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嘉宾访谈
  

  主持人:曹慎慎(中国民航报社)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您正在观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我是来自中国民航报社的曹慎慎。这期特别节目聚焦“第二十一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我们邀请了来自民航科研院所、机场、航司等企事业单位和知名 IT 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在嘉宾访谈中,我将对几位业界大咖进行采访,听听他们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协同创新、数字化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分享。
  本届信息化论坛在山西潇河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现在我们通过的是酒店室外连廊,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就是酒店的室外连廊。山西潇河国际会议中心位于太原南部、山西中部城市群“南引擎”核心位置,紧邻武宿机场,紧挨二广高速,40分钟可达太原南站,出行十分方便。潇河国际会议中心总建设面积为10万平方米,由潇河国际会展中心、潇河国际会议中心以及四个酒店品牌组成,是山西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会展场馆。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山西潇河国际会议中心,“第二十一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将于今天上午8:30在这里举办。现在我们进去场馆看一看,在经过安检门之后我们就来到了这次主会场的主办地,我们也看到山西潇河国际会议中心一共有三层,现在的主会场是在一层。
  “第二十一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将于今天上午8:30在这里举办,现在正是参会嘉宾陆续进场的时间,我们也可以看到这边有许多厂商的展台,他们都是知名的IT企业,致力于推动智慧民航建设,为智慧民航贡献新思路和新力量。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区域就是这次信息化论坛的厂商展台,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我的左侧和右侧有非常多知名企业的展台。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台,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航空旅游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主导供应商,经过了近40余年的发展建设,构建起了支撑民航信息化发展的订座、离港、分销、结算四大商务信息系统,是全球前三大GDS之一,拥有全球最大的BSP数据处理中心。今天我们非常有幸的邀请到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李劲松先生,李总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这次论坛的现场,非常感谢您参加《民航智见》特别节目的拍摄,我也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就是在民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您认为痛点与机遇是什么,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
  李劲松:民航数字化转型,其实民航是信息化建设起步最早、发展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在上世纪60年代,航空公司就开始用计算机来处理业务,这是整个计算机发展史上计算机在商务领域落地处理的第一个应用。
  中国民航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引进了技术,建立了中国航天的前身民航计算机中心,这个就是业务前置。整体民航是中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最早的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航信就运营了商务数据平台,这是中国唯一的到目前为止全行业数据应用成熟的商务模式和市场机制运营起来的全行业数据处理平台。
  目前民航业和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行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最核心的还是不充分。
  主要的痛点难点:
  1、信息化建设不全面,信息化从民航业来讲,虽然我们是起步最早、发展程度最高的行业,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就是我们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覆盖面不全,我们很多作业的环境还是比较恶劣,大量使用人工劳动,都是需要我们用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来推动去完善,来实现更数字化、智能化。
  2、我们的信息系统建设整体力度不足,信息系统的数据识别不好,这样导致整体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3、数据不共享,其实各个主体对数据的认识和理解深度不同,往往容易把各种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数据不共享。其实数据不共享本质的问题还是信息不联通,包括行业内对中国航线有质疑,说提供数据不充分,其实中国航线处理的数据主要是旅客个人信息。关于旅客个人信息,是在整个数据保护法律框架下最严格的保护是个人信息。我们也和行业主管部门应该把非旅客数据向旅客数据集聚。
  中国航信30多年来将近40年开发运营数据,为行业提供更多的数据整合、数据共享,这个是行业的痛点和难点,就是这三个方面:信息化建设不充分、信息系统不联通、信息共享成分不足。
  再说一下机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我们带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少不了民航数字化,民航数字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抓住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方面,我觉得最主要的中国航信一直在践行两方面:
  1、加大、加快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
  2、通过应用前沿信息技术,来推动民航业商务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提升。
  主要是这两方面。中国航信在这两个方面近年来也做了很多工作:
  1、加快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自动驾驶等等方面在民航业场景落地和应用创新。我们在2022年1月被中央网信办等16部委确定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单位,我们也对单位区块链公共服务推出了航旅链,推出了很多区块链创新应用的场景,对账通来解决民航业多主体、协同关系复杂带来的业务数据核对困难和对账困难种种难题。
  我们通过用区块链提供为民航业国内的航空公司和境外航空公司数据处境安全评估的申报工具,也是为行业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服务,为国航提供了支持。
  在数据共享方面,我们和国内最顶尖的密码学家王小君院士团队开发计算平台,为将来行业的数据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在机坪少人无人方面,我们在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团队合作开发智能抓取机器人,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智能网联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推动智能机场整体解决方案,来推动机场作为服务一体化和落地应用,这是前沿技术应用方面。
  2、通过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探索民航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更好地发挥机场的客流、物流枢纽作用和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作用,以及全球的通达性,来融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
  3、探索民航扩大产业链,更大的产业链、生态链商业模式创新,我们也在积极探索,通过民航航旅数字化平台来从民航的数字化平台拓展到大商旅的数字化平台、大消费的数字化平台,整体融入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的商业模式。
  这是中国航信在抢抓数字机遇方面做的一些贡献。
  主持人:感谢李总的精彩分享,刚才李总为我们梳理了航信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而且也为我们非常深刻、透彻地剖析了目前民航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以及我们现在面对的各种机遇,再次感谢李总的精彩分享,谢谢李总!
