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卫东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郑州机场运营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尝试。

近年来,郑州机场在民航局、在中南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十二五”期间,郑州机场国内机场排名第7位,全球机场排名第54位,旅客吞吐量突破两千万人次,从2011年的第20位提升到第15位,特别是2015年年底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投运后,郑州机场进入双跑道、多机坪、多货站运营的新的阶段,我们无论从自身建设发展还是从外部发展环境,都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今年郑州机场客货运发展更是取得了快速发展。今年的客运量有望突破2400万人次,货运量有望突破50万吨,货运量排名有望提升到全球前50位。面对内外发展环境快速变化,如何适应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要求,更好的将信息新技术运用到机场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已经是我们需要正确对待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去年完成了郑州机场信息规划编制,提出建设智慧机场的奋斗目标,并以信息化为主要抓手,在运行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信息化与运行安全紧密结合,冯正霖局长要求,全方面落实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理念,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实践科技兴安,我们以信息为引领,以互联网为支撑,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引进运用,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全方位提高主动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

一是开启人脸识别刷脸模式,开设人脸识别安检通道,自动验证辨别真伪,降低安检人为差错,提高验证精准度、安全率和过检率。启用人脸识别后,安检验证效率提高了一倍,开通人脸识别系统后,通过数据库信息比对识别,提高人员进出道有效率,人员识别系统将实现大数据,可依据身份证与人脸名单比对结果进行预警或提示,并可用于事后搜索,核查关注人员的历史轨迹。11月8日,我们郑州机场所有的安检通道均实现了人脸识别,开通了人脸识别系统,

二是打造全数字安防监控系统,在航站区和飞行区铺设全方位的高清数字视频监控,搭建统一的安防操控平台,通过智能化视频监组,对设计搜索目标的全部监控视频同时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达到一键调阅,同时呈现的效果,实现空间上的全方位监控,全面增强了机场安全监管能力。

三是实现视频拼接和全景监控,将73路监控视频流拼接成11幅全景监控画面,能够还原目视盲区的实时场景,运行指挥部门对整个飞行区生产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提高了生产运行的安全力度。

四是依托高清度定位终端和机场定理信息系统,对机坪运行的车辆、人员、航空器进行实时精准定位和测速,通过电子地图直观展示和掌握场内各类车辆的实时位置和分布状态。

五是在飞行区,设置电子围栏,对车辆违章行为自动报检,有效提高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车辆内配备定位终端显示屏,驾驶员在大雾等低能见度天气下,可精确掌握车辆实时位置。

六是在机场厂区内及飞行区引入1300辆共享单车,解决旅客和机场员工短距离出行问题,并建筑GPS定位进行车辆管控。我们对所有的车辆都进行了GPS定位,并通过电子围栏进行实时的监管,有效的避免了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其次,我们将信息化与机场运行管理紧密结合,我们创建了机场运行管理新模式三级运行监管体系,这个体系呢,我们在3月份在郑州召开的民航服务质量与航班正常工作会上,我们专门进行了介绍。

我们这个体系用信息化手段发挥运营管理的最大效能,一是集成连接机场信息应变设施设备,我们连通了机场八千多个音频、视频设施设备和九大信息系统,打破了信息孤岛和运行壁垒,我们建立了十七个第三级的运管模式,建立了AOC、TOC两个二级的运管中心,我们十九个运管式的所有的信息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也起到了互相监督的一个作用。

二是建立机场运行信息共享平台,对机场、空管、航空公司、航班保障业务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汇总、统计分析和预警研判,实现航班保障关键信息的实时共享。这一点呢,我们按照我们提出的同一个机场的理念,我们把空管的实时信息和驻场的航空公司的信息都实时的接入我们的运营的三级平台。

三是建立健全配套工作机制,与空管和驻场各单位建立航班放行协调工作机制,与城市综合交通部门建立“铁公机”合作联运和应急机制,搭建了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这方面我们和地铁、城铁、公交都建立了协同机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这一点我们遇到了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就通过这个机制来调动其他的资源,来实现旅客们的快速集疏,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去年我们郑州机场11月份遇到了大雪和大雾天气,我们就与城铁、地铁进行合作,尤其与城铁进行合作,让城铁把滞留在航站楼的一万多名旅客疏散到市区里面,同时我们也与公交公司进行联合,解决城铁到市区之后,到酒店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这个方式进行集疏,就解决了旅客们快速集疏的问题。

四是通过视频会议、官方微信群、桌面共享终端、资源可视化等信息化技术,与工作机制进行有机融合,带动操作的标准化落地,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这方面提升我们的精细九的管理水平。

五是联网城际、地铁、高速、巴士、出租车等区域的音视频,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与机场运营的同步监控。这方便不仅对我们自身运营的每个部门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只要是在我们郑州机场运营的各种交通方式,我们也进行同步的监督监控,对他们的文明服务、服务质量,都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我们还实时的发布他们运行的一些实时信息,如果晚点了、如果高速公路封闭了,通过我们的各种媒体发布相关的信息,

