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公务员
关键词:担当
民航中南管理局航空气象处处长区志中(摄于2019年8月)
一次偶然的遇见,便是一生的情缘。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吹动少年的心,我发奋学习,同年5月以高中生代表的身份获得共青团广东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从那一刻起,改革突击成了我一生的使命。1980年,我怀揣着对蓝天的热爱报考了中山大学气象专业,我的人生和民航气象发展改革紧紧的联系在一起。1984年夏天,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民航广州管理局,第一个岗位是航空气象教员,改革开放初期民航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民航院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就这样我被抽调到民航广州中专学校。我给学员讲授气象知识,每次上课我都很用心,下课和学员打成一片,深受学员喜爱,多数学员后来成为了民航气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1985年底,我回到广州气象台预报室工作,从气象预报员干起,1993年担任广州气象台预报室主任。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在预报室大力推行QC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提高预报准确率,改善预报服务质量,积极参加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没想到一举获得了第二批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的光荣称号,也是民航气象行业第一个获得由团中央颁发的“青年文明号”。
区志中发奋学习(摄于1979年5月)
民航系统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照(摄于1996年4月)
1994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国家决定派出一批技术骨干支持香港新机场的建设,香港新机场建设意义特别重大,是香港回归前动工、回归后落成的第一个大型基建项目,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参加香港新机场开幕典礼为新机场建成和启用揭幕。我有幸参与其中,主要工作是协助香港天文台和香港科技大学开发机场低空风切变预警系统,提高香港新机场航空气象保障能力。当年一起工作的刘心怡,现在是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长。
区志中在香港天文台访问(摄于1994年10月)
1996年底,我告别心爱的气象岗位和年幼的女儿,担任广东省委直属机关驻阳山县扶贫工作组组长并挂任阳山县副县长。组织找我谈话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正在值班现场的我突然被叫到中南空管局党委办公室,王达仁书记亲自给我沏了一杯茶,对我说:“组织上打算安排你去阳山扶贫,条件很艰苦,想征求你的意见”。我事先毫无思想准备,却没有任何迟疑地回答:“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打赢扶贫攻坚战”。在阳山的1年时间里,我走遍了阳山的每一个偏僻的村庄,走进贫困农民家庭,帮助他们养鸡、养猪、种菜、修水渠,“阳山鸡”的品牌从那时开始打响,无公害蔬菜销往香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重建鹏塘小学,鹏塘管理区有所“完全小学”,全校二百多学生挤在狭小破旧的校舍里,每逢下雨,屋外大雨、屋内小雨。为了筹资,我频繁往返阳山广州,几经波折和努力,争取到广州民航几大单位资助的2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1997年6月,“民航鹏塘民航希望小学”破土动工,十里八乡的村民们奔走相告,那场景比过年还热闹喜庆。扶贫就是在贫瘠的土地和心灵上撒下希望的种子,3年后阳山县脱贫致富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在鹏塘民航希望小学落成仪式上捐赠学习用品(摄于1997年9月)
2007年,空管体制改革,监管和运行分离,空管气象业务监管划归地区管理局,我成为改制后的第一批航空气象行业的监管者。改制就是思想的交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面对各种压力,我坦然面对。为了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了做好分类管理工作,为了加快机场建设的步伐,从河南安阳机场到南海岛礁,我的足迹遍布中南地区大大小小的机场,其中有一年出差多达乘坐150多个航班。对新建机场气象观测场进行现场检查,尤其是在一些山区修建机场临时观测场,只有崎岖陡峭的山路,险峻处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南地区空管体制改革平稳有序,安全形势稳中有进,“四强空管”的格局正在形成。
2016年,我参加了奔赴南海岛礁的工作小组,那是一次不畏艰险的征途,亲历了一次“当代民航精神”的创建行动。承载着民航人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向着遥远的国土、迎着惊涛骇浪前进……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这项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民航中南局积极响应,成立了中南民航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建设领导小组。5月8日,中南局根据民航局“雷雨保障工作研讨会”会议精神,部署“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气象协同决策平台” (以下简称“平台”)建设工作,由我担任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具体工作。“平台”是国内首个融合气象数据和航空运行数据的智慧云平台,为空地协同决策和机场群联动决策提供支持,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确保“平台”的高起点、高标准,我多次调研和组织召开“平台”项目建设工作小组会议,还邀请辖区运行单位、香港天文台及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共同参与制定“平台”建设指南。为了“平台”持续升级和填补国内低空精细化气象服务的空白,我提出政产学研结合的航空气象科技创新模式,即“政府引导、院校支持、企业参与”,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气象联合研究院和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中心,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我国航空气象科技创新的先行示范区。
区志中在深圳空管站调研(摄于2019年7月)
与我国改革开放同行的40年中,我见证了民航气象的成长壮大,从简单的天气图、手工制作飞行气象预报单发展到数值预报模式、智能化气象服务平台,从百叶箱发展到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激光雷达等。
老骥伏枥,初心不改。作为一名老兵,国家每一次召唤都让我心潮澎湃,我又一次上路,砥砺前行。(区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