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航迹绘出幸福模样

  从德令哈飞到西宁,需要做手术的牧民百姓可以及时住院接受治疗;从花土沟飞到敦煌,“嫁”给戈壁的石油人可以常回家看看;从遵义飞到上海,贵州特色水果“青红脆李”等可以“打飞的”出山。飞机在天空中留下一道道航迹,为西部地区百姓绘出了幸福模样。
  在时代前进中前进,在历史发展中发展。在行业历次改革和发展中,西部民航努力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在这里,诞生了第一家按照政企分开原则组建的民航局直属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在这里,有全球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在这里,开通了我国第一条实现便捷公交化出行的城市间民航快线;在这里,有国内首家具备RNP AR运行资格的航空公司和国内首个实施公共RNP AR程序的机场。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客机ARJ21也是在这片土地上成功投入商业运行的。这些“第一次”,为全国民航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是属于先行者的幸福。
  这份勇于担当的魄力和敢闯敢干的精神,在西部民航的发展过程中传承至今,推动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走向深入。
  西部多高原,又是多民族聚居地。民航对西部地区的百姓来说,不仅是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空中通道。其在推动扶贫攻坚、支持国防建设、提供应急保障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高原,基本航空服务计划落地实施,高高原短途运输航线惠民先行,中小机场与支线机场的成功经验不断积累,偏远地区民众出行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在腹地,内陆开放高地建起高品质的空中通道和功能性航空平台,人员、货物便捷往来。“熊猫之路”连通全国、通连国际,特色名片日益深入人心。在门户城市,对外区位优势不断发挥,国际航空枢纽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产业链发展布局带来了新活力,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民航引擎的不断推动下,人们的选择多了,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
  这份幸福不只属于西部地区的百姓,它还属于奋斗在这里的每一名民航人。特殊的环境赋予了他们特殊的使命,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考验。面对生死,他们忠于使命。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成都双流机场塔台管制员依然牢牢握着话筒,为航班、为旅客保驾护航。面对困难,他们百折不挠。在青海玉树机场建设时,先遣部队曾经在工地上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每天睡觉都像45分钟一集的电视连续剧。面对百姓,他们传播大爱。定下“全域惠民、全程无忧”目标,青海省每一个行政村都留下了机场人坚实的足迹,他们“手把手”带着百姓坐飞机。
  突破困境去感受幸福,这份幸福源于什么?每一个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民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份答案:是全行业“发展为了人民”理念的落实,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举措的落地,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拥有了更强劲的翅膀。
  当然,一路走来,我们也看到,在健康发展中,西部民航依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瓶颈,依然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去挑战、去创新。要把各地的新机场建设好,把已经建设好的机场运营好;要继续深挖市场潜力,将成熟的市场维护好;要创新发展模式,将试点做成全国民航的示范。只要初心笃定,目标坚定,飞向幸福,何惧风雨。
  我们期待,这里有更多“上山出海”的航空公司,有更多“全程无忧”的航空枢纽,有更多协同转型的产业集聚。曾经骑着牦牛、盛装打扮来看机场通航的藏族百姓,必将见证更多航迹勾勒的幸福未来!(《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