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5日,首都晴空万里,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付忠明完成了他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产飞行校验工作中的所有任务。作为校验员的他参与了机场西1、西2两条跑道的盲降系统、灯光系统和全向信标的校验工作。
轻盈敏捷的校验飞机在北京大兴机场上空一圈又一圈地盘旋和通场飞行,做着姿态各异的极化动作,正如燕子一般翩翩起舞。付忠明坐在机舱里的校验设备前,这是他24年校验员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支舞。2天后,是他正式退休的日子。
“能够在退休前夕赶上北京大兴机场这一世纪工程的投产飞行校验,我万分荣幸,也备感职责重大。”付忠明说。
过去这几年,每每外出执行任务或者任务归来,付忠明都会从舷窗望向北京大兴机场的所在,看着它从一片杂乱无章的田野变成脚架林立的工地,慢慢地航站楼和跑道的轮廓逐渐清晰了起来。工期进展得如此迅速,令他吃惊不已。“如果能赶上北京大兴机场的投产飞行校验,让我20多年积累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最后派上一次用场,那就太圆满了”。
1977年,18岁的付忠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我爱祖国的蓝天,云海茫茫一望无边,春雷为我敲战鼓,红日照我把敌歼”。退伍后,付忠明把这份对祖国蓝天的挚爱从军营带到了民航。1995年,他被分配到了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一个成立6年、处在初创阶段的新单位。
“飞行校验中心是做什么的?我当时真的不知道,可以说即使是今天,行业内了解我们的同仁们也不是很多”。对于校验员这一岗位,付忠明更是没有概念。可是当年,当中心的领导告诉他,目前中心的飞行员数量还算充足,校验员却只有6位的时候,付忠明没有迟疑,决定把自己工作的位置从驾驶舱移至客舱的校验设备前。“不管工作的岗位是在机舱的前部还是后部,只要飞机翱翔在蓝天上,我都同样能为祖国的民航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年过三十再学艺,付忠明与全新的理论知识鏖战,在一遍又一遍的实际操作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随后再次扎进理论知识中求索,如此循环反复,最终使他快速成长为校验员队伍里的中坚力量。“学成之后,还是很自豪的。当时我们是中国民航仅有的7位校验员,比熊猫的数量还少。”付忠明笑着说,“这是开玩笑的说法,我们的自豪感不是来源于数量稀少,而是来源于我们所承担的重任,一座机场的开航、一套设备的投用,我们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关卡。我常跟家人、朋友们说,只要是经过我们飞行校验过的机场,一定是安全的。”
作为一名校验员,付忠明对一件事情尤为执着--飞行校验前一定要实地把所有的设备和场地检查一遍,以确认实际情况与机场方面所提供的数据参数完全一致。2008年执行四川广元机场的飞行校验任务时,付忠明发现机场相关设备所在的场地不符合标准,便建议机场找来工程队平整场地。没想到这只是这一次任务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在天气、机械、设备等困难的轮番阻碍下,机组花了整整21天才完成任务。“我记得回驻地的路上,漫山遍野开满了油菜花,很壮观,但是我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付忠明回忆道。
2019年1月22日,北京大兴机场完满完成了举国瞩目的第一场飞行校验任务。当民航局局长冯正霖俯身近观跑道上由校验飞机留下的首条轮迹时,他感叹道:“轮迹有多清晰,我们的工作就有多扎实”。这样的道理,付忠明深有感触。在第一场飞行校验任务的前一天,付忠明从早到晚都泡在了这个规模巨大的工地中,对设备、仪器、场地、道面等进行最后的检查。“在一座未竣工的机场一次性进行4条跑道,十几套设备的投产校验,这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挑战,我们更要慎之又慎。”当付忠明听到第一场飞行校验任务圆满完成的时候,他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北京大兴机场通航了,我想开着车去看看它,这个意义重大的国家大工程里头,也有我的一点心血。”
2月5日,付忠明完成了退休前的所有工作任务,回到了校验中心。他还穿着那身校验员的制服,精神抖擞。舞会结束了,他如同一位还未脱下盛装的舞者。
付忠明走进会议室里,校验部的同事们都用温情满满的目光盯着他。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任务讲评会,这样的讲评会他经历了千百次。然而灯光暗下来了,屏幕上放起了视频。视频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纷纷向这位即将退休的前辈致敬。24年校验员生涯的点点滴滴像幻灯片一样在付忠明的大脑中放映着,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涌动……(《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