  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您收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下面我们要专访的是来自厦门航空的访谈嘉宾。在这里我也对厦门航空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历来高度重视数字化工作,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在“十四五”数字化规划中描绘了“全面连接、智能感知、数字驱动”的智慧厦航愿景。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总信息师王洪建,感谢您来参加我们这次的论坛,也非常高兴您能参加《民航智见》的专访,今天请您为我们分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厦航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参与智慧民航建设上有哪些思路和成果?
  王洪建:谢谢主持人!夏航在数字化这块儿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正如您刚才说的,我们把它当成一个基础性、先导性的工程来转数字化的工作。所以,我们采用顶层设计能力的构建,包括数字赋能这方面来抓数字化转型工作。
  从顶层设计方面来说,我们公司有科信委来组织和领导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以数字委具体负责牵头落实数字化转型工作。数字委是一个新的组织,在夏航是一个新的组织,我们公司重视数字化转型,所以成立了数字委。
  我们在数字化的规划、制定方面,能够跟公司战略更好地结合,支持公司在顶层设计方面的工作,更重实施,拼搏激励,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数字化整个战略。在能力的构建方面,我们从整个公司的体制、机制、文化方面支持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我们引入了一些新的方法论支持数字化转型工作,比如说架构的管理、流程的管理、数据的管理、安全的管理方面,整个用科学的方法去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有了这些东西,我们才能在数字赋能方面为夏航的高速度发展,为数字驱动做工作。
  有些数字产业是真正支持我们的业务关键,比如说运行安全、营销服务、技术管理,在某些方面我们也填补了国内的一些空白,做到了自主可控。比如说飞机可靠性维修管理、气象服务、航班智能恢复,都是获得民航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从侧面反映了夏航在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的进步。
  主持人:听到厦航取得了这么多骄人的成绩,我想问一下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有哪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挖?
  王洪建:数字化转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夏航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只是迈出了一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我们要把自己的数字化发展加入到国家数字化发展和民航发展的大局中,这方面有一个智慧发展的指导意见,我们加强底层数据,优化数字化,更好地指导民航工作。我们更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我们应该去构建能力和生态,去支持民航数字化的发展。还有是科技的自立自强,国家的发展、民航的发展,在未来更要有解决方案,希望夏航在这方面有一些实践,能够指导我们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为民航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智慧的民航。
  主持人:感谢王总,谢谢您非常精彩的分享,为我们梳理了夏航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绩,而且也让我看到了夏航在下一步要做的具体事项,为我们描绘了非常美好的蓝图,再次感谢您!
  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您正在收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下面我们来到的是华为展台。来到展台之前我先对华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行业智能化是系统性工程,华为聚焦数据、算力、算法、行业部署四大关键挑战,驱动行业从感知到联接再到平台应用升级,进一步夯实数智底座,为智能化提供“土壤”,助力行业智能化升级。今天特别荣幸邀请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机场与轨道军团COO王国钰先生,王总你好,非常感谢您来参加本届信息化论坛,也非常荣幸地邀请您参加《民航智见》特别节目。有一个问题请您为我们分享,智能化已成为行业趋势,民航业该如何将智能化技术与行业业务场景相融合,助力更好的发展,华为在此方面有什么理解和实践?
