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乔以滨
乔以滨: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通报今天5月份民航安全运行情况。
5月份,全行业实现运输飞行101.9万小时,同比增长6.7%;通用航空飞行9.9万小时,同比增加5.9%。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行业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截至5月底,运输航空实现持续安全飞行105个月、7342万小时。
发展计划司副司长董法鑫
董法鑫: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好,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5月份民航经济运行情况:
一、航空运输市场总体增速有所回升。5月,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07.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上月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国际航线分别完成68.5亿吨公里、39.3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8%、8.1%。
1-5月,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22.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4%;从航线结构看,国内、国际航线分别完成336.8亿吨公里、185.3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7%、6.9%。
二、航空客运市场有所提升,国际航线旅客增速较快。5月,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5450.8万人,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月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国际航线分别完成4847.7万人、603.1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6%、18.7%,国际航线客运增长态势良好。
1-5月,全国民航共完成旅客运输量2.68亿人,同比增长8.5%。从航线结构看,国内、国际航线分别完成2.38亿人和3020.7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6%、16.5%。
三、航空货运市场。5月,全行业共完成货邮运输量62.4万吨,同比下降0.4%,其中,国内航线完成41.6万吨,同比持平,国际航线完成20.8万吨,同比下降1.2%。
1-5月,全行业共完成货邮运输量290.4万吨,同比下降1.4%,从航线结构看,国内、国际航线分别完成195.5万吨和94.9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5%和1.1%。
四、民航机场生产运行情况。5月份,全国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增长均有所回升,全国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142.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6%、0.8%。
旅客吞吐量负增长的千万级机场数量继续呈现下降态势,5月份,同比负增长千万级机场数量较上月下降一半。
通报完毕,谢谢!
运行监控中心副主任孙韶华
孙韶华: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发布民航航班运行和航班正常情况。
5月份,民航共保障各类飞行50万班,日均16132班,日均同比增加6.14%,日均环比基本持平。全国航班正常率为80.20%,同比提高3.20%,环比提高3.40%;机场放行正常率为84.03%,同比提高3.13%,环比提高1.82%。
5月,我国南方进入雷雨多发的季节,民航运行受影响,主要是受雷雨天气影响,北京、青岛、上海、南京、杭州、福州、厦门、广州、深圳、南宁、成都、贵阳等主要机场共有10320班出港延误、450多个班返航备降、3000多个航班取消。
5月份天气原因占全部延误航班的比例为45.51%,较去年同期下降8.67个百分点。
5月份空域用户活动也对民航运行有一定影响,共造成6991班出港延误,占全部延误航班的30.55%。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6月7日至9日),全国共保障各类飞行47445班,日均15815班,同比增长6.01%。航班正常率81.47%,同比提高2.63个百分点。
接下来我向各位通报雷雨季节民航运行保障相关措施。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的雷雨季节的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极端气候事件偏多,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南地区中北部降水较往年明显偏多,对流天气频发。与此同时,暑运保障也将拉开帷幕,航班量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未来几个月民航的航班正常运行将面临较大压力。
民航系统各单位高度重视雷雨保障,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确保雷雨季节民航运行安全顺畅平稳有序:
一、机场保障方面。
以机场运管委和协同决策平台(A-CDM)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机场、航空公司、空管等运行主体间的协同联动。
一是督促主要机场对标《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机制(运管委)建设指南》,完善组织机构;
二是按照“早预警、早决策、早处置、早告知”的原则,优化运管委运行规则和工作程序;
三是推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共享,充分利用协同决策平台,提升决策水平;
四是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恶劣天气的应对能力。
二、航空公司方面。
以航班运行管控和延误处置为抓手,不断强化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能力。
一是科学编排航班计划,为运行安全与正常奠定基础。
二是密切监控运行态势,及时调整运力和飞行计划,着力做好雷雨影响后的航班恢复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延误航班的旅客服务,维护良好运行秩序。
四是科学把握运行标准,引导机组加强空地信息沟通,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提高雷雨绕飞效率。
三、空管方面。
以气象服务和流量管理精细化为抓手,持续提升空中交通服务水平。
一是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精准度,为运行单位提供决策支持;
二是提升流量管理精细化程度,及时发布预警,科学制定流量管理措施,提高空中运行效率;
三是加强多方沟通协调,为雷雨绕飞开辟更多的绿色通道。
四、监管方面。
