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信息⽹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数字化产品事业部、产品服务部副经理 鄢洁


中国⺠航信息⽹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数字化产品事业部、产品服务部副经理鄢洁(张哈斯巴根/摄)


中国航信助力机场数字化转型


鄢洁(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数字化产品事业部、产品服务部副经理):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本届论坛的盛会,我谨代表中国航信向大家汇报中国航信所做的数字化工作以及对于未来的构想。

在所有的工作开展之前机场相应的研发部门严格按照局方的相关政策开展每一次帮助机场进行信息化转型的相应工作,从2020年智慧民航发布的私型机场建设纲要中其实已经明确了智慧机场它是有几个要点:生产要素的全面物联,数据共享、协同高效以及智能运行的机场,在智慧机场民航建设路线图中更加突出了机场的协同高效、航班的保障、精益管理以及旅客的联乘联运。

在《指导意见》中,更加要求推进了生产运行的安全高效,今年民航局下发的八家机场试点任务,也强调了对于全流程、全要素以及对于旅客出行保障安全等方面效率提升的相应要求。

在局方的政策引领下,我们航信提出两个层面的协同和“五个一”智慧机场建设愿景,从目前来看,这个构想是非常符合当下以及未来的机场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中国航信提出的两个层面主要是包括机场内的协同以及机场间的大的协同的概念,五个一首先第一个全国互联一张网,它指的是机场建设的基础设施、云计算设施以及平台建设,在第二个数据赋能云平台指的是针对机场的数据开展数据治理,将机场的数据为业务的赋能做准备。机场运营一张图是针对机场目前业务和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提升机场运营效率的要求,我们整合了地面运营整体建设方案,包括了ACDMTCDM地服系统,包括机坪管理系统以及飞行区管理系统等等在内一系列整体的解决方案,刚才张总提到的飞行区管理平台就是航信来承建的,以及物联网管理平台也是航信承建的。

走遍全国一张脸,其实就是提出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在旅客出行出行当中,航信是首家在机场大规模应用生物识别技术的一个厂商。个性服务与终端是结合线下服务线上化发展的一个趋势,航信打造了一个本地+后台、线上+线下总体的针对旅客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我们核心产品研发时间线,2007年实现了全球首个100%的电子客票,2017年研发了航信通的电子登机牌服务平台,2018年构建了航班协同平台,2019年建设了航易行平台,这个平台在20209月得到民航局的认证,成为全国行李全流程追踪系统的一个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我们开发了中转旅客的服务平台以及推广了差异化安检,2021年到2022年我们主要是针对数字孪生技术在机场行业中,在民航行业中的一个应用,我们建设了机场中台产品,全国机场共用旅客服务平台产品以及数字孪生机场管理平台产品,为了更好的将新的技术能够应用到我们的民航行业中我们也跟院校和外部的机构合作成立了数字孪生工程实验室。

基于数字孪生打造的智慧机场整体的解决方案,我相信在座各位相对比较熟悉,这个图我们在每一年里面的内容都有更新和升级,首先是建立了两个平台,以及三条业务主线,业务主线分别是智慧出行、智慧运营和智慧服务,从目前来看我们在每一条主线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产品的加入,下面我会简要就这三条主线向各位汇报一下我们所建设的成果。

首先是智慧出行主线,我们是以缩短旅客的综合的出行时间促进物流的降本增效为目标,围绕着旅客的行前、行中、机上以及航空物流运输全过程来构建一个便捷舒心的旅客服务生态和高效的航空物流的服务体系。在智慧出行上,航信是首家在机场大规模去应用生物识别技术的厂商。我们加大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人票合一的验证问题,从订票、值机、行李托运、安检到登机全流程自助服务,打造高效的无纸化的出行。全流程自助服务实现了与海关、边检、公安之间的一个大的协同。

行李跟踪服务平台,民航局正式认定了中国航信的航易行平台为中国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十四五的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体现智慧出行的行李全流程跟踪水平,预计到2025年要达到90%,目前的产品航信的占比在千万级机场的占比达到了八成。像首都机场、上海两场,广州白云T2、重庆江北、杭州萧山等机场都是我们的用户。

在智慧服务方向这个主线上,机场旅客的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也是提供面向旅客服务的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它的优势在于帮助机场建立了从旅客角度去为旅客提供服务的一个工具。

另外它整合了线上和线下,并且它也帮助机场来建立这样的会员体系,帮助机场去增强旅客对于机场的一个粘性以及以后附加服务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在中转服务上面,我们有一个跨航司的中转服务,也是十四五的民航规划要求,要大力的推进行李直挂和跨航司的中转。行李对于旅客来说,如果有了这个平台的话,他可以不用在中转的行程中再将行李提取出来,再进行托运,能够大大增加旅客出行的服务体验感,也有利于机场的提质和提效。我的统计数据是到2023年的三月份,我们的平台共识别了中转旅客1.07亿人,一次的值机办理量在2400万人,行李的直挂的办理量在2200万余件。