  王国钰:谢谢!我们都知道几年疫情下来以后,无论国内还是海外大多数大宗机场的运力和旅客已经接近或者说超过了2019年以前的情况,应该说民航的运输资源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张,从业人员也不可能无限增长,国家和世界都在提提质增效。
  我们看到民航业发展也是有三个方向的特点:
  1、更有力的保障
  2、更高效的运行
  3、更快捷的出行
  在这个方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华为公司是一家聚焦在通信信息技术的平台供应商,以往在数字化的技术和民航这样一个偏运行管理的体系下,它的融合是有限的。
  随着现在的发展趋势我们看到,局方也在提倡面向旅客要求航司、机场包括相应的供应商应用更高的举措、更便捷的举措,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我最近的一个体验来说,即使是兰州这样一个机场,也已经开启了人脸执机、人脸登机、刷脸登记,我们想一些老人、小孩,刷人脸的方式非常便捷,包括我们看到云南、成都、深圳等等地方也在面向旅客一张脸这块儿做了很多工作。作为华为来讲,我们不断地通过提升行业的安全、效率和旅客体验做了首要责任,安全是这里的一个最大公约数,我们说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其次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视频等等这样的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体这几个业务因素之间的运行水平,这些新技术是我们提升行业智能化的最小公倍数。
  华为公司我们有专门面向民航方案开发、交付,在过去国内、海外我们服务了上百家机场、航司、空管单位,华为通过提供更全面的感知连接,更高效的计算平台,更强大的算力存储平台,构建民航的数字底座。在这样的一个平台底座,不断向下生根、发芽,通过数据库、操作系统、芯片等技术的发展,来支撑面向民航上百个门类应用的开发,最终为局方的运营、为旅客的出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主持人:谢谢王总!感谢王总的精彩分享,为我们分享了数智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与民航场景相结合的案例,再次感谢王总,谢谢您!
  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下面我们要回到《民航智见》的展位,接下来要采访的是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联通“一朵云、三平台”产品能力以及云大物智链等基础核心能力,一体化构建“智慧民航”服务体系,形成支撑民航业发展数字经济的全新平台布局。联通数科作为本届论坛的协办单位之一,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会分享他们在数字化创新整合、大数据技术架构等方面的经验。在今天的嘉宾访谈中,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CTO杨海明,杨总您好!感谢您参加本届论坛,也非常高兴邀请您来参加《民航智见》的特别节目,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您,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如何充分参与智慧民航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民航业务的快速发展,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
  杨海明:简单说,我觉得大家对运营商的理解是管道,虽然我们不太愿意仅仅被当成是管道,但是这个价值还是比较大的,我们提供了更新的连接价值,因为在综合机场包括网络交通,点状的或者块状的连接能力其实都在同步提升,但是每个能力板块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交互这一块,我感觉其实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数据结合另一个数据,在多领域都OK,但是合到一起是不是更有价值。
  通常讲,我们讲流通信息,人的信息、货的信息、管理信息,包括钱的信息,其实这些信息之前都是自己有自己独立的闭环,现在我们说是不是可以连接起来,这样更好地服务客户、工作人员,更高效,这都是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去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把机场或者是整个航空体系有机地整合起来。机场、航空公司从管理层、应用侧,我们都能看到更完整的试图。
  包括我们现在看航空领域更多的发展,之前我们的高空经济,低空经济是不是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民航要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杨总精彩的分享,让我们看到联通数科在推动民航数字化建设,推动民航业务快速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谢谢您!
