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 嘉宾讨论及互动环节

 主题演讲 嘉宾讨论及互动环节(张哈斯巴根/摄)

主持人:下面是互动讨论环节,有请: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数字化产品事业部产品总监浦黎;

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郭春波;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民航行业高级架构师卢红金;

中国民航局信息中心科研规划处副处长杨培颖;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部部长杨洪宇上台就坐。

欢迎大家进入到第二场的互动讨论环节。在刚刚的演讲中,几位嘉宾分别以“数字化”为关键词,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共同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民航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在此我想请教各位一个问题,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打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智慧民航建设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安全性?这个问题我想请民航二所的郭高工和浪潮的卢总来回答。

郭春波:我觉得要打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提升智慧民航建设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开放性的话,我认为第一个首先我需要在政策上制定相关的政策,能够吸引行业内外更多企业参与到智慧民航建设的进程里。第二是要加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加强信息的共享,来实现各主体之间的联动,达到多主体运行的协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升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同时提升协同能力。另外还需要在人才培养上面,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机制,来提升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卢红金:因为浪潮跟在座的几位专家不太一样,我们是作为IT厂商来参加这个论坛。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我们肯定希望无论局方还是业界二所或者是航空单位牵头成立民航领域的科研联盟或者是相关基地,比如浪潮也参与了航科院当时有一个国家标准创新基地做民航领域的标准。

另一方面浪潮可能从效果上可以做一下分享,因为浪潮是做服务器起家的,我们本身也去牵头成立了ODCC委员会,通过这个委员会我们首先解决了一个问题,刚才也有提到在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下,国产算力平台说实话其实是非常多的,在机场客户后续选择的时候可能会面临选择困难证,比如说我用百度的芯还是5G的,还是谁的等等。如此多的芯片如果没有标准的话,客户使用的时候会一套一套去适配,一套一套去应用和建设,彼此之间互不相融,跟现在的民航系统是一样的,没有打通,没有开放。

浪潮通过ODCC建立了一个联盟,建立了一个硬件的标准化,通过这个标准化之后,各家厂商都会遵循这个联盟,对于客户来说他只要满足OAM我们的联盟,就能够做到应用。

我相信在民航领域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也看到局方已经在牵头做数据的标准化,我相信在未来标准化彻底推广开来之后,无论是机场、航司还是空管,相互之间数据能做一个打通和开放,整个民航的运行效率都会达到极大的提升,谢谢!

主持人:谢谢两位嘉宾的观点分享。智慧民航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场景,也是“十四五”时期民航发展的主线。在这里我想请教各位嘉宾一个问题,在智慧民航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在行业发展中的创新引擎作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赋能民航转型升级?这个问题请白云机场的杨部长和中国航信的浦总来回答。

杨洪宇: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数字化转型数据是基础也是核心,进一步发挥数据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1、做好数据治理工作,数据要标准化,民航局在大力推动这一块儿的事情,下达了标准,各种治理和定义都下了,各单位如果能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把全国民航的数据打通,我觉得这个是第一步。

2、民航局各单位在推进自己共享平台的建设,包括周二在我们那儿开了一个会,探讨数据共享,航班节点的共享,包括依托航信行李系统全国的共享,全国性的共享平台是必不可少的。

3、以上这些都是行政方面的共享,国家在推进数据交易,数据以后可以进入我们的财务报表,是有价值的,是一种核心资产。所以,下一步要推动数据按市场化的方式共享、交易、有价格,而不是像现在互相之间没有价格之后,相互交易会实行质量差、服务差各种情况,以后市场化之后,数据交易和开放共享应该是更好的一种方式。

浦黎:我想补充一下,杨部长刚刚说的三点我都非常同意。整个数据在民航的使用上来看的话,民航局做了很多事,包括定了很多数据治理工作的标准,大家都在推进这个事。我们往前一步一步做,其中很关键的有两点:

