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地网产品技术总监(数字化业务负责人) 黄璟
 
菜鸟地网产品技术总监(数字化业务负责人) 黄璟(张哈斯巴根/摄)

黄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行业专家,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给大家做一个关于菜鸟航空货站业务的汇报和分享,很遗憾因为疫情原因今天不能到现场跟大家做交流,我现在是在菜鸟杭州本部,我背后的图像是菜鸟新的总部,将会在明年2月份交付,到时候也欢迎各位领导到杭州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业务。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菜鸟构建下一代数字化航空货站的实践》,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菜鸟网络,在鸟是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和供应链的公司,2013年成立,使命愿景是希望能够通过物流IOT战略、新零售物流和全球化引领整个物流行业数字化升级,实现中国24小时必达和全球72小时必达的目标。

到目前为止,国内24小时必达已经成为一二线城市的标配,但全球72小时达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菜鸟为什么会涉足航空货站领域的业务呢?因为菜鸟在海外有着丰富的业务诉求,目前已经在全球布局了六大智慧物流枢纽,运营着300多万平方米跨境物流仓库,每个月有240多架包机用于干线运输,并和全球超过60多个港口建立了智能清关系统。

两年前,中国和欧洲之间点到点的航空运输就已经超过72小时了,如果要做到72小时必达,不要说两端的分拨派送环节,这些时间都损耗到哪里呢?飞机在空中即使再顺风、再加速,我们也差不了50分钟,真正能为货物提速环节是安检核验和地面操作,这也是菜鸟投入到这个行业的原因。

沿着这个方向,菜鸟目前正围绕着全球空运网络自建数字化物流节点,目前菜鸟已经在宁波、列日,中国香港相继落地,两年前在列日的时候,菜鸟的货物平行在航班落地,到完成各国流向分拨往往需要两天时间,去年双11随着菜鸟在列日数字化物流节点的投用,已经从两天缩短到了8个小时,货站运营和数字化转型在这里是功不可没的。

在推进全球eHub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务院、民航局和各级领导单位纷纷出台政策,指导和助力航空物流业务的健康发展,比如在《“十四五”航空物流专项规划》中,自主可控、服务品质、技术新、绿色低碳等目标和菜鸟的实践之路实际是高度契合的,民航局最近颁布的《海外航空作战建设运营指南》更是从投资、建设、服务、保障多方面给我们指明了关键点和具体方法。

在深入学习相关行业指导文件的同时,今天我们仅仅是抛砖引玉,将一点点实践经验向各位领导汇报,和各位行业同仁做交流。

我们认为航空货站目前有以下亮点。

第一,航空货站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目前已经受到了时代冲击,大量年轻劳动力涌现了快递外卖行业,使得货站一线员工的劳动能力持续下降,并开始陷入招工荒,我们前段时间在国内某个大型的航空货站做了一个调研,发现一线操作人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53岁,用工缺口常年都在15%以上。

第二,运营手段落后,目前仍是以纸质单据为主,相比于客运的身份证飞全国,全国目前还有半数以上的货物使用的是纸质订单作为运输凭证,货站内流转的各种申报单、交界单、货邮单等,一家大型的货站高峰期明天消耗的纸张就达到一人之高。

第三,管理模式很传统,依赖现场检查+事后处理方式,现场管理严重依赖经验,部分货站强制要求管理者每天要到舱内寻查用肉眼来了解员工的作业情况,发现潜在风险,消耗了很多管理资源。

第四,服务品质比较差。货物运输整个追溯其实是很不畅的。航空货运分段经营、分段运输的局面限制了上下游信息的联动,大多数货站最基础的货物进出信息现在都没办法全面覆盖,这和我们在做快递物流的实时可追溯反差非常明显。

基于以上问题,菜鸟依靠阿里巴巴集团和菜鸟自身的技术能力,基于自身的业务诉求,我们建立了新一代数字和航空货站,优势在于在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也有贴地的业务场景,以及物流行业技术的复制和原生。比如在菜鸟航空货站里已经把基于物流舱里成熟的基于IOT的技术,工艺设备,云服务,智慧园区等应用复制到了航空货站的领域里,并做了相应定制化升级,这些技术不仅在去年双11在菜鸟比利时列日园区投入使用,在国内一些航空货站里也做了一些试点、一些落地。

接下来给大家汇报的技术实践都是在菜鸟航空货站里实景拍摄的,菜鸟航空货站首个技术的创新点充分使用了基于IOT技术智慧园区的系统,菜鸟物流园区是全球首个大规模使用IOT物流网的物流园区,这次在航空货站的场景中重点是将车辆的预约、溯源、与月台监控、月台分配进行了联动。

这张图的左下角,是我们在列日园区门口的一个车辆叫号大屏,右下角是列日园区对月台车辆的实时监控,监控到车辆的详细信息以及货物的详细信息,以及月台的占用情况,这些都可以实时看到。

第二个创新点,是菜鸟结合物流场景打造的便携式IOT终端设备LEMO,它是一个小巧的PDA,名称来自国外的一句名言,最大的特点是便宜,很结实,国内现在是300人民币一台,如果使用坏了,基本上替换就可以了。

