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是全球统一的博若莱新酒节。在上海一家米其林推荐餐厅担任主厨的蒋中毅收到了自己订购的6瓶法国博若莱产区酿造的新酒。与朋友们一起畅饮新酒,这是他在著名的法国蓝带烹饪学院巴黎校区留学时养成的习惯。
事实上,蒋中毅是一位中国东方航空的重要用户——虽然他自己不一定意识到。无论是2016年学成回国后,每逢新酒节都会订购当年博若莱产区新酒,还是日常他为了爱好和历练厨艺而购买的海淘食材,背后大多有一个普通消费者未必了解,却在全球物流领域迅速崛起的航空物流供应链品牌——“东航产地直达”。依托这一航空物流,加拿大龙虾、秘鲁芒果、墨西哥红树莓、厄瓜多尔七彩玫瑰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大类150余个品种飞入了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千万消费者的身边。
不同于航空物流的终端消费者们,2016年12月12日,乘坐MU592俄罗斯莫斯科—上海航班的毛蔚瀛清楚地知道,自己搭乘的是东航旗下上海航空的飞机。但他没想到自己将要幸运地见证历史:他是上海机场当年迎来的第1亿位旅客。这标志着我国继英国、美国、日本之后,成为全球第4个拥有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的航空枢纽机场的国家,上海成为继伦敦、纽约、东京、亚特兰大之后,全球亿级航空枢纽“俱乐部”的第5名成员。
把目光稍稍回望,1995年,上海的民航机场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走过40多个年头,也经历了改革开放1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依靠虹桥1座民用机场、1座航站楼、1条跑道,实现了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目标。尽管这是一个当时看来令人自豪的成绩,但几乎没人会想到,仅仅再过20多年,上海机场就会发展为拥有2座机场、4座航站楼、6条跑道的城市机场群,实现年旅客吞吐量由千万级到亿级的历史性跨越。截至2018年,上海机场的年货邮运量也稳定在400万吨以上,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三、我国内地第一。
对航空枢纽的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打造,素来是在国家大发展的蓝图下实现的。而民航带来的蓬勃动力,最终将改变千家万户的生活,由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迈向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故事也不例外。
1990年,浦东开发的号角吹响,以此为龙头,带动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1999年,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成通航,为这片热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迎宾之际,虹桥机场实现西进,第2条跑道和T2航站楼启用,与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联手,打造出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越来越多来自长三角,甚至全国各地的旅客,开始习惯在这里享受零距离的空铁、空巴联运。虹桥机场出色的范例,长三角领跑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空铁联运,最终掀起了在全国范围内机场握手高铁的蓬勃热潮。
2019年,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继续迎来高光时刻:全球最大的机场单体卫星厅即将在浦东机场建成投入使用,主基地航空公司的领头羊——东方航空——开通了飞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航线,使上海与这个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建立起空中联系。
但在长三角这片被全国人民称为“包邮区”的土地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大时代背景下,民航人打算做的事情,远不止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单点突破,而是满园春色,让全社会、全体旅客能更加便捷地享受民航。
上海机场快线已经正式开工,将串起上海两大国际机场、虹桥火车站和规划中的上海东站,让“轨道上的机场”更加血脉畅通,进一步辐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在南京,禄口机场设在南京南站的城市航站楼已经成为我国内地首座能办理洲际航班值机托运业务的城市航站楼,提速空地联运;在杭州,萧山机场距离迎来地铁通勤的时间越来越近……
新中国成立的70年,新中国民航的70年,是大国之翼的一飞冲天,也是民航从高价消费品走向千家万户的润物细无声。在长三角这片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土地上,飞入百姓家是民航的发展初心,也是民航正在实现的当下,而中国民航今后的高质量发展,也将让百姓家里的民航更精彩、更贴心。(《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