1、数据安全、数据合规。数据有价值,我们都要想办法拿到数据,这个没有办法。总之,在获得数据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合规性、安全性。航信我们作为民航旅客数据的汇集地,一直非常重视国家对于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国家把航信整个离港系统、订座系统作为关键基础设施进行运营,对我们的数据安全、数据保护提出了非常高要求,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按照国家的相应要求梳理这些东西。我们希望能够为整个行业的数据应用提供一个合规、安全的平台,来充分支持大家的业务,这是航信正在做的事,并且我们推出了一些数据产品,满足机场、航司相关的数据要求,以合规的方式来做这些事。

2、数据生态。像刚刚杨部长说的第三点,我们要建立整个数据生态,让所有参与方都能够通过这个生态来满足大家的需求,获得大家数据的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这一点也是我们希望把这件事做好、做全,大家希望做的事。航信做了很多,包括行李平台、旅服平台、中转旅客平台,其实我们也是希望按照一种合规的方式,以数据共享的方式,以支撑数据来支撑业务的方式,为大家、为整个行业带来以数据驱动业务的共同发展。

我想补充这两点。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从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真正发挥智慧,而且要找准定位。那么在今天信息化论坛这样一个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上,能否请各位嘉宾与我们分享,在智慧民航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怎样的,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我想请现场的四位男士嘉宾做一下分享。

浦黎:其实现在整个民航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发展得非常深入,我感觉特别深刻,我觉得在2015年、2017年之前,民航都是系统式比较固定的。在2017年、2018年以后,航信也感觉到了行业数字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也受到了很多挑战,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机会,航信也在全力以赴做这件事。

在推进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以航信的体验来说:

一是我们技术和业务的结合,这点非常关键,互联网公司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但是和民航业务的结合这点需要民航自己懂业务的人才来做这件事,我们需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和相关的互联网公司技术提供方一块儿来把这个事情落到实处,这个挺关键的,我们要有自己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队伍。

第二点比较关键的我们要把整个民航的基础设施,刚刚说的算法,我们要让整个行业针对现在行业在信息化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真正投入进去,把它做好了。比如说人工智能或者说算法、模型,真正适合于民航机场发展、航司发展的算法,深入进去,和业务一块儿来研究。

我觉得这两点对于民航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产生出大家可以见到的成果,能够看到我们实实在在的一些效果都非常重要,谢谢!

郭春波:我接着浦总的话说,我认为在智慧民航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挑战:

1、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因为随着智慧民航的建设,我们要达到互联互通,这方面针对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这是我们避免不了的。

2、技术的更新和应用,这方面也面临挑战。智慧民航的建设有很多技术会投入使用,技术的更新速度也会非常快,在现有的机制体制下,我们如何能够去把技术快速地进行验证测试之后用到生产运行中,这个也是一方面的挑战。

3、针对于设备的更新,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如果不完善的话,设备的维护、使用也会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节奏。

4、针对于组织的运行管理与改革,这一块儿我认为未来也是会面临相应的挑战。

杨洪宇:因为现在技术进步比较快,特别是IT技术,智慧民航建设在这些IT技术的情况下,结合管理,因为数字化转型不单指技术问题,现在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到底哪些成功,哪些不成功,可能有些是已经有经验了,有些还在摸索过程中。所以,这块是比较大的一个挑战,如果一个技术成熟了,我们形成一个规范了,就好办了,但是现在没有,大家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结合一些新技术、新管理思想在做这个事情。所以,这个可能要民航单位跟研究所、IT企业一块儿来研究这个事情。

第二我觉得一个很大的挑战是民航的IT人员严重不足,大数据就是像算法,基本上800个以上的人都在做这样的算法,而且他们的工资是很高的,民航有多少人可以做?民航这块人才是严重不足的,这是一个挑战。