以航班延误应对机制建设和事后总结分析为抓手,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督促相关单位完善保障机制,优化工作程序;
二是下大力气狠抓大面积航班延误应对处置,重点关注协同机制是否启动、开展会商是否及时、决策措施是否落实等关键内容,确保处置工作收到实效;
三是针对运行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专项调研,协助运行单位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就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复盘分析,总结经验查漏补缺。
总之,民航系统各单位将全力以赴做好雷雨运行保障,努力提升航班正常水平,以实际行动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扎实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
机场司副司长张锐
张锐: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关于智慧机场背景情况,我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四方面的内容。
一、推进智慧机场建设的背景情况
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民用机场数量与机场业务量持续增加,2018年,民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了12.6亿人次,飞行起降量达到了1108.9万架次,十年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1%和19%;同时,我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已经达到了236个(不含港澳台),平均每年新增加7个运输机场;还有我国的千万级机场数量已经达到37个,3000万级机场数量达到了10个。然而,我国的千万级机场却普遍面临着容量饱和或者濒临饱和的问题;同时,旅客对民航便捷、高效、舒适出行的需求也迟迟无法得到满足,需求与现实情况的差距依然在不断拉大。
可以说,过去我们在机场建设、运营的速度与规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机场的保障能力、运营水平、服务品质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这种单纯依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过度挤压早已饱和的运行资源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要,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工业4.0时代”的数字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谋求发展空间,支撑行业安全运行、优化能源消耗、方便旅客出行的理念已经成为行业普遍共识。
近几年来,民航的国际组织与其他国家民航主管部门已分别提出并推动实施了行业智能化转型方案;在民航业外,还有“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公安”等项目已进入建设应用阶段。可以说,在数字信息化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发展和变革中,民航业实施信息化、智慧化转型,是产业与时代对接,适应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此背景下,民航局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为核心的“四型机场”建设,着力打造运营集内在品质和外在品位于一体的现代化民用机场,要求我们从过去注重数量、总量、增量的量优式发展,转向注重质量、效率、效益的质优式发展;其中,智慧机场是推进“四型机场”建设的关键支撑和实施路径。
在刚刚过去的5月民航发展论坛上,民航局冯正霖局长作《以智慧塑造民航业的全新未来》的主旨发言,向全行业指出:要借智慧之势,牢牢抓住民航发展的战略机遇;取智慧之法,积极汇聚民航发展的变革动能;成智慧之道,全力开拓民航发展的新阶段。冯局长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实施以智慧为牵引的发展战略”,即充分依托智慧谋划发展,规划未来,提升民航安全水平、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
二、关于智慧机场开展的研究
为科学开展智慧机场的课题研究,我们组织中国航信、民航大学、华为公司和西部机场集团成立了课题组,组织智慧城市和航空港建设方面的两名院士与业内外数字信息化权威专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行业开展智慧机场及“四型机场”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权威指导;征集遴选了一批具有引领作用和代表意义的示范项目;开展了主题论文征集活动,以调动全行业形成工作合力。
目前,有关工作均已形成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明确了顶层设计,我们编制了《中国民航推进四型机场行动纲要》,在《行动纲要》中,将向行业明确“四型机场”、智慧机场的概念与内涵,并指出智慧机场建设的工作着力方向与发展目标;《行动纲要》已于日前完成了初稿编写,将于近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研讨。二是制定了建设指南,我们编制了《四型机场建设导则》以及智慧机场框架下的《机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导则》,将为机场实施智慧机场规划建设提供指南;2部《导则》目前均已完成了初稿编写,拟于近期向行业征求意见。三是整理了参考文件,课题组的调研资料已整理形成《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发展报告》和《四型机场发展研究与实践报告(国际篇)》2部白皮书,后续将配合《导则》同时发布。四是形成了示范引领,我们在全行业征集评选出的23个“四型机场”示范项目中,有16个是智慧机场项目,并且在全行业形成了有效的标杆引领和带动效应,同时也深度参与并指导了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五是扩大了行业影响,课题组成立了“四型机场”微信公众号,对行业推进智慧机场等方面的信息咨询进行宣传和报道;全行业参与主题征文活动共投稿522篇,我们从中评选出了48篇优秀论文并通过公众号向全行业进行了发布,目前优秀论文已整理成册,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出版。
三、全行业广泛响应
