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道 润物无声-四川机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天府之道 润物无声
——四川机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侧记
有人说,机场是看飞机的地方;有人说,机场是不能迟到的地方;还有人说,机场是等待亲人的地方……在这看似五花八门的答案中,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机场是城市的窗口,是永不落幕的博览会。多年来,一座座空中金桥从双流机场通向世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汇集,早已使成都这座千年古城成为世界集市的一部分。
2018年12月12日,在双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之际,一场与旅客“同行,同分享”的机场嘉年华盛大启幕。那一天,看着天南海北的旅客爆刷朋友圈,机场人感受着浓浓的喜悦,更感到一种奋发向上、再创佳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一天,“天府空港,同行,同分享”的文化主题语一次次在机场人的心中回响。
近年来,四川机场集团致力于寻求机场整体价值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契合点,构建了“1+3”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通过管理论坛、空港故事、“大文化”建设、员工行为规范典范评选四大文化品牌建设,不断深化企业文化理念,让“天府空港,同行,同分享”的文化主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每一个四川机场人的行动指南。
答案永远在现场
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说过:“答案永远在最基层的现场。若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领导者就必须亲临现场,用眼睛去凝视,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贴近。”自2013年开始,四川机场集团管理论坛的主旨确定为“答案永远在现场”。7年来,围绕这一主旨,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文化盛宴轮番登场。
前不久,四川机场集团第七届管理论坛举办。此次管理论坛以“三基”建设促“四型机场”为主线,分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三个板块展开。
在打基础版块,分别参与天府机场建设和运营筹备工作的“金牌吵架二人组”王冠懿、吴浩廷走上舞台,分享了他们的“吵架”经历。负责航站楼流程和室内精装的王冠懿说:“我跟浩廷哥私下是很好的朋友。作为建设者,我想让机场更超前更高效;作为使用者,浩廷哥则想让机场更安全更实用。于是,一到开会,我们自然免不了激烈讨论。我们几乎每天开会,甚至一天两三个会,会上吵不完,会下电话里继续吵。我们两个部门做过统计,截至2018年底,双方对接调整的事项,已经多达900余件。”就是在这样激烈的博弈中,天府机场的设计与应用、形式与功能、安全与效益、公益与商业等无数组矛盾实现了巧妙平衡。
随后,如何减少机下调舱,增大安全裕度?如何加快国际旅客抵达机场行李提取速度,提升旅客服务体验?如何实现舱单的登机口打印,提高运行效率?如何顺利完成机坪管制移交项目,提升机坪管控的专业化程度、力度与裕度?一个个与基层运行密切相关的问题轮番登场。从正在加紧建设的天府机场到繁忙运行的双流机场,8位基层员工走上舞台,分别讲述自己与身边人的故事,讲述大家的空港生活与工作,引发观众共鸣,更激起一次次久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论坛以外,每年的员工行为规范典范评选更激发了四川机场人的文化自觉和自律。无论是苦练基本功的助航灯具运行维护人员,还是肩负机场应急救援处置重任的关键科室,每一位机场人都以机场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为己任。在不同的岗位上,大家你争我赶,争做“敬业诚信”“友爱上进”典范。
打出文化“组合拳”
“天府空港,同行,同分享”的文化理念早已融入四川机场人的工作与生活。围绕“大文化”建设品牌,各单位和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纷纷探寻最贴近员工、最能激发员工活力的文化元素,打出了一套套漂亮的文化“组合拳”。
动力能源管理部负责双流机场红线范围内水、电、气基础供应保障工作,是机场安全平稳运行最基层的保障单位。在其文化宣传栏内,“平稳供电、璀璨空港,品质给水、和润空港,安全输气、温暖空港,达标排污、洁净空港,低碳节能、绿色空港”的文化主题语格外醒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不仅是文化主题语,更是我们的目标文化。目标明确,我们干起活儿来就更有劲儿了。”
在机场的电力供应线上有长达36公里的外线,沿途有15个外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压力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动能部主动联系上游供电公司,不仅派人去学习,还积极在两个单位搭建“大学习、大讨论”平台。如今,正是通过这一平台,双流机场供电线路异物应急处置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2小时。此外,动能部还通过成立双流机场能源管理委员会,及时满足各驻场单位的水、电、气需求,确保相关法规的更新和宣传。
在一系列文化创新驱动下,动能部在集团内外的美誉度越来越高。去年底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驻场65个单位对动能部的满意度达到98.56分(满分100分),员工对动能部的满意度达到4.8分(满分5分)。
说到创新,必须提到多年来始终推陈出新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去年,地服公司设置了独具魅力的创客工作室。创客工作室会集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创客,他们围绕自身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流程、手册,介绍工作经验。比如,王文梁创客工作室以过硬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叉车的认知,引导叉车变革方向;新效创客工作室研发专用于传送大型超长货物的接驳平台,并已申请国家专利……
从今年开始,地服公司发布“地服1分钟”的微视频,聚焦“三基”建设,全流程展示不同地面服务岗位的安全保障工作,为增进不同岗位员工之间的了解与沟通架设桥梁,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流动的文化盛宴
今年3月,由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创作的《一个假装候机的人》与四川机场人见面。这是“空港故事”品牌创立7年来,第一次邀请集团员工以外的人看机场、写机场的故事。当手捧这本蓝色小书阅读时,不仅能跟着作者全方位了解双流机场,也能体会到一位普通旅客详细了解机场后的诸多感悟。
“以前,机场对旅客来说只是进出一座城市的地标。如今,我们正试图让机场与旅客对话,让旅客对机场的感知更加全面。”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为此,我们正努力为机场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让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在机场流动起来。”
2019年春节期间,双流机场安检员为旅客们带来了一场场极具新春气息和巴蜀元素的“快闪”。在川西风格的“小房子”里,安检员写春联、写“福”字、画年画、剪窗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川剧变脸轮番登场;联合多个驻场单位与四川音乐学院师生演出《我和我的祖国》《365个祝福》……每场30分钟的“快闪”总能吸引旅客驻足观看,好评如潮。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宫轶韬说:“除了春节,我们还会在国庆节、春运等重要节日和节点推出‘快闪’活动。我们希望借此让旅客感受到机场不仅是航空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巴蜀文化的传承者。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志愿者走进校园,播撒飞行的种子。”
如今,距离双流机场50余公里的天府机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时,天府机场也肩负着助力天府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历史使命。为此,在设计、建设阶段,已有专业的文创团队提前进驻,助力天府机场文化建设。
目前,天府机场的“同行天府道”总体性文化实施纲要已经成形。这里的“道”,既包含天府文化“道法自然”的大道,也含有生活之道、交通之道的具体要求,更有人文之道的历史气韵。简单地说,就是要让旅客进出机场都能感受到天府文化的独特性。
未来,作为国际航站楼的1号航站楼计划打造以大熊猫为代表,体现天府地域自然及历史文化特色的“自然之道”。国内旅客进出的2号航站楼计划打造以金沙文化为代表,展现地域人文魅力的“人文之道”。两座航站楼中间位置的交通中心GTC是换乘、餐饮、生活区,打造体现天府之都的“生活之道”。通过进场大道、莲花湖公园等室外景观,表现天府田园山水的“锦绣之道”。(《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