LEMO简单、易用,采用了扫描、核对、确认三个模式,将复杂作业流程化,并对核心的数据突出地展示了出来,LEMO精选的物流一线作业最实用的功能比如WIFI和蓝牙保证了舱内和移动设备点对点的通信,声音和振动也解决了舱内嘈杂环境的操作指示,针对国内航空货站的网络制约,也可以支持云端成本的部署,规避整个网络封闭的制约。

前年这个产品就已经获得了德国缇颜设计红点奖,全球目前到现在为止已经售出了3万台,日均在线使用超过了6000,完全由菜鸟自主开发。

在列日的Hub中,LEMO的PDA被用于从货物的卸机到货物提取全流程的作业当中,这个视频是我们在列日日常工作的一个实景拍摄,除了航班和卡车交接的凭证以外,我们实现了库内作业单据100%的电子化,并通过LEMO与便携式打印机的联动,将一线操作工武装成了一个数字工作者。

第三个创新点,是货站内对自动搬运设备的一个使用,对于大宗货物搬运这类高强度、标准化、重复性的工作,菜鸟引入了叉车AGV来解放员工,每一个货位都被赋予了不同属性,同时通过海关放行、很板抵达、提货预约等多维度的时间计算,将货物通过最优的路径自动化地存放在最佳的位置。

在运营的高峰期,我们又可以通过人工直接操作叉车来提升货物的存储速度,弹性解决效率问题,这个视频是在比利时列日的一个拍摄,整套技术去年在国内的西安机场进行了落地,在国内也是首次实现了通过LEMO  PDA和自动化叉车的联动,通过LEMO将指令发送给叉车进行操作。

第四个创新,是对IFRD技术全链路的应用,IFRD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由于航空货运业务分段经营和分段运输,货物信息是区域割裂化的,这将直接导致IFRD技术无法用于全链路,菜鸟直接就从源头为货物贴标,在货站内通过不同类型的IFRD读取器,实现了从货物物站到货物提取全链路的追踪监管,这个视频当中,呈现的是菜鸟的货物在杭州的分割仓贴签出库这么一个流程,然后通过杭州机场来进行安检、打板、核验这么一个完整的出港的链路。

刚刚提到的在菜鸟跨境运输中的RFID的能力几乎是贯穿了首公里到末端配送的完整链路,这里面最为核心的其实是不同场地内,不同形态的固定式的读写器,就是RFID,通过菜鸟自然的航空物流标签和读取的整个套件,我们在各个环节对每一件货物实现了80%-99.7%的识别能力,全链路货物信息丢失率目前已经小于百万分之一,货物拼装组装的过程当中主要还是依靠人工逐渐清链和检查制定的货物是否放在了正确的集装器上,成为了航班的依据,但是这个环节不仅耗时费力,还经常容易出现差错。

在这个视频当中,大家可以看到菜鸟在行业内首创了RFID的排连小车,将RFID的读写器灵活移动,高速可调的百具相结合,通过绕行一周的方式精准的穿透识别集装器上的货物,并排除外部的干扰源,将原本技术和对录入要10分钟的工作,我们现在能够在30秒内轻松的搞定。

最后一个创新点给大家分享的是对数字空间的应用,菜鸟在技术上通过引入了设备接入云平台、事件库、模型库、模型转化等等方式将项目中、流程中耗时费力的工作通过标准化、组件化的技术组件实现,大幅度降低了研发的成本,比如说大家看到的这张图是菜鸟在香港项目的一张3D的图像,我们把3D模型的建立,建筑模型标准的CAD一键导入生成,常用的设备可直接选用这种模型库的做法,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模型搭建缩短的工时能够达到70%以上。

在应用上我们也走访了国内8家大中型的货站调研,调研他们管理的痛点,基于不同的使用场景,归纳出运营层、设备层和查询层的三层结构,在数据呈现上以模块化的视觉体现,整体或独立区域的运营状态,比如在存储区展示库存容量和占用率,呈现当前或预约车辆停靠的信息。

这个视频是列日eHub的一个数字空间模型,也是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大家可以看到运营层倾向的整体和各个环节的区域主要是实现了实操人员的人效提升,便于现场管理者合理的分配工作,主动的搭起异常,设备层关注的是现场和设备的合理调度,运作的状况和使用的情况,列日现场的主管曾经跟我们说,说原来上班是一个体力活,每天在场地内要走至少5公里,担心各个环节都会有问题,现在坐在办公室里面就能掌握全局,工人们看到屏幕也可以知道自己下一步哪里需要支援,一年来他的鞋还都没有怎么磨损,人也胖了不少。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上述的这些类型技术的落地,菜鸟也基于传统的航空货站实操业务研发了智慧枢纽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一个是对底层数据采集和任务的执行设备,将海量的数据赋予了业务的属性,同时行业标准的电报、HML的接口将核心的信息回传到货站已有的系统当中,利用已有的信息化的基建实现快速数字化的赋能。

最后我还是要感谢各位领导和行业同仁的支持,在航空物流和航空货站的这个领域中,菜鸟还真的只是一个菜鸟,我们开始做整个数字化的建设,其实仅仅只有两年多的时间,目前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向行业的同行和领导们学习的,今天我们借这个场合抛砖引玉将我们的航空货站数字化领域的一些尝试和探索向大家做一个分享交流,期待能够和各位携手共同提升航空物流的行业生态,谢谢大家。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21101_1356473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