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智慧交通资深云专家 杨锐


腾讯智慧交通资深云专家 杨锐(张哈斯巴根/摄)

杨锐: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腾讯智慧交通在交通行业提供的一些技术能力以及思考。

在民航行业或其它传统行业,我们提供的是一些底层技术平台和基础架构。我今天的分享可能更偏底层,刚才很多专家讲了很多应用和业务上的事,我从底层我们民航行业、我们机场需要什么样的云平台、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平台来谈一谈我们的观点。

回顾一下整个云计算在整个行业里的演进方向,首先,看一下“云”本身这个技术演进的历史,从1998年到2010年,经历了大量以设备为中心的虚拟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更多是把基础硬件做虚拟化,更加方便我们应用使用和运维,这是我们在这么长时间里做虚拟化要去实现的目标。

实现了这个目标之后,又进入到了2010年-2018年的时代,更多是以资源为中心的IT云时代,这里面诞生了很多现在经常用的技术,像OpenStack等,这些技术都是诞生在做完基础虚拟化之后,怎样更加方便我们的应用去使用云技术。

从2018年之后,更多进入了一个以应用为中心的分布式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要服务的最终是应用的开发者,怎样让他们更方便地去使用这么复杂的架构、这么多的底层资源,这是云计算一直在演进的一个方向。

到现在这个时代,在云计算技术方面要实现的是这五个方向。

1、分布式云,原来的云可能是一个中心的架构,现在就各行各业的需求来看,很多应用是架构在边缘侧的,响应时间,对反馈的要求其实非常高,如果我们的数据要从边缘到中心云,再回到边缘,延时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需要去构建一个分布式架构,除了中心云之外,还要有边缘侧,甚至有设备侧的云计算能力。

2、数字可信和隐私,包括数字身份认可,以及数据本身的安全可控,甚至我们在很多客户要求里需要做到跨数据的联邦计算,就是你不知道这个数据是谁的,这个数据什么样,但我们要能够去计算它。

3、多云治理,现在整个民航行业在信息化层面发展是比较领先的,我们用到的云技术、云厂家非常多,对于多云的治理我们怎样去管理。

另外,即便我们只用一个云厂家的技术,它提供的技术形态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怎样综合,从业主角度去管理它,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4、原生安全。除了传统以防为主,到现在整个态势感知,以及大数据的预警、预测,这些是现在整个安全层面要去做的事,我们要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前就能够有预警,能够去解决掉这些安全问题。

5、行业应用的云化,举一个简单例子,现在所有服务民航信息化的开发人员大多数是90后、00后,他们的技术站已经进入到了云原生的技术站里,如果不仅如这个技术站,在外面是找不到工作的。

所以,我们的应用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云原生时代,所以整个行业的应用一直在往云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趋势是不可逆的。

以上是从回顾历史到展望未来,我们觉得未来10年云计算的一些关键技术特征。

我们服务了这么多交通行业、民航客户、其它行业客户之后,我们觉得我们在交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云技术支撑?总结了五个方面。

1、更安全。对于我们民航行业来讲,安全本身就是一个硬需求,我们还服务于这么多航司、终端旅客消费者,在安全层面是需要做到万无一失的。

2、更弹性。除了民航之外,我们还服务了一些工业、互联网行业,能看到一个现象,我们建设了大量系统,采购了大量硬件,这些硬件利用率都是不高的,CPU行业平均利率度能达到10%、20%已经很不错了,就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不是来源于我们本身的意愿,而是来源于传统的架构对这件事的影响。

所以,我我们未来是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弹性供给资源的架构,能够提高我们的资源利用率,降低IT成本。

3、更可靠。就是我们的应用不要中断,有了旅客返程高峰,有了大量促销之后,系统仍然能够运行。对底层架构来讲,要求我们要有一个高可用的架构。

4、更敏捷。我们现在云的技术是面向应用的方向,应用开发者不能要求他即懂应用开发,又懂底层架构,甚至还懂操作系统。所以,我们需要给它提供一个更敏捷,开箱即用的技术,能够让他们专注在应用的逻辑开发上。

5、更开放。我们现在的架构不要被一家供应商绑死,不要被一个技术架构绑斯,不要被一个硬件提供商绑死。所以,我们这种开放的架构是现在整个云平台需要去支持,包括一云多芯,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如国产的操作系统、国产的CPU等。

腾讯做了一整套的云计算技术站去支撑智慧交通行业对底层技术的需求,我们把它分成了这几层,每一层里我们腾讯整个技术链条都是比较完整的,另外也在全流程(从操作系统开始到最上面的应用)做到了完全自主可控。