  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民航智见·特别节目,下面我们要专访的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肥份有限公司的嘉宾。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时期借助数字化转型契机,制定了打造最佳体验、高效安全、开放协同的智慧机场生态圈的总体规划。现在站在我身旁的这位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先生,非常感谢您能参加本届论坛,非常荣幸邀请您来参加《民航智见》的特别节目,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白云机场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杨洪宇:我们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也很纠结到底怎么做,不做是不行的,技术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数字化社会中,如果一个企业再不做数字化转型,我们就被时代所抛弃了。所以,从2020年开始,我们整个集团开始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这是面对未来技术的一个准备。
  数字化转型其实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只是一个IT技术,数字化转型我们要把业务做数字化转型,业务对象要数字化转型,比如说一架飞机飞过来了,上面有多少旅客,头等舱有多少,特殊旅客有多少,这是叫业务对象的数字化,先要把业务对象数字化,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这架飞机数字化的特征。
  流程要数字化,比如说飞机进展的流程、滑行路线、上下客等等要把握住流程数字化,这样才能对我们的业务有帮助。
  要产生智慧的话规则一定要做数字化转型,规则要数字化。比如说飞机到达了,我们现在全是通过一些算法来实现的,这样才能产生一些智能。
  这是第一步业务数字化,我们预计到2025年我们可以把主要业务实现100%的数字化,只是我们现在提出来这个目标,到时候不一定能达到。
  我们要做流程,流程的再造,因为数字化转型是以流程为基础的,原来的流程不一定适合数字化形势下的流程,我们要把流程做重组和再造,我们也在做这样的工作。
  我们要把组织做再造,因为原来的组织是基于传统模式下的组织,适合社会情况下的企业组织要进行组织再造。
  文化,数字化转型要提数字化文化,要加强数字的分析、做决策和要素化都带数字,要按数字化来做决策。
  数字化时代要开发、共享,要以这样的形势,打破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部门墙,实现数字完全的流通。这几点做好了,这样数字化转型就可以比较有序地创新了。
  主持人:感谢杨部长刚才从四个方面为我们阐释了白云机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要做的工作。还有一个工作想问您,在智慧民航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怎样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杨洪宇: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是数据,现在民航碰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开放共享问题,还有数据的标准统一问题。民航局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下发了相关数据治理的标准,民航各相关单位都要按照标准执行。
  数据的开放共享,因为民航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里面有机场、航司、空管、航信,都沉淀了大量的数据,如果数据的标准是统一的,如果在各单位之间能够流动起来,来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才是未来整个数字化智慧民航的蓝图。
  主持人:谢谢杨会长,感谢您的精彩分享。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下面我们来到腾讯的展台,在采访之前我们先对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全面融入,旅客对改善机场出行体验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腾讯与昆明机场、浦东机场、深圳机场深入合作,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算法、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助力机场数字化转型。今天有幸邀请到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智慧交通副总裁李学朝先生,李总您好,感谢您来参加我们今天的论坛,也非常荣幸您能参加《民航智见》的特别节目,请问在腾讯参与众多的机场民航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中,您认为当前的数字化浪潮,民航领域的人最关注什么?以及腾讯为这些关注提供了哪些助力?
  李学朝:民航信息化也是比较早的,但是在现在我们看到是数字化转型时期,在今年大模型的带动下我们进入了智能化的时代。在这个智能化阶段,我们可以有一些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腾讯定位做产业的数字化助手,发挥我们的优势,主要有三大类:
  1、数字底座
  2、数字化运营
  3、实现数字化经济服务
  我们知道腾讯微信有14亿人的触达,我们可以发挥这个优势,可以更好地连接。我们在昆明机场腾讯跟机场实现了一个小程序,帮助旅客在进站、出站、各种服务无缝全链程体验。如果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用户可以在机场里用小程序导航,去找到登记口做执机和登机。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商家也可以做连接,候机的过程时间比较长,可以到餐厅购买一些特色的商品,这样子对很多机场在商业上增加了连接,这是我们看到的在旅客服务方面有一些实践。
  我们在数字化运营方面,机场有很多设备和系统,我们怎么去实现数字感知,进而基于数据驱动进行数据决策,并且我们基于这样的决策能辅助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过往在管理比较强的建设,我们看到大多数的趋势是在运营和服务领域,我们怎么样让运营人员快速地基于业务需要,基于场景化的需求,去构建和实施他们的应用。
  我们可以实现机场的设备快速地接入系统,产生数据,数据在网上各种应用做融会贯通,服务人员可以利用低代码技术实现流程的编排,并且快速搭建场景应用,这样我们从设备到系统的贯穿,包括复杂应用,满足需求。
  我们有几个例子,包括我们通过服务可以看到对车辆做实时的感知,这样也实现了从感知到服务决策。
  安全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实践,比如说我们在上海浦东机场实现了保障,在系统里实现了202个机位、19个接待分析,让运营人员可以真正通过技术的力量快速地预测、预警进行调度,这方面是我们在运营方面的一个实践。
  第三类是数字化底座,我们知道我们在数字化底座方面,第一是更开放,第二是安全,第三是分布式。开放的话,现在随着ERP从管理到运营,整个系统更多元,上面的生态更多元,对于各种设备和空间我们需要建立更多厂家,通过一云多级技术让云更具有开放性,让上面的商家选择更灵活。在安全方面,构建数据安全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安全,包括业务安全,腾讯综合、系统地去考虑建设。第三个是分布式的,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建设不光是代表机场,还有机场集团,下面分属有很多机场,怎么让机场集团去对很多工作进行管理。同时机场有自己的数据和基础设施独立运作,将来数据到哪儿,应用到哪儿,云就会布局到哪儿,分布式云让整个建设更灵活,助力到更开发、安全分布式的建设,谢谢!