第三我觉得一个挑战是我们对数据的应用非常不足,我们注重了数据的初始化第一次的应用,应用完了大部分数据就进坟墓了。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更多是要挖掘二次应用、三次应用或者以后无限次的应用,它的价值能被挖掘出来,民航各单位在这一块儿我觉得还是挖掘得不足的。

第四是开放共享的不够,民航各单位在数据共享、相互合作方面还不够紧密,应该像一个企业一样运行整个民航,数据要做到无缝衔接、自由流动才能做到智慧民航高质量的发展。

卢红金:因为我其实演讲的时候就有提到过这个问题,现在整个民航业态说实话在技术侧和产业侧是存在一个鸿沟的,包括前面几位专家其实也提到了这个观点。一方面互联网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缺场景、缺知识,但是另一方面行业里又缺技术,这一方面确实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挑战。

但如果打通的话,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因为我们知道民航的货运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场景,但是民航的货运是非常大的。之前我们跟客户沟通,发现一个痛点,安检机不可能总有人在那儿待着,那么大就有人通过安检机跑进去,说实话他们很苦恼。后来聊了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AI场景,通过图像等等传感器,借助AI技术一识别,有没有人入侵,入侵了之后及时发生一些告警,轻而易举就解决了,这其实就是一个产业化落地后的典型应用。

第二方面也是刚才领导提到过的,现在民航存在的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特征就是百花齐放,说实话每个机场都在做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每个机场做的数字化转型有些类似,更多都有自己的特色存在。但是这样的话对于服务的这些IT企业来说,包括浪潮在内就有一个很大的痛苦,我千辛万苦服务某一个企业做完了这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想在这个行业推广开来的时候,发现我挪到另一个企业是不适用、不通用的。所以,这样的话对于互联网在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他们就无法投入到这个市场里面,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做这个之后只是做了一个标杆案例,没有复制的价值。

所以,这个又跟第一个问题类似了,局方、行业去更好地做一些标准化和开放化,这样的话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到这个行业里面,这是我的两个观点,谢谢!

主持人:我们把本场讨论的压轴性问题留给杨处,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航空货运公共信息平台在智慧物流无纸化方面目前都做了哪些工作?我们邀请信息中心的杨培颖处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杨培颖:无纸化应用方面我想有这么几方面的应用:

1、验证工程。我刚刚也讲到了,2020年开始我们做了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验证工程,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验证工程呢?就是聚焦行业的痛点,现在行业各相关主体比如拿货代来说吧,要手里有纸制化单证给到安检、货站、航司,如果有了我们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话,所有的单证我们就可以给它实现无纸化。因此我们就在2020年开始做了平台的验证工程,这个是无纸化探索的一个方面。

2、从行业标准方面,我们对鉴定报告进行了无纸化的探索。现在航空航运的鉴定报告都是纸制化的单证,有的机场、航司可以实现PDF的单证,但是也必须要那张纸,所以在随附单证的货运带里少不了这张纸。

我们在行业标准里试图把鉴定报告这张纸去掉,所以我们现在在做的一项工作,也就是今年民航局信息中心主推的一项行业标准就是鉴定报告无纸化的接口规范,这也是我们在无纸化方面的一项探索。

3、电子运单的推行,做货运的同事都知道,现在行业的电子运单率其实还不是特别高,“十四五”期间我们有对电子运单率的要求。在行业标准里面,我们现在也在做一项行标,就是航空货运的国内电子运单的标准,因为国际已经有国际电子运单的标准了,国内货运电子运单并没有相应的标准出台。所以,我们现在在做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前,我们做到标准先行,先把国内的航空货运电子运单标准出台,今年我们预计这个标准就会出台,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行内意见,今年年内可能会出台。这项标准的出台,也是把运单的纸制单证变得无纸化,实现运单的电子化。

我想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主持人:谢谢杨处,再次感谢台上五位嘉宾的精彩分享,第二场互动讨论环节到此结束,请各位嘉宾台下落座。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30927_1370929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