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外 民相亲 意相通

  6月12日,长沙市民李静带着自己67岁的母亲坐上中部地区飞往非洲的首航航班,去往肯尼亚内罗毕开启了一段奇幻之旅。“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狮子王》,能从家乡直飞到肯尼亚大草原,看成群的角马飞奔而过,真是太幸福了!”在飞机上,李静看到了白雪皑皑的乞力马扎罗山;在马赛村,她和当地村民一起唱歌跳舞;回来后,她写下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游记《我走进了非洲,非洲走进了我的心里》。在游记里,她动情地写道:“我旅行前准备了很多糖果给马赛村的孩子们,当看到每个孩子将糖果塞到嘴里,甜甜地对我笑时,我觉得他们是天使一般的存在。”这条航线,带着李静和母亲飞到了地球的另一侧,仅仅十几个小时,天涯便能变咫尺。
  5月29日,在另一个中部重镇湖北武汉,直飞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航班首航,记者亲身体验了这场去往浪漫土耳其的旅行。当天首航客座率达90%以上,飞机起飞前几个小时,南航柜台就已经挤满了熙熙攘攘的旅客。“知道开航线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报了旅行团,我已经想去土耳其很久了!”一位大姐开心地对记者说。在飞机上睡了一觉,记者便与259名旅客一起,到达了这个连接欧亚大陆的热情国度,在蓝色清真寺感受伊斯兰文化,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游船上品尝土耳其红茶,在街头听异国年轻人弹吉他。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不少中国人,记者着实感慨在民航发展下国人与世界真正是天涯若比邻。
  有了对外开放的航线网络,中部地区人民可以走向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对外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而中部地区民航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依靠这一优势,中部民航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国内优质中转站,以此带动国际商务出行和出境游,同时吸引国外旅客选择中部为目的地或中转地。不论是长沙的“4小时航空经济圈”,还是郑州的“2小时12亿人航空圈”、武汉的“中部门户枢纽”都体现着这一定位。
  为打造优质中转站,2019年1月1日,武汉成为中部首个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为湖北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武汉提前冲击国际和地区航线70条的“十三五”目标,将进一步巩固中部门户枢纽机场地位。”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民航办负责人李亦卓介绍。今年1月~4月,武汉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达到95.1万人次,位居中部第一。仅5月一个月,武汉机场就一口气开通至缅甸仰光、缅甸曼德勒、新加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数条国际航线。目前,武汉机场国际地区航线总数达到62条,领先于中部其他机场。
  而长沙的“4小时航空经济圈”内,则可覆盖17个国家69个城市、接近全球1/3的人口,其中包括全部东亚国家,10个东南亚国家和3个南亚国家,还有15个国家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2018年,“4小时航空经济圈”,内旅客吞吐量占长沙国际旅客吞吐量的87.7%。与亚洲地区建立如此通畅的航空往来,大力推动了中部人民出境旅游的热潮,也细水长流地培养着中部与通航国家及地区的经贸以及文化往来。
  2019年6月27日~29日,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海外宾朋云集长沙。而未来,中非经贸博览会将作为国际性、国家级、常态化的经贸平台,长期在湖南举办。三湘大地成为连接中非大地的新枢纽,而这一博览会对中部地区与非洲关系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经贸的范畴。在展会期间,很多非洲客商都会用中文说:“微信还是支付宝?”他们的“入乡随俗”每每让中国顾客会心一笑。买卖成不成,双方都会加个微信,建立长久联系,离开展会不是结束,而是一段友谊的开始。
  国之交在民相亲。中部民航铺就的越来越密集的国际航线网络,与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文化交往,都如同一条红色的纽带,串联起中部地区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缘分。民之亲则意相通,天涯便不再遥远。(《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