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21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工地依旧灯火通明。此刻,商卫东也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着。
商卫东的办公室在南航基地运行项目建设现场的临时设施里。办公室不大,墙壁上贴满了施工图纸。在办公桌一侧的墙上,有一扇小门通向隔壁,那是商卫东的卧室。披上衣服就能随时工作,这是商卫东近两年的工作状态。
2017年10月,商卫东被聘为南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生产运行保障设施运行及保障用房项目负责人。随着项目完工时间越来越近,商卫东的休息时间也越来越少。再后来,商卫东索性住在建设现场了。
运行及保障用房项目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南航基地5个项目中体量最大的,其一期建筑面积就达到36万平方米,需要建设运控中心、机组出勤用房、综合业务用房、旅客过夜用房共4座单体建筑。“一期建设的1号运控中心楼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运行控制中心。”商卫东的言语中透露出作为南航人的些许自豪。
运控中心相当于未来南航在北京大兴机场北京基地运营的中枢和大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有着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但接手运行及保障用房项目后,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商卫东坦言。事实上,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商卫东一直在后勤基建领域工作,也获得过一些荣誉。在南航吉林分公司工作期间,他曾参与了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建设项目,荣立吉林省政府授予的龙嘉机场建设个人二等功。2016年,商卫东从南航吉林分公司借调至北京,参与基地筹建有关工作。
提起当初项目开工的难处,商卫东淡淡一笑,言语寥寥:“其实,我们的工作很普通,很平凡。”
另一位从项目开工之初就与商卫东并肩作战的同事告诉记者,当时,场地被其他施工单位的临时设施已经占用了一大半,而没被占用的地方有一个旧有水渠形成的池塘,水还不断向下方泥土渗透。要开工,铁定要占用现有工期去完成临建拆除、排水和抽水。不仅如此,地块左右两侧分别是机场高速进场高架和机场轨道及京雄高铁施工场地,一条临时道路从地块中间穿过,施工车辆一直穿梭不停,好似首尾相连一般。整个项目被市政道路分成四块,如同一座孤岛。另外,由于项目地跨北京、河北两地,办理开工手续也相对烦琐。
困难重重,也没有阻挡住商卫东和项目组同事们早日开工的信心。在南航基地指挥部的帮助下,商卫东带领同事排除万难,项目于2018年4月4日顺利开工。运行及保障用房项目也由此成为河北地区“红线”内首个开工的项目,基地建设正式迈出了第一步,而彼时,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6·30”竣工节点剩下452天。
自此,商卫东和项目组同事及全体参建人员开足了马力往前冲。开工后的这一年多来,项目未曾停工一天。即使是除夕夜,工地上也是灯火通明,更别说是这次“五·一”国际劳动节了。为如期实现竣工目标,商卫东更是几乎天天都住在办公室隔壁的临时卧室里。
一切都在商卫东的掌控之中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商卫东以天为单位倒排工期计划。有时候,他督促施工总承包单位及时调整工期任务,细化施工节点,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及时检查纠偏;有时候,他约谈提醒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主要领导、项目经理和分包负责人,对工程所产生的签证变更进行及时处理,主动提醒施工、监理单位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验收,尽可能避免人为造成工期延误。
如今,商卫东和大家在工地现场的这份坚守已初见成效:南航基地运行项目仅花了3个月,就完成约100万立方米土方外运和CFG(水泥煤灰碎石强度桩)桩地基工作;20万立方米混凝土在5个月时间内浇筑完成,就好比9天就建起一层楼;2018年12月20日,该项目正式封顶,在3个月内实现4座建筑全部封顶封围,确保了关键工期节点,实现了“南航速度”。
南航基地项目的荣誉也接踵而至。南航基地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运行及保障用房项目实现了13个月零事故、零火情,获得了“河北省安全绿色文明工地”称号。以打造“四个工程”为目标,南航基地狠抓各项目标准化施工管理,实行全过程管控。其中,运行及保障用房项目共召开了9次专家论证会,下达质量整改联系单85个。运行及保障用房项目顺利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河北省结构优质工程奖。
目前,基地各项目已经到了“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一直带领同事们在平凡的日夜里用平凡的举动浇铸“亚洲第一”的商卫东,丝毫没有放松。“离竣工日期越近,越需要正确处理安全、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决不能以赶进度为由而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简化安全规范”。商卫东说,自己将继续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带领南航运行及保障用房项目组和全体参建人员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保证该项目如期完工,为北京大兴机场如期投入运营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