在我们的工作引领下,各地机场积极响应,在全行业掀起了智慧机场、“四型机场”建设的热潮:在规划指导文件方面,西部机场集团制定了首个《四型机场规划实施总体方案》、首都机场发布了《智慧机场建设指导纲要》;在生产运行方面,白云机场建立了机场AOC智慧系统,对飞机进港、保障、出港放行环节的38个节点进行了监控,实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去年连续9个月放行正常率超过80%;昆明机场的“长水常准”运行协同系统,实现了机场85%以上的进港航班预计落地时间误差小于5分钟,在近机位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仍然将航班靠桥率提高到80%,并有效减少了机场指挥中心65%的电话询问量。在旅客服务方面,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首家推出了旅客全流程自助通关系统,旅客全程自助,即到即走,整体流程平均耗时7分钟,熟练的旅客耗时不超过3分钟,比传统人工模式效率提升了53%;深圳机场的“人脸辅助自助登机门”和“人脸识别安检”项目,实现了旅客过双门闸机仅耗时5-6s,人脸识别复核旅客身份信息仅耗时1.5s的效果。在节能减排方面,首都机场自主研发的AEMS(机场能源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机场能耗和统计分析,并优化机场能源配给,提升利用率,通过该系统的应用,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1年的能源消耗就减少了39.5%。
全行业这些智能科技应用的案例充分体现了科技和创新对民航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也充分说明了民航实施智慧化发展战略的正确性与可实施性。
四、下阶段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工作计划,加快推进《中国民航推进四型机场行动纲要》的文件编制工作,引领全行业共同推进四型机场建设;并加快推进《四型机场建设导则》等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为行业开展四型机场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效应,引导全行业向标杆进行对标看齐,集全行业之力共同推进“四型机场”建设,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飞行标准司司长朱涛
朱涛: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总体要求,民航局以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简称AMECO)为试点,开展了对在多个地点进行飞机维修企业行政许可证件“多证合一”的改革工作。
这项改革措施将大幅改善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对维修企业按照地域“各管一段、各自为战”对企业造成的限制,打破了企业跨地区布局发展的束缚,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突破性举措,有助于维修企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截至目前,我国境内共有516家民航维修企业,它们为我国6000余架民航飞机提供规范、高质量的维修保障服务。AMECO负责保障整个国航机队的飞机维修工作,是我国超大型民航维修企业中开展多地点维修的代表性单位。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 AMECO完成了多次兼并重组,先后获得华北、华东、西南、中南四个地区管理局批准的十个《维修许可证》。多个许可证虽然解决了企业在多个地点开展飞机维修的问题,但现代民航维修市场需要企业集团化、集约化、标准化。
多个证件逐渐凸显出企业为了满足不同监管部门的要求,组织机构交叉重叠、内部体系标准不一、统一运营效率不足等问题。
同时,多个证件也带来了、对于同一企业有多个局方在交叉重复的进行监管,这些监管不但为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消耗,也使得我们的行政监管资源不堪重负,造成了企业和政府双方都不满意。
因此,如何在保证维修质量和航空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统一管理标准、消除重复监管、降低企业成本、释放市场活力,是我们民航局致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经过对维修企业大量的调研和政策研究,我局最终决定、对于涉及多个地区局管辖的同一维修企业,其持有的多个维修许可证,以“一证分签”的方式整合成一个证。
所谓“一证”,就是由企业总部所在地的管理局颁发统一的许可证,解决同一民航局、按照同一部规章、对同一企业重复批准的问题,便于企业实施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分签”是企业实施、开展维修工作所在地的管理局、只负责签批在本地区开展的维修许可项目,从而厘清了不同地区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
实现“多证合一”后,维修企业可以在全国各地就近申请行政许可,省时省力;各地监管部门也能明确权责,统一工作标准、各自扫清门前雪,杜绝重复检查。
“多证合一”是民航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在目前我国民航运输量持续高速增长、监管资源相对紧缺的大背景下,“多证合一”能够为维修企业优化布局、实施统一管理、共享资源、提升效率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提高政府行政审批效率,合理分配监管资源,以及实现差异化监管和精准监管等方面,也将产生显著的效果。
目前,仅就超大型维修企业东航在全国持有10个证件,南航持有22个,海航持有9个,对于具备广泛的适用性的“多证合一”存在迫切的需求
试点结束后,民航局及时总结经验,已经着手制定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该文件将为超大型、大型维修企业的许可证精简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规范。上述维修企业完成“多证合一”后,以维修体量和人员数量来计算,将至少解决民航维修行业80%的重复监管问题。
“多证合一”的实施,从短期看,将促进维修企业更加便捷的在多个地点进行飞机维修。例如,近期就将直接便利各维修企业在大兴国际机场规划布局新的维修基地,为大兴机场的飞机维修提供坚强保障。
从长远看,维修企业能够借助“多证合一”的有利契机、完成内部组织机构的优化、以及资源配置的改善,不但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有望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下一步,民航局将以“多证合一”的基础,推进航空公司合格证管理办公室(CMO)等机构改革,最终实现“一证一签”,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将“放管服”工作进行到底。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
澎湃新闻:我是澎湃新闻记者,我有一个问题,目前在波音737MAX机型被全球多国停飞之际,部分波音737MAX机型又被权威机构披露存在零部件制造不当的问题,想请问一下民航局这边是否有收到这一通知,谢谢!
顾晓红: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民航局已经接到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关于部分波音737NG和737MAX飞机的前缘缝翼滑轨存在制造质量问题的通知。
对于737NG系列飞机,民航局已于6月11日发布了试航指令,要求国内航空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对受影响的飞机主缝翼滑轨组建进行检查、报告、更换和退返。
对于存在相同问题的737MAX的飞机,波音公司正在制定相应的服务通告,民航局将密切关注FAA和波音公司后续的措施,在飞机恢复运行前,有关的安全问题必须得到相应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