  主持人:感谢李总!刚才李总为我们生动地用一些案例分享了腾讯在助力民航数字化转型所做的工作和努力,非常感谢李总的分享,谢谢!
  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下面我们来到二所的展台。在采访之前我也对民航二所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专业从事民航高新技术应用开发的科研机构,直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伴随着新中国民航事业的成长和腾飞,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民航二所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空管装备和技术服务提供商及系统集成商、我国最大的机场弱电产品提供商及系统集成商、是国内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行李自动处理系统集成商、国内最大的航空化学产品生产制造商。
  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空管公司副总经理朱志强,请您谈谈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如何赋能智慧民航建设的。
  朱志强:谢谢,应该说智慧民航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场景,智慧民航也是民航“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路线。智慧民航重要的一个重要特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二所是智慧民航建设的一个国家排头兵,我们主要是立足于安全和效率两大主题,聚焦于产业应用、强化科技创新,把智慧民航建设的新业务、新场景的理念最后能够靠技术实现。
  近年来二所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人云智联,研发了许多高新技术产品,比如说像卡牌自动化、数字孪生平台等一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都是二所完全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总体技术解决方案。
  未来我们所正在建设示范区,我们要依托高端品类优势,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未来的数字机场、AI管制以及协同决策系统,在这些新产品的研究当中,我们继续助力智慧民航建设,谢谢!
  主持人:感谢朱总!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接下来我们来到天融信科技集团的展台,在采访之前我对天融信科技集团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天融信科技集团创始于1995年,多年来,始终以捍卫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为己任,创新超越,致力于成为民族安全产业的领导者、领先安全技术的创造者和数字时代安全的赋能者。我身边这位是天融信科技集团交通行业技术总监刘宏,请问针对智慧民航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民航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主要有哪些?
  刘宏:您刚才也提到民航信息化发展趋势,前段时间民航发布了一个指导意见,是《关于落实数字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推进智慧民航建设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就是要全面地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运行,也是明确地提出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是民航建设的两大基础。
  所以,民航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建设是未来民航信息化发展重点建设内容。在数字化建设转型的布局当中威胁和挑战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要说的是针对影响到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民航的信息系统也不少,针对这些信息其实也是不法分子重点去攻击和破坏的对象。而且面对民航高价值的数据资源,其实也是他们觊觎的对象。而且民航做数字化的转型建设,其中肯定必不可少要应用到一些新的技术创新或者是应用新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引入技术新的风险点。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机遇和挑战其实是并存的,不能因为有威胁、有挑战,我们就不去应用新的技术,我们还是要迎难而上,有信心。
  主持人:谢谢刘总!我看到您和您的团队小伙伴穿的衣服是红色的,非常醒目,就像您刚才强调的民航网络安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还想问您第二个问题,作为国内领先的网络安全厂商,您认为民航行业在网络安全层面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刘宏:我认为首先是要满足合规化建设,因为无论是什么行业,首先做合规化建设是满足网络安全最低的要求,我们要守住底线不放松,才能保证民航信息化基础的安全。一旦造成了破坏,就会影响到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于关键系统我们可以按照关保的要求做安全建设。
  数据安全,民航有大量的高价值数据资源,包括个人的敏感信息和飞行数据,这些数据一旦遭受到泄漏和篡改,就会泄漏个人的隐私,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数据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做数据安全就要进行体系化建设,包括数据安全的治理以及数据安全的防护。
  安全的运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民航的很多单位是多级的组织架构,我们想要在总部进行对于网络安全统一的监控,进行预警和响应,安全运营其实是有力的支撑手段,在这个当中就需要工具和服务人员有效的配合。
  最后想说一下信创,信创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只有把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够保障民航信息化系统真正的安全。
  除了我刚才说的几点,像人员的培训和职能完善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只有不断提升人员安全的意识,才能对安全的建设提供强的执行能力。
  主持人:谢谢刘总,刘总刚才为我们生动地分享了民航网络建设方面目前存在的挑战以及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再次感谢刘总的精彩分享,谢谢您,谢谢刘总!
