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潮集团能源交通行业部首席技术官 刘景志
浪潮集团能源交通行业部首席技术官 刘景志(张哈斯巴根/摄) 刘景志: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浪潮数字化转型在民航领域的实践与展望,提供给大家的可能不是一个产品或解决方案,是在数字化转型当中我们的一些观点建议。 提到数字化转型,民航信息化论坛我参加了五六年时间,每年都在做这样一些探索,我的标题叫“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民航的数字化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什么?目前有两个比较大的含义。 1、现在新的IT技术,包括云、大、物、移、智、链,在民航行业已经越来越多地找到了更多场景,不断在落地。 2、基于中国自主可控的政策,现在针对信创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民航行业也陆续发出了这样那样的指导文件,应该说现在这些文件在我们的行业实践里已经找到了越来越多落地的渠道。 在这个过程中,从智慧出行,从机场方面来看,对我们航空或机场数字化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我们逐步去看,从现在到2025年,到2030年,到2035年都有一些愿景出来,数字化其实是伴随始终的。 我们为什么提“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支撑数字化要求”,传统很多IT架构,甚至计算方式,对支撑现在航空数字化要求存在一些挑战。 第一,之前更多算力的需求和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应用要变得更加智能的话,对算力的要求需要有个指数增长,带来的变化是在很多业务应用中,以及前面专家介绍中都已经体现到了。 所以,我们提出要用计算的概念支撑现在民航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发展,这些计算要融合现有很多基础设施,要有很多的应用。因此,我们说传统的计算无法支撑航空公司数字化的整体需求。 现在都在讲生态,在民航行业里还存在一些生态相对比较离散的情况,是影响我们民航数字化产业进程的。举个现实的例子,我们和二所做远程塔台场景的时候,发现算法可能大学做的比较多,但在具体业务场景做的时候,从精度,再到软硬的协同,都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在做实践的时候发现原来做技术和应用相对来讲是有一些脱节的,做业务,更多是研究机构、科技公司做的,也拿不到太多民航的行业数据,这是我们行业的私有财产,但我们需要去了解业务,也要对业务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理解,当然整个民航行业也存在一些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相对缺乏,缺很多实践经验,所以整个生态也是制约我们现在民航数字化的一个很大的要素。 国家对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提的要求迫于眉睫,现在已经给出了很明确的时间表,民航行业前不久也发了新的文章去说这个事,在每年陆陆续续的中央表态里都提出了这样一个核心观点,关键技术我们要不了,买不了,讨不了,另外要加快国产自主可控的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基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整个民航航空数字化需要用到这些技术,如云、大、物、移、智在行业里要落地的很多场景我们看到了一些,甚至也落地了一些,有了这样那样的一些探索,有的相对比较深入了,有的还在探索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支撑航空数字化的话,还需要有一些更加明确的观点出来,不是提供某一个产品或方案给到行业各位专家,可能要提更多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民航信息化论坛经历了23年举办了二十届,信息化现在需要进化、需要演变,大家都在提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其实对我们客户侧IT部门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从原来的可能更多是一个成本中心,慢慢往服务中心,甚至价值创造中心转型,因为我们要支撑数字化转型,我们IT部门就必须做这样的转型,其实对我们客户IT部门挑战相对是比较大的。 从原来以技术为中心的运维模式转变成运营+运维的双驱动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价值创造对IT的新的需求是显而易见,不仅仅是原来传统人员的需求变化,从经营模式上,从管理方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整个航空数字化的整体思路,这也是这几年我们在民航行业做了很多实践之后提出来的一些观点。 第一,更多是开放的架构,避免被某一个厂家去做绑定,比如技术路线上,要选开源的架构,向上向下保持开放。 第二,分层解耦,大家都提IaaS、PaaS、SaaS,这个概念里面我们提的要通过分层解耦,各个细分细耦是可以在总的体系规划的指导下各自分别进行建设的,我们要提供这种可能性,也方便了后面的扩容升级,这种分层解耦也是很多用户之前和现在面临的一个实际的需求。 另外一个点大家都在提昨天听某个业内的专家说了一个概念,云推是一切,云需要优秀底层的IaaS,需要一个稳健的IaaS,需要一个稳健的云,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提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一云多芯,路线要是灵活的,要支持除了传统的原来的以intel为主的X86的架构,也要支持包含现代的各种信创的各种路线,目前在国内来讲,各种信创的路线是多样的,国家也是允许百花齐放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所以我们提一个一云多芯的路线,整个路线还是灵活的。 