和谐统一。例如雷雨天气,航路繁忙,空管基于安全层面考虑,过度加大放飞间隔,航班延误时间增加。然而航班延误,必然导致机组、地面保障人员疲劳,同时会影响到航空安全。为了安全而导致失去正常性,最后又反噬安全,这就是没有统筹考虑的结果。因此,要保持民航快速发展,安全运行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不可忽视发展的高质量要求,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顾此失彼,必须统筹兼顾,在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的同时,保证高质量发展,这是民航未来发展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民航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应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民航领域有飞行、维修、航务、客舱、空管等诸多专业,然而安全这个民航的生命线,却一直未被视为专业。从事安全管理的人,都是来自各部门各专业的人员。“不论学什么的,来了安全部门,都可以从事安全”,这种思想对安全队伍的地位是一种伤害,对安全管理的能力也是一种伤害。不懂安全管理的人员,从事安全工作,其工作能力必然打折扣,安全管理水平也必将削弱。不懂安全管理的人从事安全工作,就如同没有飞行执照的人驾驶飞机,都是安全隐患。熟悉安全管理方法,了解安全管理手段,深谙安全管理理念的人员从事的安全工作,才能上台阶,做得好,有效果。因此,必须培养一批懂安全管理的人员,建立民航安全队伍的标准,从薪酬待遇、地位、人才培养方面建立相应的标准。这项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只有安全管理成为一种专业资质,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的能力、地位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全状态才更有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民航安全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远不止于以上几点,其要义深厚,内涵深远,对民航安全管理的影响还在不断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民航安全建设的前进道路指明了方向,也为建立民航专业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民航人应当仔细研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正确理解其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贯彻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作者:孟斌 单位: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