  直播间的朋友们,您现在收看的是《民航智见》的特别节目,我们现在走到的是浪潮的展位,在采访之前我也对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做一个介绍。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IT基础设施产品、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浪潮信息秉承“计算力就是生产力,智算力就是创新力”的理念,浪潮致力于推动智慧计算技术创新和应用,加速数实相融,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智算力”,保障民航运行安全,提升业务运行效率,优化旅客出行体验。今天有幸邀请到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行业部总经理蒋波,今年大模型非常火爆,包括民航也有航信等发布了千穰大模型,请您针对大模型在民航的应用谈一下相关看法,包括浪潮信息是计划如何提供相关服务的?
  蒋波:谢谢!随着民航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于大模型的引用是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大模型可以帮助民航处理海量数据,提高整体的决策能力。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领域实际上浪潮这边是可以有非常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进行支撑。
  在民航领域首先对于航空的调度、航空客户的提升都是有非常显著的需求。在航空调度领域,我们通过大模型的应用,可以分析航班的历史数据,包括天气信息,包括整体的航空运维管理能力,可以提升在航空领域通过数据决策进行决策的辅助。包括在客户提升层面,我们可以通过大模型分析客户历史的行为习惯,比如说航班的选择,包括对于餐食的习惯,包括座位的习惯,可以更好地提升客户使用的体验,在这方面可以有一个非常好的支撑服务。
  同时在航空的安全管理领域,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大模型分析天气的情况,包括航班的情况,可以更好地提升我们在安全方面的决策。通过数据可分析,整体地提高航空管控能力、安全跟客户的体验。
  作为浪潮信息来说,我们是一家专注致力于算力计算和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企业,在这块儿我们可以更好地跟航空相关的领域进行很好的合作。我们其实在算力领域可以提供非常先进的算力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AI和云计算技术,他可以更好地回去给整体大模型提供支持。
  同时在算力领域,算力调度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前不久浪潮这边也发布了一个全新的OGAI算力大模型全栈解决方案,在这一块儿我们进行算力调度有非常好的基础。对于整体算力的调度、资源的部署、灵活的算力应用我们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同时在算力大模型训练和定制化方面,我们也是有技术的,可以结合民航的实际业务在整体算力的模型需求,包括定制化的需求,我们是可以配合民航公司进行更多的开发。
  总之,首先民航这边整体的前景(对于大模型)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广泛的,同时浪潮是可以结合自身的先进优势,在航空调度、旅客体验,甚至是后期的自然语言学习,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支撑。希望后期浪潮可以全力支持航空领域大模型整体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蒋总为我们分享了浪潮在算力领域助力民航数字化转型现在所做出来的工作,再次感谢蒋总的精彩分享!
  朋友们,您现在收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现在我们回到《民航智见》的展位,我们要见一位老朋友,在见他之前我们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这位老朋友来自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秉持“存量数字化、增量智能化、总体智慧化”的发展要求,以数字孪生为核心抓手,构建“一图观天下、一线通全域、一脑智全局”的综合能力,在5G试点方面,虹桥机场联合华东空管、东方航空等建立协同机制,构建三方数据共享平台,有效增强了机场的运行态势感知能力。我们又一次邀请到了一位《民航智见》栏目的老朋友,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科创管理部副总经理张卓剑,今天想请您一个问题,数字化转型在上海机场的进展,对未来机场发展有何影响?