另外其实算力是多元化的,原来我们很多传统的数据中心的算力基本上都跑到CPU上,以CPU架构为主,现在不止是CPU了,还有各种异构的算力,包含了高性能、GPU还有很多用LBGA做仿真计算的各种算力的计算,其实陆陆续续都在出来,所以我们提多元算力,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做更多的选择。 另外我们在所有的基础上要做统一管理,兼顾三方的,所以,对于所有的异构资源是能够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要允许在民航行业里面做一定的定制开发,因为民航行业有它自己的国际化属性,一些封闭性的属性,这些是要根据行业的需求做一些定制开发的调整,针对现有的系统包括对第三方的系统是要有开放的接入管理的,这是整个我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支撑民航数字化过程当中我们提的一些整体的思路,稍微展开来讲。 首先,我们提分层解耦平台+生态的概念,打造航空的行业云的平台,底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IaaS,当然功能上要持续演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底层的硬件大家都知道,现在X86,3年-5年就要做生命周期的更换,云现在符合实际的需求,但是3-5年之后,你要对这个性能做完善吗?你的稳定的IaaS层面允许做平滑的升级吗?或者说相对的技术路线是有更开放的选择,这是我们很多用户不断在问我们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在IaaS层面,第一要稳定,第二还是要开放,很多功能也是可以持续演进的。 在PaaS层面一定是融合的,IaaS层面强调稳定的话,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用户的PaaS是由某一个厂家提供的,它一定是百花齐放的,而且PaaS层面涉及的更是多元化,是任何一家厂家都无法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在里面提的融合的概念,各个不同的PaaS的能力可以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这个需要用标准的接口互相开放,互相兼容,包括他们互相之间对底层的IaaS都要做开放融合。 当然DaaS层面是标准统一,因为数据方面的东西是可以做一些统一的标准的,在SaaS层面,前面很多行业内的专家也都讲了这个是要持续创新的,我们很多业务的创新就是来自于SaaS层面客户说的不同的需求提出来,我们提了很多创新层面的概念,所以整体上提了分层解耦和平台+生态这个概念,而且生态这个概念重点还提一下,这几年我们提了一个观点,我们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元脑生态,这个不是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解决方案,这个其实是针对产业数字化提出来的一个生态计划,我们这里边提供的技术引擎的理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我们的一个用户提出来要在他的财务的系统里边,大家都知道报销系统,不知道之前大家是怎么样的,我们报销基本上都是自己把那个报销单一个个的审核,现在要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实现自动化,在这里边我们其实当时是寻找了业界最好的财务的做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现在提供了两三个给客户选择,甚至是到了用户那边实际体验了之后,我们才把最后这个方案确定下来,这就是生态发挥的作用,生态繁荣起来之后,更多的提左手合作伙伴和右手合作伙伴,左手可能是技术型的,右手更多的是能力型和战略伙伴型的,可以解决落地的问题的。一个是有技术,一个解决落地,这个是我们这种IT的公司更多的和行业内的SV做结合的时候所产生的效能,我们能把更多的生态的能力融合在一起,能解决原来很多生态孤岛的问题,不断的把已经兼容完、适配完甚至是已经优化完的很多方案提供给用户,用户到时候直接选择,甚至提案好了以后选择最佳的一个方案就可以了。 另外针对航空行业有很强的国际化属性,有自主可控的属性,在做自主可控的时候,其实我们碰到的难点应该比一些传统行业要更大,是因为国际化属性是民航行业一直坚持的特点,而这个里边我们现有的很多应用软件都是基于国际化来开发部署的,甚至很多软件都是国外的,还有很多都是十几年前做的,这个系统升级其实挑战很大。相比于其它行业,民航行业里边占比很高,有很多很高的占比,这里边的应用软件基本上都是国外的,甚至十几年前开发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做自主可控的时候要怎么做,这里边框架也多,平台用户操作,数据共享接口都不统一,五花八门的。 这里我们提了整个民航的数字化其实是要考虑兼容利旧的,这几年在落地的时候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要满足持续演进、平滑升级的作用,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走了一些坑,就是解决怎么把十几年前的航空软件跑到现有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架构上,所以我们提了一个针对航空国际化的要求,那就是兼容利旧、持续演进,可以平滑升级。 当然另外一个观点,我们提供一云多芯,从多路线能够构建整个航空信创的生态,可以是云,但是底层的硬件资源是允许利旧的,去异构的,是多元的各种架构,不管是现在的X86架构还是ARM架构甚至是龙芯其它的架构,在这里边都要有一云多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实现跨云迁移,可以将云中心的A中心的应用迁到B中心去,实现多云的融合。 另外这个里边有一个实践,简单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是我们去年跟国航做自主可控建设的时候一个实践,其实它要解决很多自主可控的问题,不同底层的硬件是多架构的,上面的数据库、中间件各种要解决起来,其实这个挑战还是很高的,这里边我们提的观点,前面的自主可控、一云多芯整个生态其实是一个更好的体验,这是满足对现有系统往信创体系上做测试、做验证的一个平台化的要求,包括迁移过程当中的各类问题,证明了整个生态要解决的话要保证稳定性、可靠性,是得到了客户的初步的认可的。 我大概的内容就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