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航信息⽹络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服务部副总经理 郝⽴平
中国⺠航信息⽹络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服务部副总经理 郝⽴平(张哈斯巴根/摄)
运输航空与低空经济融合的商业前景与实践
郝立平(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服务部总经理):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中国航信的郝立平,今天非常高兴在论坛和大家进行汇报和交流,我汇报的题目是运输航空与低空经济融合的商业前景与实践,运输航空和低空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的运输航空特指高空的民航,低空经济就是低空经济的这么一个概念。 我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高低空融合的商业逻辑,第二个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我们做的数字化实践,第三个是探索建设低空协同服务平台。 我分享一张图,统计的是2023年传统通用航空和无人机商业飞行的统计,大家可以从图上看到实际上对于通用航空来说它主要还是作业培训这一块,50%以上是集中在作业培训这里,从无人机来说,大家可以看到它更多分布更为广泛,分布到作业领域,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个趋势,传统通用航空更多还是用于飞行培训,它的作业精度不够,很多精细化的作业是没法做的。但是到无人机这一块,已经可以对传统航空领域做平替,另外也可以对新的应用场景做更好的应用,这是他们一个过渡。整个从应用场景来看整个的分布还是分布在非城市的场景,相对的应用频次比较低。 后面的趋势是什么呢?这也是业界的一个共识,低空经济发展还得向飞行基本属性靠拢,交通和运输这么一个属性,交通和运输的属性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离老百姓更近,会融入到老百姓行的过程中,不管是运人还是运货都和老百姓息息相关,另外一个满足大基数和高频次的特点,实际上低空可以承载更大规模的投资,不管是5G还是其它的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投资,最后一点通过eVTOL的发展,和传统的同行、直升机相比成本是大大降低,只有成本大大降低又具备城市交通的属性,所以它才能满足以上的特性,高频次、大基数,融入老百姓的具体生活,所以这是一个从培训到作业再到交通运输这么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整个市场前景是比较广阔的,长时间看低空经济肯定会繁荣起来,这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广度范围比较大,我们公司从哪里切入这件事也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我们觉得交通和运输就是载人和载货,因为航信是做民航运输信息化平台的企业,我们直观的考虑把民航运输的资源旅客、渠道和低空经济进行平稳的对接,这是我们的一个努力的方向。 这个是2023年的数据统计,对于民航运输来讲,两舱旅客在2600万左右,国内旅客是6.2亿,对于月货运件数是140万,快件急件是13万,急件是1万件,这些都满足用无人机去运的需求,至少需求是有的。 航路建设问题,在低空经济想要飞起来,不管通道间的建设、航路的建设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从这个投资角度来看,从机场到城市中心这条航路投资的经济性我们认为是比较好的,它具备了典型的需求,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开始阶段或者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这条航路的经济性会更好一些,不管是高价值旅客还是高价值货物在这里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体现。 下一部分我向大家交流汇报一下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我们做的数字化方面的实践。 这个是运输航空,不展开了,各位专家都有所了解,航信做了民航这个行业的基于商业的数字化平台,可以说基于商业从航线计划到航班管理到渠道分销、旅客服务、客票结算、机场的保障等等,这条链航信都有保障,它是一个行业级的平台。 这是我们通用航空,通用航空我们前期做了一些实践,围绕三点,最主要应该是服务商业航空,在通航里的商业服务,比如说短途运输、空中游览等等,为了让它飞起来飞得更好,需要打通管理端、保障端。 这是我们联通了行业的管理端,在民航局的指导下我们做了通航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作为跨区域飞行的飞行计划的报送和备案,作为一个通航公司要做跨区域飞行的时候可以在系统里直接连通到管理端做这项工作。 短途运输的数据,我们做的这个理念希望在通用航空运人这一块能够一键开航,我们去为它做好渠道连接、系统建设等等方面的一些准备,它只需要关注运营本身即可。 这个是我们做的干支通,把干支连接起来,也把同行连接起来,我们做的中转服务平台可以满足从干线到支线到通航,一次销售一次值机的情况,也可以理解我们把高空的融合向低空做了一个融合的中转或者分流的过程。 这个是我们保障城市服务点的一个案例,对于城市来说更多是起降场,很多起降场人员少需要监控需要通讯需要气象服务,最终的保障也是为了它的飞行销售。因为我们之前和空中摆渡实现了一些合作,在其他的销售渠道上去销售空中摆渡的服务,是用直升机在飞,成本还是比较高,对于大多数旅客来讲很难接受,如果是无人机的成本是可以覆盖的。 这个是我们在机场做的一些尝试,实际上我们在机场协同运行平台里可以加入无人机的元素,去做它的低空协同运行的尝试,这些尝试也在进行中。我们开始是在新疆开展,满足做药品运输的需求,它的特点单次运输量不大,路运情况下成本不是很合算,我们也在探索这个运营模式。 这个是SILAS系统,其实我们的建设方向更多基于服务网去打造,我们更多是希望连通多主体,跟我们的民航一样,我们民航不管是机场还是航司、旅客、渠道等等做了多主体连通运营的工作,我们在低空也是定位在这个方向上,做服务网这一块。服务网这一块就是做多主体的运营和运行的保障工作。 我们的目标是往低空协同服务平台建设,为什么向这方面建设,还是基于三点能力的考虑,第一个民航运输航空全流程服务的建设能力,这个能力可以往低空进行转化,低空建设和高空建设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其中的一些经验也好,技术也好实际上我们认为是可以复用,包括模式也可以作为一个借鉴。 第二,渠道资源,不管是民航客货运都有一些渠道资源,在低空货运客运未来除了适销还有分销,这一块可以互相借鉴。 第三个客货运这个群体,不管是干支通的应用以及我们做的城市直升机运输的尝试实际上都是在做高空旅客向低空旅客转化的过程,我们基于这三点去做这个事情。 我们这么一个切入点所以我们把主要的经历放在运营和运行上,其实运营更多是指我们用数字化为运营厂商做赋能,运行是指我们对无人机的运营商也好或者对于机场也好,以及无人机机场做保障服务,这种服务可能就要集成一些通道。无人机这一块是比较大的场景,不管通道间,以及空域资源的数字孪生化等等,这些都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和比较大的投资,所以我们更希望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共赢,通过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试点等方式进行合作,去推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的汇报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