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交通智慧化军团总工程师 鲁玉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交通智慧化军团总工程师 鲁玉春(张哈斯巴根/摄)


数智赋能,助力智慧民航业务安全高效运行


鲁玉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交通智慧化军团总工程师):感谢主持人,也感谢本次会议的主办方给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今天我想从华为的视角、从数字化的视角谈谈我们在民航领域,尤其是在民航的安全方面我们的实践和思考,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回顾整个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进程,我们看到从工业时代到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和当今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伴随着每一次科学的进步和创新,实际上从交通运输角度来讲我们的装备以及我们交通运输方式从建设管理、经营、养护、运维等等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技术角度来讲,一个是数字化尤其是数据已经成为第五生产要素,再一个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尤其是GPT大模型技术的出现,从以前感知理解世界再到生成创造世界,给我们交通运输尤其是在各个领域包括民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核心的驱动。

基于这个变化,华为在交通领域一直持续加强投入,为了适应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我们在整个交通这一块进行了组织性的变革,主要有三点变化:华为服务交通过往更多是信息化,通过华为所擅长的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我们的信息化贡献力量,但是到了智能化、数字化我们更多看到行业需要解决业务问题,解决业务问题首先华为从原来民用产品服务这个行业这条路就走不通了,从数字化的角度来讲更多是需要一些相应的技术和我们的业务场景能够深度融合,从我们的需求到研发到测试验证以及实施,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端到端去考虑。

所以我们在2021年的时候在交通军团化运作,去年我们把公路、水运、机场轨道三个军团融合,目的是为业务场景寻找合适的技术。第二个我们点、线、面、体,点就是交通枢纽,所有的点它的内涵都在发生延伸,机场是一个典型的交通枢纽,但是不仅仅是机场本身的运行,围绕机场的运行到临空产业的发展,枢纽机场到支线机场,强枢纽带支线,还有路网连接枢纽构成了客流网和货流网。

因此华为进一步整合我们在交通各个细分场景积累的能力,进一步面向大交通、大物流体系,围绕客流网和物流网构建我们数字化的底座。

第三个,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现在讲智慧交通、智慧民航,其实在这里面什么是智慧,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需求,我们认为智慧只是一个手段,包括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的技术这是一个手段,核心的本质还是在交通专业本身。所以我们认为智慧只是手段,交通工程、交通管理是本质,我们要回归到业务本质。

所以在民航这个领域里面,我们也持续在升级迭代我们的解决方案,大家可以看到框架图是我们历经五年的时间在民航形成整体的框架,这里面包括了感知层、连接层、平台层,以及在平台底座下所构建的场景化的智慧化的应用。

华为在过程里面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第一个我们的基础架构从业务到技术架构,必须是一个稳定、可靠的架构,既有一定的技术前瞻性,同时还能够满足我们现有业务的需求。

第二个这个平台和架构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兼容的架构还有一个安全可信任的架构,确保我们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未来面向新技术的可持续演进。

第三个我们在这个架构里面持续迭代,我们这两年做了几件事主要是通过军团化运作和研发的技术迭代升级每一个技术场景。

比如说这里面的感知这一块,感知的升级,一方面我们把5G的技术引入到行业里面,尤其是在5G向6G发展过程中我们将5G-A通感一体化的技术,原来的5G只具备通信能力不具备感知的能力,我们现在把感知的能力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通信和感知一体化。这个技术在民航尤其是在低空相关的识别、路径的规划等等能够带来非常好的成效,我们当前可以做到在200米的高空10平方左右的物件可以做到精准的感知和定位,这样对我们整个低空的规划就能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好处。

