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机场与轨道军团首席运营官 王国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机场与轨道军团首席运营官 王国钰(张哈斯巴根/摄)

王国钰:非常感谢中国民航报社、山西航产集团的邀请,让我们有机会在太原这样一个古城跟大家分享一下华为公司的一些业务进展,包括我们对民航领域的一些理解、思考、实践。

在今天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发言中,都多次强调了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性,我想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今年年初的时候ChatGPT33.54,几乎每个月都在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惊喜,仿佛若干年以前AlphaGo大战李世石这个翻版又进行了一遍。

今天我记得我们刘省长也强调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演进的过程,如果说能够采集更多的信息,能够推动更多智能化的手段代替人工化的方式,我们的效率、效能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实际上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的演进过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字化的发展进程里面,数据的运力、算力、存力,实际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应该说在数字化的时代里面,数据首先是需要广泛的收集、多维的感知,然后有强大的网络来支撑,我们称之为数据的运力。

第二,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演进,随着适应场景不断的往前发展,越来越复杂的规则,越来越复杂的数据结构也出现了,它需要更大的计算能力。

今天张首席在讲到全美前十市值的公司里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家叫英伟达的公司,现在已经上升到1万亿美金,它实际上就做一件事,就做算力的提供。ChatGPT背后是大量的GPU的卡,基于人工智能的支撑,我们说算力跟以前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第三个就是存力。人工智能相对我们人来比方,不断从3岁、5岁、10岁、18岁不断往前去走,以前是这种有明显规则哪怕更复杂它能够往前去走,典型的就是围棋,围棋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它的规则非常明确。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往前发展,我们现在看到的聊天机器人,有大学生已经开始禁止用ChatGPT来做论文等等的,说明这里面实际上它生成的AIGC这样的方式又往前了一步,那么大量的数据学习也需要大量的一个存力。

所以我们想第四次工业革命,算力、存力、运力以数据为核心的变化非常明显,而且数据也慢慢的成为所谓的第五元素,除了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未来它会变成一个更重要的资产,甚至说变成一个更重要的资本。

我们回到民航行业来说,在过去的大半年里面很多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的从业者也非常关心我们人工智能在这个行业的应用,但是我想任何一个具体的技术应用都脱离不了这个行业整体的一个架构、路线和策略。

可喜地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在民航局各个司局的推动下,民航局的十四五规划也好智慧民航的路线图也好,包括数据治理的相应规范也好,不断的在完善。

我想清洁的数据、完整的数据,能够开放共享的数据,包括这样一个治理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支撑。那么对民航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更高的运行效率,更好的运行效益,包括面向我们旅客出行的更好的体验,尤其今年我看局方也提到为我们还没有做过飞机的十亿人怎么能够推动它首航,我想这一块通过数字化也能起到很大作用。如果说刷脸通航能够更进一步的推广,对于老人小孩,对于一些实质能力不高的,对数字化程度不高的来说,它也可以变成数字化时代的原生人。

我记得前段时间去兰州的时候,已经体验了刷脸登记的这样一个体验,应该说在这一块上安全效率体验是这个行业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三个特点。而这里面安全应该是里面的最大公约数,而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大数据也好,云计算也好,人工智能也好,5G也好等等这些技术,我们认为这些新的技术尤其这些新的技术的跨学科的融合,应该会成为我们民航数字化进程中的最小公倍数,通过这样来进一步的加快我们数字化的进程。

在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里面,当时也提高了五个一就是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和监管一平台,通过这五大类的场景应用,我们说我们看到智慧民航在数字化、智能化路径上必将是越来越快,华为公司作为一家通信信息技术的平台供应商,在过去的五年里面,也逐步地从一个基础产品的供应商,像一个SCAT平台的供应商去转变,尤其是我们在着力打造的民航数字底座,希望通过多维的感知,泛在的连接和开放的平台来为我们成百上千的民航应用,为我们伙伴构建一个更好的开发平台,运行平台。

那么在这样一个数字底座下,我们想未来面向这五个,也是需要一步一步的去触达,比方说在这智慧运行,在资源分配上不断把资源分配的效能提升,例如现在在运行资源包括直机、安检、登记、机位分配、行李转盘等等这些资源分配我们说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从几十条规则乃至上千条规则、几千条规则都去做,由原来依靠人需要头一天花几个小时来做,变成现在我们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作为这样一个辅助决策。

应该说只要是判别式的基于规则类的我们在众多的场景里面看基本上可以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方式去胜任的,面向出行更便捷的出行,我们认为未来在智能的客服等等这样的一些领域里面,AIGC就这种生成式的人工智能会更加有前景,因为这一块它需要更多的旅客,包括业界的参与方,参与进来能够把其他行业甚至把其他行业在相关领域的算法,计算机视觉,科学计算等等这样的一些计算能力,通过泛化来延伸到我们这个领域,能够共享各行业的人工智能的成果。

在运行这一个最重要的领域和环节里面,我们说航班的时刻分配,资源调整,包括我们在这里面航班节点数据的采集,包括我们对相应航班流沿线上的里程碑的预测,这些都是我们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大有所为的地方。