同时,这样一套工具链能够去支撑构建一个非常小的边缘侧的云,到一个非常大的集团云,再到更大的行业云的完整架构。

现在“云”的另外一个大趋势是,我们需要去融合云、边、端,因为整个民航行业业务形态非常复杂,有稳态一直在运行的业务,还有很多敏态的业务,比如做机票的大促,应对旅客高峰等,还有边缘侧的业务,要去控制机场里的设备,要去监控各个航班的状态。

我们对云的形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求我们要把云、边、端三个层次的技术串联起来,这也是我们腾讯一直在做的,就是要去实现这样一个云、边、端分布式云的完整架构。

其实它是来源于我们腾讯本身自己的实践,比如大家每天都在用的微信,大家在北京发消息跟在深圳发消息,摇席经过处理的机房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边缘侧,在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机房,通过这样一个服务再汇聚到我们的中心侧,去实现比较丝滑的体验。

我们提供的这些云的计算能力大概的特性。

第一,开箱即用全栈云的技术,其实都是来源于我们腾讯自己的实践,比如现在主流的云厂商云技术都来源于它自己本身业务的积累,因为腾讯本身自己的业务就非常庞大,微信、QQ、游戏、音视频,其实我们是我们自己云的最大的用户,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能力,包含IaaS层、PaaS层、SaaS层整个的能力。

(看图)这张图上基本上列举了我们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工具链和技术站,去支撑大家去构建这样一个技术比较先进,自主可控的云。

另外,我们提供了一套安全架构来保证整个云、边、端云技术的整体安全,这些安全我们提供了从底层操作系统安全,再到中间健安全,再到最顶层的应用安全一整套的完整结构。

这些技术都是来源于腾讯自己的一些安全实验室技术,因为腾讯本身自己的业务是全球受到攻击最多的厂商,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技术能够提供出来,同时自己的安全实验室也一直在世界网络安全比赛,包括国内攻防演练去提供技术的保障和支撑。

分布式云的技术,我们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保证整个算力无处不在,调度无处不在,应用无处不在,接入无处不在的技术架构,这些架构核心除了支撑我们客户跑到我们云上,也在支撑我们腾讯自己的业务。

整个高可用的架构,从腾讯自身的云自己的基础来讲,我们提供了八横四纵高可用架构,在整个硬件级、节点级,再到机柜,再到可用区,再到地域,从IaaS层到PaaS层、到SaaS层,每一个中间健所有的横向、纵向都设计了高可用的架构,就保证了我们某一台机柜出问题,某一台机器出问题,到某一个IT机房出问题,甚至到某一个地域出问题,都不会影响云的技术的提供和运转。

第二,我们这样一套技术,其实是可以提供给我们的客户,帮它去搭建它自己的同城双活、统称灾备架构,甚至对高可用要求更高的时候要去搭建“两地三中心”、“三地五中心”、“多地多中心”的架构,其实在我们这样一个云上是完全可以快速搭建起来的,所以整个高可用架构的设计也是我们现在整个的特点。

第三,避免绑定,包括信创的要求,“一云多芯”去支持X86架构、RAM架构、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芯片等,整个一云多芯架构也是在同一个技术云平台上支撑。从操作系统开始一直到PaaS、SaaS整个技术是完全自主可控的,这也是我们现在在国产化信创方面的一些支撑能力。

最后,讲一个我们腾讯服务自己的案例,整个腾讯集团3年上云的案例。其实腾讯很多业务是诞生在云的技术之前的,比如QQ、微信、游戏,原来都是用的自己的架构,2018年推出了云计算之后,希望能够把我们集团自己的业务也完全上云,所以提出了一个3年上云的计划。

从2018年开始,3年之后基本上实现了整个腾讯集团业务的完全上云,现在所有新的算力增量都是跑在我们自己的云上的,当然我们还有几十万台老的机器同时也在运转,但新的增量都实现了上云。

3年之后,我们大概实现了5000万核的上云规模,现在一年整个采购成本和运维成本能够节省30亿左右。同时,这样一个云计算在我们自己业务严苛的要求之下,不断打磨我们的技术去提供给我们的客户。

最后,我们做完3年上云之后,一方面夯实了整个云平台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沉淀了一套方法论,所有的1+1+1,即一套上云的方法论+一个云原生的技术体系+一朵行业云,这些都来源于我们服务于我们大量的客户和自己集团业务去沉淀下来的技术和方法论。

我们现在行业的平均利率率比较低,腾讯自己资源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46%以上,实现了一个比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实现了我们自己要求的降本增效,同时把我们技术更好地提供给我们的客户,服务于我们民航信息化,服务于大量客户的技术需求。

我今天的报告大概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21101_1356423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