目前,我们这个中转旅客的注册量相比于2023年也在快速增长。同时航信也在积极的打造国际中转旅客这样的一个服务的系统体系,也是中国民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的保障和重要的能力。

第三个,智慧运营的这条主线,我们是在航班保障上打造了基于的数字孪生的空地协同的航班保障。首先最下面一层是数据底座,数字孪生技术近几年在机场能够得到大范围的重视和应用。首先基于要素数字化的发展。我们根据机场全要素数字化的一个要求打造的机场中台产品,能够对机场的业务数据以及设施设备IoT的数据来汇聚。同时对外以标准接口的形式和SDK的方式去提供一个信息共享。上面的数字孪生的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于机场全域的一个感知。同时通过这张图就可以实现一个可视化的指挥调度和监管。在平台之上对于业务应用的支撑,可以支撑各个业务系统的协作,将ACDM分区管理平台等等相关的航班保障所需要的业务系统进行一个连接。

我们的数据中台打造是对标了私型机场建设导则中智慧机场全链化建设的一个参考框架来进行打造,它也是以业务为驱动,以技术为手段,实现了对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一个管理,能够挖掘机场数字化转型和业务赋能过程中的一个数据价值。ACDM是机场的协同航班保障协同决策系统。我们认为,航班保障始终是机场的一个业务核心。以ACDM为核心,帮助机场来建立机这样的协同决策的机制。围绕着航班保障、地面保障、统计分析、人员调度、车辆调度等等,帮助机场来提升效率和安全同时,通过了融合多方的数据,可以打通航班从前序到本场起飞的运行保障的整个流程。

在智慧运营方向上飞行区是飞机的使用的一个重要的场地。它的管理业务包括了有人员管理、车辆管理、消防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以及异常情况处理、施工管理、消防管理等方方面面。航信的飞行区管理平台能够帮助机场来提升飞行区的安全管理能力,同时对飞行区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预警。刚才提到的就是楼侧的业务,在楼内我们有TCDM,航站楼协同决策系统,以保障旅客出行为核心的一个产品,它是以和楼宇,同时关注旅客出行,对于楼宇联动的智能可视化的一个管理平台,他可以感知到航站楼内的旅客的动态和态势,以及航站楼内设施设备以及航班的运行的一个态势,可以用于对于楼内的商业运营的管理,以及赋能,能够帮助来提升航站楼内旅客动线的情况了解,以及对于全流程资源的预警和监测,实行的一个动态的资源的调配。

此外航信也是根据机场无人驾驶设备应用路线图相关的要求,选取了国内的典型机场积极开展应用,推动应用在无人驾驶作业上的一个应用的探索,我们面向机场提供的是以航班地面保障任务核心的站坪车辆自动驾驶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无人驾驶配备的应用来实现增强机坪运行安全的技防水平,降低机坪刮碰等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来提高机场的地面协同能力。

刚才简要的分享了航信在整个机场的数字化转型中,我们所做的整套的一个解决方案,涵盖了对于旅客、行李、航班、车辆、人员、资源、安全、服务等各方面的相应的方案,对于机场目前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一些我个人的一些很浅薄的见解,跟大家分享。

首先是在今年7月份,国务院常委会发布了对推动数字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要围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要提高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的一个效率,这也是我们在跟机场的客户在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发现的,机场提出的一个问题,数字化转型包括数字孪生能够给我的机场带来什么样的一个价值,能够为我的实体机场运行带来什么作用。

我们认为目前的情况下,机场在未来主要涉及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复杂场景下的多主体的协同,因为大部分机场的各个信息化或各个部门信息化建设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系统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壁垒,这些壁垒不是数据壁垒,因为机场都在建数据中台或数据平台。其实这些所有的数据已经慢慢的进行了汇聚和归集。在于是如何将这些数据能够在复杂的场景下去用于多个主体同时的协同。

第二个就是全局的实时态势感知,比如说像无人化、少人化机坪,离不开对于设施设备车辆人的一个态势的感知能力。这个也是机场在未来发展中需要着重去建设的一个点。

第三个希望通过新的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机场未来的运行态势进行一个预警预测。这就涉及到对于具体场景的未来的推演。

第四个,如何对资源的统筹优化,绿色低碳去使用。基于以上四个问题,我们认为是有三个点可以来帮助机场来进行解决:

