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博导 徐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今天在这里给各位汇报一下近年来我们在智慧机场这方面研究的一些工作情况。 我是来自中国民航大学的徐涛,我的报告主要是两个方面,机场发展机遇和机场发展概况两个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我们航空的发展。同时科技强国变得特别的重要,民航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产业,今天早上董志毅副局长跟我们特别提到了在建设民航强国的过程中,我们要推动智慧民航的发展,让智慧机场成为智慧民航组成的重要部分。 另外一个机遇是“一带一路”,中国民航势必要融入到“一带一路”中间,构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一带一路”,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在“十三五”规划中间还特别强调了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相适应的机场。 智慧机场的建设依赖于息技术的巨大进步,这样的进步,使得我们现在可以用先进的技术推动我们的产业发展。机场业务的传统模式多多少少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瓶颈或者问题,要推动业务模式的转变,智慧机场将是很重要的通过智慧化的运行推动整个模式的创新。 上午领导也讲到了,党的十九大特别提到了在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样的问题在我们机场行业中间同样是存在的。人们对航空出行的美好期盼和憧憬体现在出行的便捷、舒适,机场运行的高效流程、服务的铁心和个性化等,这种不平衡在我们机场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也没有完整的梳理好,有机场的业务和各个系统采用的技术,有的可能相对还在数字化、电子化,机场信息部门之间的差异也是有的,机场与机场之间的信息化的程度也处在不同的阶段,包括机场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等也有很大的差异。 所谓的智慧是高级的综合判断能力,通过感知及联想、逻辑判断、计算分析、决断等,从而做出成功的决策,这一点我们可以称之为智慧。作为机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机场可以沿着这样的台阶式的进步,早期是分离式的机场,它关注的重点是指挥和调度,协调式的机场关注的主要是各个业务单位的集成和生产管理的可视,目前来说大部分的机场都是有朝着智慧型机场的方向在努力,我们把它理解为感知和反馈,对机场的生产和机场的状态进行全面深度的感知。在这个基础上对所有的生产业务可预测、可管理、可控。未来机场,我们认为是一个智慧生态型的机场,更重要的强调了和谐共生,也就是说机场和机场、机场和区域经济形成一种和谐的生态、绿色的发展这样一种状态,使得利益相关方共同具有利益的共享。 机场的使命是通过协同和信息共享提高运行效率,改善过站管理,同时最大化资产和基础设施的可用性,优化资源的使用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再采用综合的交通科学、系统工程等方法,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建立相应的问题分析模型,提供资源配置优化,最终来推动整个机场的安全高效的服务,绿色的发展。 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定是需要首先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广泛互联,加上智能应用,最后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智慧机场概括起来,突出体现是全域智慧,我们现在大概在十个方面都有专题的研究,今天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 终极目标是通过全域智慧,提升各方最佳服务体验。实际上智慧机场就是要让所有的人共享这样的成果。 关于智慧机场,今年来,国家更强调了从城市群的发展带动机场群的发展,所谓的机场群就是要通过追求单一的机场智慧化转变成虚拟多机场运行的智慧化,形成一种和谐机场的生态圈。这里面我们要从单一的一个机场,比如说各个部门、空地的协同,实现同城的空空协同、终端区的协同,机场群的话还有区域空空协同、异地地面协同等,这样的协同来实现我们的智慧运行模式的话,最关键的是数据的共享。通过全方位的深度的感知,再通过空地网络,最终构建以数据融合为基础的共享和计算中心平台,构造出机场运行的特征的判定和深度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最后可以产生很多深度智慧应用,来提升我们机场的智慧能力。 协同决策肯定在机场群中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我们刚才讲到的智慧数据的协同,可以进行资源配置、时刻安排、航线网络规划、旅客服务等,在规划一个新机场的时候如何定位,包括它的布局等。同时,我们还要在共享数据的基础上形成整个机场群态势感知和决策支持。 接下来再给大家说一下2030+机场,2030以后乃至到2050年,就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时候,机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可能或者是未来?我们认为20年、30年以后机场是一个区域协同、由支线、枢纽、机场群构建的生态圈,同时还是混合运行系统,有人/无人驾驶的航空器、无人/有人驾驶的场面各类特种车辆、AI深度应用于行业的运行体系中。同时,由天、空、地、地下运行组成,机场的话更加关注时间高效、成本效益和绿色可持续这样一种发展需求。 在基础设施上面,未来的机场基础设施包括跑/滑行道、机坪、助航灯光、航站楼内设施设备等健康的全面在役状态监控与管理,空侧包括电动滑行和引导系统、电动无人场面特种车辆。航站楼会出现无缝便携的全流程系统,可以快速把旅客运送到他自己的登机口,这个场景应该是这样的,从刷脸进入航站楼,马上对身份进行判定之后,你的智能手机、智能设备就和机场的信息系统进行直接关联,信息系统就可以完整的对你进行全程的信息导航,这个时候旅客只需要通过步行穿越式的的安全走廊,机位比较远的时候可以通过电瓶车运送系统直接到达登机口这样一种非常快速便捷的形态。作为航站楼来讲,陆侧部分的功能会向市中心/火车站转移,航站楼的功能也会实现一部分的转化,未来的旅客一部分是便捷的旅客,另外一部分旅客是到了机场上后,大家过去一溜烟就走了,另外一部分旅客可能会把机场当成休闲享受的场所,也就是说航站楼会向旅客提供美好生活方式的转变。他可以像在家工作、在公园休息一样,他可以在机场做休息,他可以在机场进行工作。 再一个是行李方面,机器人的大量的使用,装卸、快速分拣,甚至门到门的寄送,不需要旅客自发的去做。 这是我们给各位准备的汇报内容,希望能抛砖引玉,谢谢大家! |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建议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