未来在智慧运行面向旅客提供服务,现在已经在有的机场实现最短6分钟能够实现从进机场到登机,当然我说的也是千万级以上的机场。面向运行也好,出行也好,我们认为人工智能能帮助这个领域在未来做更大的贡献的一个关键点是从原来计划领先,因为民航这个行业计划做的非常好,一切都是按计划来,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比如说天气等等这样的一些因素,那么遇到这种变化的条件下,怎么能通过更主动的方式,从原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到异常的天气情况,遇到了航班积压,逐步通过经验去恢复,逐步转变到业务驱动数据引领通过智能的方式去赋能,能变成主动的运控。

我们说主动的运控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模型,把航班的迟误率,把航班积压的快速恢复能够进一步的去支撑,这里面我想智能的底座,提供更强的连接,更大的算力,更好的算法,是可以加速这个进程。

应该说在西部这样的集团目前进行的建设落地里面,已经在推进试行,也非常有幸我们在山西航展集团前期也一块合作了中等枢纽机场智慧化标杆的这么一个研究课题,现在也在结合整个三期工程往下推进。我想未来太原武宿机场会变成跟这座古城相映成辉的一个更好的地标性的建筑。

安全是贯穿在流程的始终,贯穿在每个环节,它又不能单独的拎出来,所以我们说更需要一个立体的安防,能够跟它的业务流程相结合。

当然,无止境,无边界的投入跟产出我们也要衡量,在这里面我们也提出了一个面向立体安防的建设理念,就像有一个圆,有一个圆的边和一个圆的心,面向周界我们说能把民航的维界范围内和外区分开来。

比如说在维界里面我们运用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光线振动,精准的感知你从维界外进来的是人是动物是鸟还是一个塑料袋,还是说它是风是雨是雷是电,那么把一些无效的信号噪音能够有效的去给它减低,能够大大把我们原来低漏报和低误报这两个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东西,通过人工智能能够兼得这是在圆的边界。

另外这里面提到SOC,任何的事件在监测、预警、处置包括后面复盘的时候,我们能形成一个全流程的复盘,中间的过程实时往SOC运行指挥中心安全中心去汇总,这样我们把圆的边和圆的心抓起来,我想能够更好的提升我们在安全领域的投入和效益。

这里面我也举一个小的例子,面向民航运行服务和出行这一块,民航局也建立了监管平台,未来我们认为这个也是为整个智慧民航无论机场还是空管,构建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基于企业架构、思维架构,结合民航发展路线图,把这里面几层架构区分清楚,实施的节奏区分清楚,我们在这一块上通过一个自主创新,具有跟技术向下延伸的平台能够行稳致远。

大家都知道华为公司在过去的4年里面,一方面经历了各种复杂的环境,也在各位行业内的领导专家支持下,我们应该说现在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里面我们也锻炼了一些数字化的本领,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全站的自主创新,从网络到云计算的操作平台,到我们的数据库,包括我们现在面向人工智能的昇腾算力中心,包括通用的鲲鹏的算力底座,包括民航在内的各行各业构建一个坚实的底座,我们目前比较幸运的是能够在民航局监管平台上率先能够落地。

当然自主创新的过程里面,我们一定是围绕未来的智能化,围绕场景聚焦能够不断的去落地,我们也看到包括在空管、机场、航司里面,各个细分的领域我们都能看到人工智能能够大显神威的例子,包括空管、气象,我们都知道华为现在的气象大模型在《Nature》里面也是发表了一篇很高质量的论文,预测精度也非常高,现在欧洲气象局也用到了,我们现在也在跟民航体系探讨,怎么服务于我们机场、航司和空管。

这里面每个场景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在这里面有一点就是我们底层的人工智能,我想它一定是开放的。

第一,面向各行业都在发展的通用算力,通用的人工智能,通过他的能力泛化来为我所用,不需要什么都从头开始。

第二,华为也做了盘古大模型,面向一个一个的行业,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去看怎么落地行业大模型,包括说基于具体应用场景的小模型有一个结合。

第三,天筹求解器是我们前面用的比较成熟的,基于判别式的人工智能,尤其像智能机位分配或者说运行资源的智能分配,只要有规则,多复杂它都不累。

当然我们跟类似科大讯飞等等第三方的人工智能厂商也一块合作,共同把人工智能在行业里推动落地。

人工智能我们平时总是能看到它的解决,但基本它还是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底层结构:

1、还是需要我说的最下面高速的运力,高性能的存力和高性能的算力。

2、在这上面需要有一个基于云平台、数据库、鲲鹏、昇腾类似的算力平台。

3、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是众创、众享,包括我们说用户也是人工智能场景的开发者。怎么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的工具链,通过一些半成品的算法,让我们的用户、伙伴能够在这上面通过零代码、低代码的方式,通过拖、拉、拽的方式能够把我们的业务编排成人工智能的东西,我想这个才能让人工智能在行业里取得更深入的进展。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过去的5年里面华为服务了上百家的航司和机场,包括国内的,也包括海外的。这里面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从前几年我刚回国开始从事这块的业务,当时大量的用户都是研究一块去香港,去新加坡,去西班牙、欧洲参观学习,到现在这个也在继续,但是双向的奔赴我们看到了,很多这些国外的、海外的这些标杆客户也跑到中国来看深圳、北京、上海、西部。甚至我们也有伙伴一块在共同探讨,在太原这块把海外经验落地。

我想在这个方向上,未来一方面华为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一起走向海外,走向全球,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民航,把中国民航智慧化的方案带给全球,谢谢大家。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30927_1370881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