第一个关注机场构建全域态势的一个感知能力,这些感知能力有可能是要通过摄像头或者在车辆上装一些定位设备,以及在人员身上去装一些相应的一些设备,来提高机场全域的各生产要素以及各个业务系统的态势的感知能力。

第二,加强复杂场景下的一个推演决策的能力。这个就要求开发商或者建设厂商首先对业务,对场景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包括刚才提到的建模、仿真、推演,这个对技术是有一定相应要求的,有一定的门槛要求。

第三,提升多主体一体化的协同水平,打通各个系统之间的场景互相之间赋能的一个能力,而不是说只是数据的打通,是场景之间赋能的一个协同的水平。

数字孪生目前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通用技术和核心技术体系,它其实大量的应用了设计工具、建模工具、仿真以及训练虚拟现实的一些技术能力和手段,来实现数字机场和物理机场之间的属性的映射,以及在虚拟机场,也就是数字机场上对于未来场景的一个仿真推演。将这个仿真推演的结果运行决策再反哺给我们的物理机场,最终是要实现一个虚实映射,构建物理机场和数字孪生机场的同生共长。

数字孪生对于数字机场建设的一个赋能,我们认为是包括了几个方面:

第一个,航班的机场的保障水平和运营效率,数字孪生它不仅是对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它其实是在机场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建造运行、安全服务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一个管理的能力,帮助机场来提升运营水平。

第二个,所有的元素数字化之后,通过数字孪生将这种多元数据融合的能力,通过专业的分析和建模来搭建数字化底座,管理数据资产,为业务赋能。

第三个,能够提升旅客出行全流程的体验,覆盖了旅客出行的各个环节,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和服务满意度,同时通过服务体验的提升来为机场增加附加的价值。

以下是几个简单场景的分享,基于数字孪生的一个航班,跨场景保障的一个分享。智能的航班运行控制会覆盖到从前序航班起飞到本场航班的起飞,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实现了多个跨部门之间的一个保障流程。如果数字孪生技术的仿真建模经过在模型中进行一个仿真的评估,通过这个模型的训练之后,通过实时数据的输入就能够很快得到对于未来可能是半小时、可能是十五分钟未来的一个业务的分配模型的指导的意见或者指导的一个方针。然后在这个方针下面通过一体化的协同平台,当所有的相关的命令或者称之为指令,再通过协同引擎再下发给机场的各个相关业务部门,能够实现从进港滑行、进港保障、出港流程以及异常情况出现之后的整个全流程的航班保障的任务。

对于旅客保障,覆盖了旅客保障流关键的一个节点,能够提前去评估机场运行关注的各类指标,来实现主动决策与跨系统的事件协同任务的发起。我们目前在做的一个相关的例子,机场的旅客,我们通过视频也好,我们通过红外线能够分析出主要的动线,以及在排队的人数,以及未来排队人数或者说安检人数排队人数的预测我能够告诉机场,你应该在什么时间段要开放多少个的柜台,如果我们预计到某个点会产生旅客过于的聚集我们也会进行提前的预示和预警。

同样数字孪生也是可以助力于机坪安全运行,刚才提到了数字孪生的初期就是实现可视化,实时可视化的信息可以反馈在数字孪生管理平台上,以及对于人员车辆的运行轨迹的预测和预警,能够为工作人员提前发出侵入预警以及生产运行的冲突的预警。当然在机场建设了数字孪生应用之后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应评价体系,我们认为机场建立评价体系可以从这以下五点进行:

首先第一个协同能力,第二个是安全运行能力,第三个是运行效率,第四个是服务质量,第五个是资源利用,这就涵盖到了机场各个方面。比如说运行效率指标涉及到如何评估机场航班的准点率、旅客的吞吐量、货物吞吐量的运行效率方面的指标,安全性指标可以评估机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事故发生率、安检效率等等安全性方面的指标这都是需要和用户的需求深度结合。

提到标准国标今年发了一个信息技术数字孪生能力成熟度的模型,以现在机场目前比较靠前的几家机场建设水平来看我们认为目前是处于L3L4的一个级别,以虚控实向以虚遇实发展,比如说青岛机场集团提到的节省了电量,它其实就是通过实时感知飞机离开了机位,自动去关闭高杆灯实现达到了低碳应用的能力。

所以我们为为未来的这两年机场大部分发展趋势是从L3L4

这张图就其实是我们为青岛机场所建设的系统的一个大概的截图。我们是实现了三维的建模,实现了整个保障流程的可视化,也实现了多个生产要素人员调度、车辆调度、派单等等多个要素之间的互联,包括多场企业协同,以及对未来的机场的保障流程的一个仿真模拟。

谢谢大家,分享完毕!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41010_1381886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