再比如说鸿蒙,我们在2021年的时候把源代码全部捐给国家,现在是开源鸿蒙,开源鸿蒙对行业应用非常重要,我们有大量的基建设备,公路所有的基建设备智能化以后它的巡检、养护非常简单。城轨、车站从安检门到它的信息系统也是可以鸿蒙化,包括民航零用大量的终端都可以鸿蒙化,能够统一语言,能够实现设备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安全运营的联动,这是我们在技术上面针对行业的特点做的一些优化,包括在云平台这一块我们打造的机场云、航司云、统管云等等解决方案,核心目的是帮助民航的企业业务上云,这个架构我们认为可靠,安全,同时持续的技术迭代,持续去匹配民航发展的诉求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架构下,今天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从人工智能的视角去看,我们看到人工智能能给我们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比如说翼侧求解大模型、视觉大模型、NLP自然语言大模型以及科学计算多模态大模型,这些大模型的能力背后一个是数据再一个是算法还有算力的需求,华为主要是聚焦做好算法数据的治理以及算力、运力、存力的提供,支撑行业相关智能化的应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做一些场景的选择。

今天我从安全的视角谈谈我们的实践和创新。首先民航安全从我们个人的理解来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业务安全,当前安全风险识别还是靠人,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还有风险识别不完整,这都是通过人防的方式实现安全控制。但是我们认为在人防的同时技防变得更加重要,我们通过被动安全响应到主动安全的管控,从事后到事前的监测预警非常重要,这背后数字化的技术是关键,这个是业务安全。

业务安全之外还有数字安全,从整个信息架构自主创新、自主可控到数据网络信息安全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今年也碰到了Windows蓝屏的现象,对民航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所有的信息系统因为蓝屏的事件导致了信息系统宕机没法用带来了整个航班的影响,大面积航班的影响。所以从业务安全到数字安全,我们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在业务安全方面以机场围界为例,机场围界现在面临两大核心问题,第一个围界入侵检测和防护的时候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动物、行人以及车辆,等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入侵防护的手段系统不好用,准确率低,存在漏报。同时我们现有的技术手段包括振动电缆、微波等等红外的技术构建的围界防护体系还存在大量的运维和管理的问题,所以结合现在机场围界环境工况复杂,部分传统技防技术存在漏报误报可用性低的问题,我们看到这个系统要进行技术迭代和技术升级。

其中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业界当前常用就是基于阈值来做相关入侵的判断,实际上因为复杂的天气条件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往往结果不是特别理想,实际上我们是可以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引入进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形成样本,同时在基于数据样本建模,最终形成一些人工智能的判断,能够把一些非正常的检测的信号过滤掉,而且这个过程里面能够持续迭代训练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准确率。

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安全防护的场景里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基于这些技术华为在机场围界这一块我们引入了两项核心技术,第一项就是光纤感知技术,来源于华为在光通信领域里面10几年的积累,我们利用ODSP的算法,以及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算法,能进一步提升感知的精准度,同时还有是持续学习能力,从原来的误报每天都有数百次甚至是上千次,现在降到每天几十次,这样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大大提升。

第二个我们提升了定位的精度,我们可以从原来的400米到现在的几米的范围,能够实现在任何的环节任何的点位出现问题的时候,精准进行发现,我们也在很多的机场开展了测试,从现在测试的结果来讲,还是比较理想的,符合我们的预期。

再一个是数字安全这一块,我们可以看到左边是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从应用这一层从国内来讲国产化率非常高,很多业务软件是我们国内的厂家做的开发,从应用来看,包括终端、网络和服务器存储、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我们看到更多还是采用国外的技术,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卡脖子的技术,实际上在华为这个领域我们持续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压强式的研发投入,我们已经构建了端到端全国产化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我们讲在数字平台的自主可控这一块,我们是从纵向不断层、横向不断链,从我们的操作系统、云平台以及计算存储网络甚至到芯片,能够持续全栈的技术游戏。横向不断链我们的路由交换防火墙也能实现全栈的自主可控。

另外针对网络安全、数字安全我们形成了三级安全防御体系架构,而且把云和网络以及终端能够全面协同起来,云、网、安协同,以此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

面向未来,也是华为现在联合民航用户和合作伙伴开展的工作,一方面我们出来加强枢纽机场能力提升,包括运控效率提升、安全的提升、面向旅客服务体现的提升,同时我们考虑打通数据围绕数据从客流、货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五流融合促进临空产业发展和航空城一体化发展,通过强枢纽带动支线机场的数字化运营安全的管理水平,这个是面向未来我们在持续探索的。

最后我们也希望华为和在座各位一起能够为民航数字化、为民航新质生产力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大家!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41009_1381879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