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坪监管员|韩海忠:“坪”安是福

岗位:机坪监管员

 

关键词:“坪”安

我是1992年从武警消防部队转业到郑州机场工作的,当时这个机场还属于军民两用,正式名称是郑州燕庄机场。1994年,中国民航局从奥地利进口10辆先进的卢森堡亚“大水牛”消防车,这种消防车当时是国内最先进的,其中一辆调配给燕庄机场,海运到上海港,正因为我是消防兵,组织上就派我和另一个同事去上海,我俩用了三天时间把消防车开到燕庄机场。

韩海忠在监管客机.jpg

韩海忠在监管客机

上世纪90年代初,燕庄机场的机坪面积很小,不足4万平方米,停机位仅有6个,每天大约不到10架次航班,主力机型主要以运七为主,每个航班载客也就是几十个人,整个机场日均客运量不足千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燕庄机场运营的主力机型逐渐由小飞机变成了100座以上的大中型客机,航班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95年,燕庄机场的客运量首次突破了100万人次。

尽管如此,燕庄机场的发展还是受到限制,经常是一票难求。在中国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新建一个民用机场,经过3年多的建设,1997年8月,燕庄机场完成了历史使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正式通航,郑州新机场停机位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16个,机坪面积由原来的4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每天的航班量达到30多架次。

韩海忠在去掉汽车轮档.jpg

韩海忠在去掉汽车轮档

伴随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通航,作为消防兵的我就与机坪结下了不解之缘,1999年,郑州机场指挥中心专门成立了现场监管室,组织上就安排我来到现场监管室工作,日常工作就是对机坪内作业的车辆、人员、设备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协调和管理。对于这个相对陌生的行业,我还是一个门外汉,但军人的特点就是不怕吃苦,我就利用各种机会苦学机坪监管的各种知识和管理规定,领导和同事一开始就给我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机坪无小事,一点马虎不得,不能怕得罪人,要敢于当黑脸“韩”公。这个理念一直陪伴我渡过了整整20年的机坪监管生涯。

从1999年8月郑州机场刚通航到2015年12月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正式建成投运,郑州机场的停机坪已经由16万平方米猛增到160万平方米,增加了10倍,无论是春夏秋冬,我和同事们每天步行2万步左右,最多时候要步行4万多步,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与机坪上忙忙碌碌的人打交道,与各种各样的车辆打交道,与一架架飞机打交道。在其他人眼里,机坪监管员是郑州机场机坪上唯一一个有“执法权”的人,但这种权利责任重大,首先要自己带头,举个小例子,2019年7月底,郑州机场高温天气一直持续了近10天,地表温度最高达到60多度,我在机坪冒着烈日巡查,不打伞,不带毛巾,晒得头皮疼,如同在蒸拿室散步,不停地出汗,工作服一直是湿的,同事们笑称我是“高盐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有相关的规定:在机坪上工作的所有员工,雨雪天不能打伞,大热天不准拿毛巾,车停稳后必须先放好轮档才能离开,这些看似小事,我都是自己先做到位,这样再去监管别人才能有权威。在机坪监管行业,有不少类似这样的规定,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但国内外民航的不少规定,都是用惨痛和血的教训换来的,比如不让打伞、不能用毛巾,不是苛刻,而是这样的东西很容易成为外来物(内部叫法是FOD),如果吸入发动机,那就对飞机非常危险。

韩海忠在现场监管行李车.jpg

韩海忠在现场监管行李车

在民航,类似这样的规定和规章比较多,对于这些规定、规章的落实执行度如何,就决定着一个机场安全管理的好坏,落实好了,广大乘客的航空安全出行才能有基本保障。因此,在20年的机坪监管中,我始终坚持以“黑脸”的形象出现在机坪上:发现有人未按规章操作,无论朋友关系如何,我都拉下脸严厉纠正,一点不留情面,无论在机坪上发现与生产无关的垃圾和物品,我都拾起来扔进FOD箱里,如果附近没有FOD箱,我就顺手塞到口袋里;发现有异常现象,立即紧急处理。有一次,我在巡视中突然发现从一架即将推出的客机掉落一块不明物,立即通知机组检查并进行处置,避免了一个飞行隐患。20年中,组织上对我这个“黑脸”非常认可,给了我不少荣誉:郑州机场“正视问题、抓实整改、重塑形象”主题活动先进个人、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投运保障先进个人、河南省机场集团优秀共产党员。

20年的机坪监管工作,不少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事背后说我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机坪上是“黑脸人”,郑州机场“黑脸人”多了,机坪才有安全保证,“坪”安是福,有了机坪的安全,就是我和同事们的最大幸福;生活中是笑脸人。但我愿意当这种“两面人”,因为我深知: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如中国民航局领导说的“宁做安全的恶人,不做安全的罪人”,作为从事郑州机场机坪安全工作的老员工,我亲历了郑州机场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巨变,这种巨变是郑州机场每一个员工用平凡而细致的工作换来的,是每一个员工用辛勤的“高盐值”汗水换来的。(韩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