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强国梦正圆 解读《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日前,民航局出台《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实现民航强国梦的奋斗目标做出详细的路径规划,为未来几十年的民航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既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也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

《纲要》的出台背景是什么?民航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战略进程是怎样的?建设民航强国要重点完成哪些任务?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纲要》起草组负责人。

筑梦: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出台《纲要》?

答:党的十九大谋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民航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今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指出,要继续努力,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明确指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奋斗目标,更赋予了民航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肩负的重任。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民航在安全水平、行业规模、服务能力、地位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如今,我国民航对世界民航增长贡献率超过20%,位居全球第一;民航总周转量持续保持年均16.3%的高速增长;旅客运输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重达31%,航空货运承担进出口贸易额比重达18.5%;截至今年10月,全行业累计实现连续安全飞行98个月,6640万小时;中国是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

同时,今年也是加快推进中国民航从“由小到大”向“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一年。《纲要》的出台有利于全行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加快理念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突破瓶颈制约,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记者: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下新时代民航强国的战略蓝图?

答:民航强国建设是一个既近又远,既难又可实现的奋斗过程。“十五”以来,历届民航局党组高度重视民航强国建设,不断深化对民航强国建设的理解,接续谋划民航强国建设目标,凝结了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纲要》明确,到本世纪中叶,将全面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民航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民航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治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世界前列。

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我们在战略规划上,提出“一加快,两实现”的战略部署。

“一加快”,即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启动期。民航发展要瞄准解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和基础保障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点补齐空域、基础设施、专业技术人员等核心资源短板,大幅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加快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

“两实现”,即从2021年起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民航强国建设。从2021年到2035年,实现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的民航强国跨越。在这一阶段,预计我国人均航空出行次数超过1次,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超过1/3;运输机场数量达450座左右,地面100公里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单元。从2036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由多领域的民航强国向全方位的民航强国跨越,全面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民航强国。

追梦:八大任务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记者:提出上述目标的现实依据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面临着哪些挑战?

答:改革开放以来,几代民航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如今,我国民航航空安全水平世界领先、行业运行规模居世界前列、航空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地位作用日益突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日俱增,奠定了建设民航强国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生活从更加殷实、到更为宽裕再到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人民群众对民航业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航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这意味着国家对民航业增强动力功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民航发展必须不断丰富内涵和外延,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但客观分析,当前我国民航业仍面临着基础保障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需要我们以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为指引,不断推进民航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需要重点完成哪些任务?

答:《纲要》经过多轮修订,明确了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的八大主要任务和33项重点举措。

一是拓展国际化、大众化的航空市场空间。重点是着力拓展国际航空市场,着力推进航空服务大众化,着力开拓航空物流市场,着力拓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空间,全面提升航空服务质量等举措。

二是打造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重点是打造世界级超级承运人,打造全球性的航空物流企业,培育多元化的航空市场主体等举措。

三是建设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重点是构建机场网络体系,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推进枢纽机场建设,加快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等举措。

四是构建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重点是深化空管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空域资源保障,提高空域运行效能,实施空管强基工程等举措。

五是健全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安保和技术保障服务体系。重点是强化航空安全管理,深化“平安民航”建设,提升应急和调查能力,提升网络安全和技术保障能力等举措。

六是构筑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体系。重点是做大做强服务市场,强化基础保障体系,构建全体系产业链,创新引领无人机应用等举措。

七是增强制定国际民航规则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重点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全面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民航治理等举措。

八是培育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重点是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提高适航审定能力,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国际水平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等举措。

圆梦:重点突破 展现中国特色

记者:纵观国际民航适航发展历史,无不与一国强大的民航业紧密联系。请问此次《纲要》对提高我国适航能力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的确。适航审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民航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在国际民航业标准及规则制定层面的主导权、话语权,关系到我国在国际民航业创新能力的引领。提升适航审定能力,是适应国际民航适航发展大趋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内在需求。

30多年来,我国适航审定能力稳步提升,但依然存在审定能力建设跟不上国家、民航业和民用航空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的适航需求等问题。为提升适航审定能力,《纲要》从完善民用航空飞行验证管理体系、优化改进适航管理措施和程序等方面对提高适航审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未来,我国将建设世界一流适航审定体系、世界一流适航审定能力和世界一流适航审定队伍,构建并不断完善统一完整的民用航空飞行验证管理体系,补齐飞行验证短板,实现适航审定与航空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聚焦C9X9系列国产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无人机、生物和煤制航油等重点产品,加强适航审定能力建设,全面满足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改进适航管理措施和程序,加强对产品全寿命周期适航能力建设。助力国产航空产品“走出去”,大力提升适航审定能力国际输出能力。

记者:《纲要》提到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高铁”大容量、高效率、现代化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请问如何理解“中国特色”这一概念?

答:从需求侧角度看,未来我国旅客出行需求潜力和民航发展空间巨大,同时人们对交通的便捷舒服、智慧绿色等要求更加凸显。只靠民航一种交通方式,无论从资源禀赋还是能力条件看,都难以全面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出行需求。从供给侧角度看,航空和高铁都是具备快速、大容量特征的重要运输产品。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同时具有广覆盖、高等级民航网络和高速铁路成网运行的国家,同时民航和高铁在基础设施、运输组织、客户服务等方面也具有设施设备新、管理现代化特征明显、发展潜力大等特点。

“航空+高铁”既是现实需求的合理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需要。因此,民航发展必须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站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高度,主动推进“航空+高铁”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相互诱发、互相支撑的良性发展环境,最终实现“1+1>2”的发展效果。

从目前看,我国有条件也有能力去推动实现这个伟大创新,并且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的同时,为世界航空运输发展与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实现中国发展成果全球人民共享。

例如,2010年,以虹桥机场为中心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融合航空交通、轨道交通、陆路交通,为旅客提供15分钟换乘、步行不超过300米的便利,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丰富了旅客选择。可以说,以虹桥机场等为代表的“航空+高铁”正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目前,国内已有11个机场将高铁站接入航站楼。明年将建成使用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正在建设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均规划了高铁站接入。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民航将进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铁路也将在“四纵四横”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加强民航与高铁在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标准规范、运输服务等各方面的对接融合,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一体化、技术标准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体化,打造“无缝衔接、中转高效”的服务产品,无疑是当前和未来民航工作的重要内容。

记者:如何理解《纲要》提出的打造“民航+”生态圈?

答:作为现代服务业,民航为经济社会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可靠的基础性服务产品,融入了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民航自身已经成为汇聚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海量数据载体,具备打造生态圈的规模基础。依托民航的大数据资源,打造“民航+”生态圈,有利于培育新业态,激发新动能。例如,“民航+临空产业创新城镇化”模式、“民航+互联网+贸易创新国际贸易”模式等,无疑将增强民航对国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打造“民航+”生态圈,实现民航与其他交通方式,与互联网、大数据,与上下游产业及关联产业的有机融合,不仅是全面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民航战略性产业基础性作用、实现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围绕打造“民航+”生态圈,近年来,民航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互联网+民航服务”,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发布了《促进航空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航空公司与物流企业、制造、贸易、交通、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面向未来,随着“民航+”生态圈的深入互动,经济发展将更高效,产业发展将更高级,资源利用将更集约,人文交流将更密切,社会发展也将更加和谐。(《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

相关链接:

《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