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的远方与梦想

  7月,又一班从北京开来的高铁列车抵达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站,带来了100多位即将前往石家庄机场乘坐飞机的旅客。出了高铁站,拐个弯儿就到了石家庄机场高铁候机楼,在这里可以办理值机、行李托运手续,然后一身轻松地到门口乘坐免费摆渡车,5分钟后即可到达石家庄机场,准备开始愉快的空中旅行。
  在一家国际旅行社工作的张女士在石家庄机场高铁候机楼内放下行李箱。身着职业套装的她刚刚乘坐飞机从泰国曼谷抵达石家庄,一会儿还要乘坐高铁返回北京。“我经常出国带旅行团,所以对国际航线比较熟悉。这次是去考察新的景点,从石家庄坐飞机比北京便宜500块钱。暑期是旅游高峰期,这个价格很划算。坐高铁从石家庄到北京只要一个小时,我家在北京市丰台区,去首都机场也差不多要这么久。”张女士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一边抓紧时间回复客户的微信。
  目前,每天有10余班高铁从北京西站开往石家庄正定机场站。经常往来两地的旅客沙先生说,因为票价便宜,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北京旅客到石家庄机场坐飞机,高峰时段的高铁票甚至一票难求。去年,石家庄机场空铁联运旅客达到113万人次,占当年旅客吞吐量的1/10。
  同样高效的京津空铁联运也受到了大量旅客的青睐。在京津城际列车上有不少银发旅客,老人们从北京坐高铁到天津机场坐飞机出国,费用低了很多。2014年,天津机场北京南站城市候机楼正式运营,旅客从北京南站到天津机场2号航站楼仅需一个小时左右。2018年,天津机场运输空铁联运旅客超过800万人次。
  “京津冀各地机场正在依托高度发达的高铁网、城际铁路网及城市轨道网,共同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机场群’。”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教授欧阳杰说。在京津冀三地机场,学生、白领、工人、农民……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言讲着相似的故事:坐飞机的选择越来越多了。对更看重航线网络通达性和航班时刻的商务旅客来说,首选是北京首都机场,去年首都机场接收了260万人次来自天津、河北的出港旅客;而对价格更敏感的旅客,选择空铁联运去天津和石家庄乘坐飞机越来越便捷。功能区分、优势互补的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正在形成。
  世界级机场群的一体化发展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上午在台湾高雄被摘下的新鲜水果,中午被空运到天津机场,下午就能被摆上华北地区水果超市的货架。2017年,天津空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正式开通,让京津冀三地老百姓吃上了更新鲜的水果。
  足不出户就能“买全球、卖全球”。在北京顺义临空经济物流园区,顺丰速运华北分拣中心日夜不停地运转,每天将几十万个航空快件送至京津冀地区人们的手中。首都机场遍布全球的航线网络以及航空物流园区对顺丰分拣中心的支持,让顺丰在华北地区的快递业务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增长。
  这是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交响乐中的一段段美妙乐章。
  历史的画卷是一笔笔绘就的。
  30年前,国航网络收益部副总经理傅强成为新成立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员,被派到瑞士苏黎世办事处工作。他回忆说,当时来他这儿买机票的绝大部分都是外国人,中国人很少,而且大部分是因公出国的,人们买机票还需要介绍信。那时,国航只有51架飞机,经营32条国际及地区航线、44条国内航线。
  30年后,25岁的北京记者陈晨辞去工作,乘坐国航飞机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求学。无须中转的每日直达航线让欧洲不再遥远,陈晨每个学期都可以回家探亲。截至2018年底,国航系各航空公司已开通客运航线754条,其中国际航线138条、地区航线27条。民航也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日常出行的选择。2006年,中国民航自费出行旅客比例首次超过公费旅客。2018年,中国出境游人数首次超过入境游。
  越来越多普通人的梦想与民航相连。
  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广西昭平的李庆煤大概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飞上蓝天,成为一名国航乘务员。2019年1月,她第一次当班飞行,有些紧张,但没忘记每一个规定动作。“师傅一直告诫我,安全最重要。”李庆煤笑着说。自2017年起,中航集团在定点帮扶的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和广西昭平开展扶贫专项招聘,招录了51名当地青年,让这些贫困地区的年轻人走向了更广阔的新天地。
  视线回到石家庄正定机场。在河北打工的王贵第一次坐飞机,有些拘束,不太愿意面对记者的镜头,甚至不太敢坐在候机楼内的椅子上。他给自己的妻子和两岁的儿子泡了两碗泡面,一边蹲着喂儿子,一边低声“训斥”:“别吃得到处都是,把地板搞脏了。”
  “我也是听工友说这里买机票便宜,托人订了机票回贵阳,让老婆、孩子也跟着长长见识!”聊了一会儿后,不再紧张的王贵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对他们一家人来说,民航的故事刚刚开始,远方是更加美好的生活与梦想。(《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 王诗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