  张卓剑:其实是这样子,集团在2021年就已经发布了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也明确了集团的未来是以全球智慧机场标杆为目标,通过在安全、运行、服务、交通、能源、物流、商业、管理等八个目标方面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和努力。其中三个关键的抓手就是人工智能的智慧中台,包括数据总线、数据总台、数据底座,就是一统观天下。
  在这两年的发展当中,其实我们看到初步的数字孪生机场基本已经建成了。像数字底座,我们通过高清的数字化二维、三维地图,通过BIM建设,基本上打造的数字孪生机场这个以虚应实的阶段,能够反映整个机场生产、运行态势。
  同时在数据总线方面的建设,数据中台、数据总线方面,我们也打通了空管航司各个内部系统,也包括市里面的交通、公安等等很多数据去汇集和对机场的应用。
  另外一块儿是最核心的,就是我们对于机场大脑的建设,就是人工智能中台的建设,在这一块儿我们也已经完成了一期,已经开始到第二期的建设,搭建了云边协同的算力平台,开始去为安全、运行、服务逐步赋能。这块儿我们认为也是代表了未来机场发展的方向,传统的机场可能还是偏向于一些节点、一些数据的运行,流程化地去做,未来机场可能是通过一些数字化,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去做。像现在AI中台已经开始去赋能以跑道的防清路为代表,改变原有安全的态势,逐步试图做运行上的优化,比如说航空器在场域上的运行,通过AI、大数据做路径的优化,退出管理,包括港湾的绿化,这都是我们的目标。
  最近因为服务态势,我们也发现现在的服务态势非常紧张,候机的排队、海关的影响、出入境的关系,服务态势也不断开始运用AI、数据化的手段提升服务的效率。包括交通、能源、物流,我们都在做相应的发展,我们希望的是未来数字化+智慧化能够为整个上海机场实现全球智慧机场标杆做更大的帮助和推进。
  主持人:感谢张总的精彩分享!以前咱们都是网上连线,今天终于有机会能够面对面进行专访,感觉确实不一样。刚才张总也给我们分享了上海机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做出的努力,非常感谢张总的精彩分享,谢谢您!
  朋友们,您现在收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现在我们要继续在智见的展位,接下来我们要采访的嘉宾他来自北京京航安机场工程有限公司,在采访之前我也是先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数字化技术正在加速民航行业的变革,数字建造是信息化、智能化与工程建造过程高度融合的创新建造方式,可在机场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等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内发挥出强大的功能,推动机场建设品质实现整体联升。
  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北京京航安机场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江先生,非常感谢您来参加本次论坛,也非常感谢您来接受《民航智见》特别节目的专访,今天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请问京航安作为一家从事民航机场建设工作的专业工程施工领域实力企业,如何适应民航机场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朱江:谢谢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作为一家施工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建造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是发展的趋势。作为一家施工企业,一定要适应这个趋势,才能确保施工安全以及过程保障施工质量。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关注:
  1、BIM技术的应用和使用。BIM技术现在发展的很快,而且在民航局的大力推动下,相关的技术标准已经逐步成熟,使用BIM技术可以把整个工程从设计、施工到最后运维的信息集成到一个综合的平台上,这样可以对我们工程使用、执行上的数据做全面的打通。
  2、施工安全。利用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重点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比如说我们运用人脸识别功能的实名制管控,以及相关工资的发放,以及现场的安全巡视,都可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是可控的,这样在安全上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措施可以来确保。
  3、我们通过一些实时数字化监控手段,可以对现场所有的工程机械以及它们所处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运维成本,延长使命寿命,也使企业经营积累大量的数据,找到优化经营的解决方案。
  4、作为施工的实力企业,在进行公司经营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所以,责任一家施工企业,我们要注重国家的“双碳”政策,就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目标,节能、节水、节财、节地,以及在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作为一家施工企业,在利用新技术的同时,比如说我们可以更加关注BIM、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平台技术等等技术,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转型发展的趋势,才能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进而保证施工质量以及进度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我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感谢朱总的精彩分享,刚才朱总为我们分享了京航安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朋友们您现在观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下面我们来到中国电信的展台。电信集团通过5G+卫星,赋能民航数字化转型,同时与华为合作推出mate60手机直连,今天我们非常荣幸有请到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卫星通信分公司航空卫星通信专家陈硕先生,站在我旁边的就是陈先生,陈先生你好,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中国电信在推动民航数字化转型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陈硕:中国电信一直关注中国民航这边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