六是强化大数据应用,对信息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实现数据内在关联性分析,对现场资源配置和功能布局等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例如郑州机场安检站在互联互通内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安检数据库,每日向数据库输送25大类检查数据和17大类安全保障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信息,针对高峰排队、通道过检率、航班重检率等建立信息统计报表,高峰时段研判等工作机制,做到了提前发布高峰时段预警提示,加强了薄弱环节和时段的安检管控,合理调配内部资源和勤务安排,过检率从每小时120人次提升至140人次,每日保障约1500名晚到旅客有序顺畅出行。

我们将信息和与航班保障紧密结合。航班正常是衡量机场运行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 我们以高效运行为导向,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分析、整合机场运行的关键信息,实现航班保障的精准管控。

第一是建设以机场为中心,空管和航空公司等运营保障单位协调联动的数据共享平台为航班保障的预判预警、指挥协调、监控督察、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化手段。

第二是加强航班保障信息化预判,综合分析航路航线流通线路等情况,针对可能不正常的航班,及时启动预警协调等特殊保障机制,严控各节点保障时间,提高航班保障时间裕度,每天科检航班,提高放行率5-8个百分点。向地面保障人员发放无线手持终端,实现航班保障全流通的信息录入和查询,将航班保障分解为33个关键时间节点,实施电子进程管理,实现航班从落地到起飞各保障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延误预警。

四是互联互通,泊位引导系统,自动采集飞机靠桥关键节点数据,对操作人员科学调度,在航班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人力同比反而减少近20%。

五是在中南地区率先启用二类标准运行,大幅提高低能见度天气下的航班保证能力,降低恶劣天气对机场运行的影响。由于采取上述措施,2016年郑州机场全年有9个月的航班重舱率在…今年有望实现80%以上。

将信息化与智慧出行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旅客对航空服务的获得感。一是提高自助化服务水平,办理自助值机,微信值机旅客,占出港总人数的60%以上。我们还把自助服务延伸至郑州市区内的高铁站、地铁中心站。为旅客提供门到门的行李寄运服务,运力运费较传统下降20%,避免了搬运行李为旅客增添的麻烦。

二是研发进出港行李追踪系统,已具备郑州与重庆往返航班行李在郑州段的实时追踪功能。五是建设智慧停车场,开通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等非现金交付模式,联通停车场与全国高速ETC系统实现旅客停车的无感支付,三是在航站楼内设置旅客问询视频电话和140余处意见反馈二维码,方便旅客问询和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推出一键通快速响应服务,通过航站楼全景监控系统,实时关注现场旅客服务动态,第一时间发现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和旅客排队超时、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事件,一键秒通现场,迅速解决。五是优化晚到旅客服务模式,全程监控和关注旅客服务进程,及时协调指挥摆渡车,引导人员提前到位,提高服务保障效率,晚到旅客保障时间人均缩短10分钟左右,晚到旅客误机率同比减少18%。通过以上几个紧密结合,我们在增强安防措施,提升运行效率,方便旅客出行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面提升了郑州机场的运营管理水平。

下一步我们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主要是构建一体系、两中心,构建一体系即围绕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建立一个内通外畅的机场信息化生态体系,实现航班运行保障,机场运行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应急救援体制等七大功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信息互联互通,健全配套体制机制,推动标准化、精准化落地,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信息生态体系。“构建两中心”,一是构建全球物流数据枢纽中心,联通国际物流全链条的数据信息,打造多物流渠道、多运营模式、多形态的多式联运大数据平台,探索制定推广应用国际物流数据标准,形成以航空物流为引领的全球航空货运数据枢纽,实现一单到底,物流全球的目标。二是构建行李跟踪信息数据中心,联通航空行李运输全链条的跟踪信息,探索制定全国统一的行李数据标准和配套规则,建设全国航空行李跟踪数据网络,实现行李运输的全过程跟踪服务,全程的监管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物流数据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我们今年也有幸成为全国多式联运的试点单位,上周多式联运现场会也在郑州召开,郑州机场也是现场会的一个重要的展示点。按照民航局对郑州机场战略规划和功能定位,围绕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际大型航空枢纽的战略目标,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上,下一步将重点开设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机场运行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设完善机场协同运行系统和机场场面移动通信,打通机场与空管、航空公司信息通道,畅通地面与航空之间的信息通道,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数据实时传递、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空地一体化的保障性模式,确保郑州机场运行方便,持续运行高效,航空正常率不断提升,为旅客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二是完善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目前我们基于国际货运枢纽建设的需要,已经研发多式联运数据交易平台,于多家企业实现互联互通的业务。下一步将努力实现国际物流全链条数据联通,增强其物流跟踪、在线交易、在线报关报检等功能,探索制定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标准以及互联网+国际物流的国际规则,打造以郑州为中心的国际物流大数据枢纽。

三是加强大数据地理信息在运行管理方面的应用,推动大数据的自动采集,深入分析和价值挖掘,为安全风险防范服务质量提升、运行管理优化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付和决策依据,与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推进跑道FOD探测,道面管理、航空技术智能引导等新技术应用,积极引进智能化问询、自助安检、自助登机技术,探索新全自助服务模式,建立健全RFID技术的行李全流程追踪系统,实现进出港行李的全程监控跟踪和位置预警,努力构建全国性的行李数据中心。

以上是我们对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初步的粗浅的尝试和思考,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河南机场集团-李卫东-信息化汇报PPT.pdf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建议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
./t20171115_1234075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