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平原: 驾驶 “空中拖拉机”的飞行员们(组图)
- 在这些现代化机械中,轰鸣作响、在农田上空打着稻穗呼啸而过的的农化飞机是大荒平原最有特色的场景了。
- 郑勃1988年转业北大荒航空公司工作至今整整三十年,在公司安全飞行6700多小时15600多架次,飞过Y-11、GA-200、Y-5、M-18A(B)、AT-802等机型。
- 像是一阵小雨,伴随着酸味,郑勃驾驶着空中拖拉机“擦着稻穗”飞过。轰鸣的涡桨发动机超低空呼啸而过,站在田埂上的人下意识地微曲身体,好像这样就能不被飞机鼓起的气流吹跑。
- 前进农场作业特点难度很大,高压线路比较多,分布不均匀,整个农场作业地块被两条公路一条铁路和一条灌区无规则的分割的零散。
- 飞行前需要认真准备和熟记很多内容。由于各种电线太多要保持高度警觉使得更加消耗精力。加上农户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激烈同时还要有高超技术强健身体和坚强的意志。
- 在鸭绿河农场航化作业的王广岭,所飞机型:Y-11,N5,DA20,DA40,M-18B,大棕熊100。安全飞行15年 3500小时。作业面积450余万亩地。飞行感受:热爱祖国蓝天,耕耘龙江大地。
- 机务们在飞行前都会人力转动飞机螺旋桨,让润滑油充分润滑,减少发动时的磨损。
- 航化作业的高度是5到7米,属于超低空飞行,对农作物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每亩作物平均增产10%到20%。是庄稼的‘急诊室’、‘保健医’和‘营养师’,机务大哥如数家珍的给我们介绍。
- 难怪有人说,农业飞行的训练要求高,离地五米左右的目视飞行,留给人处置特殊情况的余地不大,对飞行技术的要求自然就高。刚刚起飞的M18飞机和匆匆骑车回家的邻家大嫂在地头相遇。
- 王长宏是画眉鸟和空中拖拉机机队的飞行大队长,除了日常作业,还任飞行教员。转业前在空军飞歼-5。他所在的七星农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是垦区试验基地的典型。
- 画眉鸟的GE发动机虽然没有RD-45马力强劲,但王长宏显然已经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飞行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怡然自得。
- 忽然乌云压顶,狂风大作飞机只能被机务和农场保障人员一起合力推到停机位上,牵引飞机入位也是个力气活和技术活。
-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代表,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 夏日午后,阳光耀眼,飞机拖曳出长长的白“飘带”,农药的酸味开始在空气里弥漫开。
- 作业季,飞行员都会抓紧时间作业,早晨4点多起飞,晚上7点前降落,因为农用机场没有夜航起降能力,落日前飞机得返回地面。
- 安占华,在部队曾先后飞过直五,米八,黑鹰,米171,直九,直十九,武直十等直升机。2014年部队退休来到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现飞罗宾逊R-66,贝尔407直升机,总飞行时间8200多小时。
- 直升机起降点放在了晒粮食的晒场里,这里面积很大适合直升机加药和起降,工人们正搅拌化肥和农药为直升机加药。
- 飞机在接近田边的杨树或电线时,陡然向上拉起,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反方向再喷洒一遍。超低空飞行,需要对飞机更精准的把控,和运输飞行不同,他们用不上自动驾驶,操作和判断都依靠手动操作加目视。
- 承包田地的农户在自家地头看着直升机喷药作业,看得十分认真对每一个边角地块都格外在意,生怕遗漏出去,种了半年的庄稼都像自己亲生娃一样疼爱,生怕喷不到药。
- 这里依然保留了上世纪末的年代感,容易让人觉得岁月悠长。当你置身其中,这份恬淡怡然实实在在,稍一离开,恍如隔世,地头上坐在拖拉机上的几个纯东北农户,看着飞机作业神态怡然自得,眼睛里充满了丰收的味道。
- 地头玩耍的孩子们从小就看着这些飞机长大的,对他们格外亲切,见到从头上呼啸而过的大飞机出现在自家农田上空非常兴奋,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航空梦,不久的将来他们中一定会出现在大荒平原上空飞翔的机长。
- 从1985年起,垦区开始全面推广应用航化作业新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叶面施肥航空作业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从地面机械作业到天上飞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的立体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