  1、在中国电信推动整个数字化转型方面。
  2、中国电信发挥自己的网络优势特点,最大的特点一个是具备卫星中心,还有一个是有基础的5G网络,两张网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覆盖全空域的航空通信信息网络,这样就可以处理通航基础信息的应用。
  因为到目前为止,民航飞机的运营是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包括卫星,但是涉及到通航和未来无人机的发展,制约整个行业发展最关键还是通信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通信的问题,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用户,包括通航的企业,可以说飞机无法看得见,也叫不到。如果我们解决了通信问题,就可以通过卫星网络和地面5G网络的结合方式,在飞机运行到各空域和各个区域的时候,都可以通过卫星和它进行联系,包括应急云、飞机航G和飞机上的数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综合管控,我们就可以实时掌握飞行动态,对于未来军方包括地方政府对于空域管理就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同时电信也在不断地开发跟通航、机场有关的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帮助航司、企业、政府完善通航和低空体系。
  刚才也提到了华为的mate60,我们在去年8、9月份就在布局这个事情了,电信卫星公司这边找了很多国内的生产厂商争取做手机直连的项目,华为认为这个是可行的,他认为这个技术是可以攻克的。我们跟华为合作了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推出了华为mate60pro系列,其实这在全球来说都是首创。大家最近在新闻和自媒体,对于mate60的出现和mate60pro卫星功能的出现,全世界都非常关注。
  美国没有做到像华为这样可以通过手机做直连卫星的通讯,因为在传统卫星领域比较难解决的技术问题其实是天线的问题,我们通常在单纯的卫星终端,以往专业手机会有一个很大的天线,就是为了保障信号,同时采用集约化的方式。但是在mate60pro里面,将天线变成了一个很小的金属模组,同时将天空的模组变成一个小型化的芯片放在手机里面,这个在我们以前的卫星行业里是无法想象的。
  现在华为通过跟电信一块儿合作,推动手机直连业务,经历一年半的时间推出了这款手机还是蛮惊艳的,这款手机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同时又兼顾了行业的需求,当然了也是我国自主可控的集中体现。最主要是大家觉得这是中国在整个5G领域一个新的创新和新的突破,甚至已经领先了全世界,打破了境外对我们关于芯片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封锁,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的手机、卫星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了独立的发展。
  主持人:谢谢陈总的精彩分享,非常感谢您!朋友们,您现在看到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下面我们也来参观一下中国民航出版社的展台。我们也看到今天在中国民航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展台有非常非常多琳琅满目的各类图书,我们请来自出版社的马瑞先生简单介绍一下。
  马瑞:大家好,中国民航出版社成立于1993年,9月份正好是出版社成立30周年的日子。我们出版社是中国民航局直属的出版社,也是行业内的唯一出版社。
  借着这次民航信息化论坛,我们也带来了70多种新书,包括各个方面,有民航史、智慧航空、东城、民航脸谱大不同,还有科普类的图书。
  我们出版社一直本着为民航人服务,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助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这些方面的作用,也希望各个民航单位能对我们更加了解,同时在广大读者和民航单位的关心下,我们也在不断茁壮地成长。
  主持人:感谢马瑞!我们看到在出版社的展台上有一个非常漂亮的logo,就是出版社刚刚进行了30岁的社庆。在这里我们联合所有屏幕前的朋友们一起祝福出版社30岁快乐。
  现在我们继续今天的直播,朋友们您现在收看的是《民航智见》特别节目。
  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我还没有跟朋友们分享,那就是《民航智见》到今天已经是21届了,在过往的20届里面其实我们有非常非常多精彩的亮点,现在我就要带大家一起去梳理一下民航信息化论坛的回顾。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个非常丰富的展板,它是整个民航信息化论坛的时间轴。在这里可以看到从最早的1999年一直到现在2023年,一共是21届。信息化论坛创办于1999年,是民航系统创办最早、持续举办次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专业论坛。
  2001年的第三届论坛发布了中国航信和深圳航空联合推出的第一张电子客票。2003年第五届论坛提出要大力推进民航八大信息化工程,吹响了民航信息化大规模建设的号角。2005年第七届论坛响应国际航协提出的“简化商务”倡议,提出中国民航将在国际上率先推行百分之百电子客票,半年后,2006年6月1日,中国成为第一个实现百分之百电子客票的国家,纸质机票成为历史。
  第十二届论坛正式发布民航地空宽带网络系统,现场直播了ATG地空应用实况,标志着中国民航正式进入空中互联网时代。2017年第十五届论坛,民航局领导首次提出建设智慧民航,南阳机场率先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开启无纸化登机新纪元。
  朋友们,您现在正在观看的是《民航智见》的特别节目,时间过得非常快,我们又到了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了。朋友们,今天的嘉宾访谈就到这里,10:30我们会在中国民航报视频号对“第二十一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主会场进行直播,敬请关注!
  感谢屏幕前观看民航智见·特别节目“第二十一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嘉宾访谈的朋友们,期待下一次智见与您再相见!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30927_1370934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