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关键词解读民航“十三五”规划中期成绩单

近日,民航局发布《民航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民航行业保持安全发展势头、航空运输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航班正常率大幅提升、民航科教建设步伐加快、行业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从总体上看,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本报记者梳理了五大“关键词”,解读民航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的总体情况。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完成进度:民航发展14项指标总体符合预期、重点任务完成率达97%、重大工程总体进度符合预期。
解读:“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以建设民航强国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发展为途径,凝聚发展合力,成功克服了国内经济低于预期、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等风险挑战,全力推动《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称《规划》)顺利实施,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各项任务。
一是发展指标总体符合预期。《规划》提出的14项指标总体进展顺利。其中,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及以上事故率2项指标好于预期,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客货运输量、航班正常率等9项指标进度符合预期。
二是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规划》提出了25项重点任务,细化分解工作任务76项。各项任务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成效,74项工作任务进度符合预期,占比达到97%,特别是保障航空持续安全、提升航班正常率、提高服务质量、国际枢纽建设等任务取得突破。三是重大工程稳步实施。截至2018年6月,48个机场建设项目已竣工,91个机场正在建设或可研批复,26个机场已立项,总体实施率达74%,总体进度符合预期。空管强基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良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空管工程等6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前期研究项目加快开展,基本符合进度要求。
【关键词】旅客周转量
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
完成进度:2017年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达到29%,提前完成了《规划》原定的28%的目标。2018年,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达到31.3%。
解读:2018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1.4%和10.9%。在此基础上,“十三五”后半期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7.7%左右即可实现规划目标,为行业加强完善宏观调控争取了空间。
同时,民航大众化发展效果日趋显著,航空在居民出行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增强,主要体现在:一是国际航线日益增多,国际航空市场不断拓展,较好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出境需求。截至2018年底,与我国签署航空运输协定的国家已达到126个。2018年,国内37家航空公司共安排国际航班每周5171班,其中客运4768班、货运403班;通航国家63个,通航城市171个。日益增加的国际航班频次,构筑起畅行全球、高效通达的国际航空服务体系。二是开展基本航空服务计划,通达老少边穷地区航线,打造“民生航空”服务体系。近年来,民航局在全国推行基本航空服务计划的课题研究。从2017年起,青海连续实施了基本航空运输服务计划试点;内蒙古、新疆、云南、黑龙江等地实施了与基本航空运输服务功能类似的通勤航空或通航短途运输试点,取得一定经验,为全面推进“基本航空运输服务计划”作出积极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实现了安全态势平稳向好。“十三五”以来,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和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均为“零”,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为0.015(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175),行业安全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3月,运输航空实现持续安全飞行103个月、7140万小时。
【关键词】航班正常率
完成进度:2018年,全国航班正常率达80.13%,达到规划航班正常率80%的目标。
解读:航班正常是真情服务工作的核心,是行业运行品质的集中体现,是民航应对竞争和外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民航局坚持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理念,研究出台《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公共航空运输服务消费者投诉管理办法》,航班正常率在政策发布当年即达到76.8%,比2015年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平均延误时间16分钟,比2015年减少7分钟,高于规划预期。
与此同时,航班正常也被纳入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航班正常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从阶段性治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变、从重规模速度向重质量效率转变、从经验管理型向技术支撑型转变、从单点式管理向全流程协同转变。尤其自2017年8月以来,民航局全面实施“控总量、调结构”,通过加强源头治理、改进标准、优化机制、压实责任等手段,多措并举,挖潜增效,使前几年的工作成效集中显现,行业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升,营造了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按照2019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要求,2019年国内客运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力争保持80%,全国主要机场放行正常率和始发航班正常率力争达到85%。
【关键词】机场建设
完成进度:截至2018年6月,48个机场建设项目已竣工,91个机场正在建设或可研批复,26个机场已立项,总体实施率达74%,总体进度符合预期。
解读:“十三五”前两年,全民航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着力完善国际和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大力提升大型机场的容量,增强中小型机场保障能力,新建成一批支线机场,国家综合机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较好地支撑了航空运输需求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35个,运输机场直线1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地级市超过90%,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64亿人次,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为37个,超过3000万人次的机场达到10个。
与此同时,民航主动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会同地方政府推进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从民航强国建设着眼,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大力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通过省部合作共同编制发布乌鲁木齐、昆明、哈尔滨、成都、郑州(货运)等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加快推进重庆、西安等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编制,对引导航空资源配置、优化枢纽功能、完善航线网络、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等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也要看到,民航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虽然在“十三五”后半期将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青岛胶东机场、上海浦东改扩建等一批大型项目投产,但大中型机场普遍面临基础设施、空域和时刻等资源饱和问题。同时,由于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受地方政府投资压力大等因素影响,部分新建、改扩建和迁建项目推进相对滞后。
【关键词】绿色发展
完成进度:2018年上半年,吨公里燃油消耗和吨公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0.289公斤和0.909公斤,相比前两年有所降低。
解读:当前,中国民航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全民航对绿色发展工作越来越重视,在节能减排、油改电、生物燃油等方面工作初见成效。2018年,民航局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民航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把绿色放到与安全、效益、服务同等高度的战略地位,着力形成以“绿色”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
但总体看,民航绿色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空域资源匮乏和管制效率不高、新技术应用不足、行业科研等基础研究能力不强等,是制约进一步降低行业能耗和排放的背后原因,行业绿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值得肯定是,2016年~2017年,吨公里燃油消耗和吨公里二氧化碳排放等指标相对于2015年有所改进,当前水平与规划目标之间的差距幅度不大。
下一步,全行业将继续按照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对民航的要求,把绿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研究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加大投入,努力解决绿色发展面临的技术制约问题,推动形成民航绿色发展新模式。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民航强国建设的关键期。《规划》执行以来,民航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总体上符合预期,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民航“十三五”后半期及未来一段时期发展仍面临新挑战。特别是2018年以来,油价波动风险增强、汇率风险提高、金融风险增大、高铁成网加快国内客货市场重塑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进一步增大。
创新引领发展,梦想汇聚力量。展望未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民航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不断刷新发展的高度,确保圆满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进程奠定坚实基础。(《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