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数字化产品事业部产品总监 浦黎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数字化产品事业部产品总监 浦黎(张哈斯巴根/摄)

浦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好!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第二十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我的演讲题目是《助力旅客便捷出行,加速数字机场新基建》。

为旅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优质的出行服务,始终是我们民航发展最根本的目标,同时也是我们中国航信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过去20多年中,航信围绕着旅客的出行不断推出了我们新的产品、新的解决方案,助力我们民航旅客服务的发展。我们在2000年推出了中国第一张电子客票,到2007年中国成为了全球首个100%电子客票的国家,在2017年航信推出了航信通全流程无纸化通关解决方案,打通了我们整个民航无纸化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在2018年我们构建了一个航班协同化管理平台,为整个机场的运营、整个地面服务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系统支撑,在2019年我们基于行李跟踪需求,为行业搭建了行业性的一个行李跟踪的全流程平台,当前已经支撑着全国行李跟踪系统,并且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得到了民航局官方认定。

在2020年我们又搭建了终端旅客服务平台,为行业的跨行终端提供平台化的服务,针对于机场的生物识别应用为机场搭建了航信OneID的机场服务平台,用我们的生物识别技术为整个民航旅客便捷出行来赋能。

包括我们在民航局、公安局整个指导和带领下,提供了差异化安检的整体方案。在2021年之后,航信又分别在我们智慧机场的中台、全国机场的共用旅客服务平台,以及数字孪生等不同方面进行着我们的探索,进行相应的努力。

技术现在正在飞速的发展,新的创新不断用心,民航旅客的出行方式当前正发生着巨大变革。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认为当下几个比较重要的旅客出行方面的创新场景。首先,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对生物识别来说,在民航出行中最早使用生物识别技术的是我们安检场景,安检验证柜台,辅助安全员在安检验证柜台进行旅客头像和身份证照片的比对。

由于这个场景和功能确实能够大幅度提高我们安检人员比对的效率和比对的质量,航信在2017年大概投入了2个亿左右的成本,在全国进行了全国航信安检信息系统功能的大的升级,可以说这个升级大大提高了行业生物识别应用水平。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发现越来越多场景都希望能用上我们的生物识别技术,能得到生物识别技术的赋能,包括自助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登机、航险等各种各样的旅客服务,生物识别技术能够为这些旅客出行场景提供赋能。

如何才能把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平台化和能力化,让所有需要的场景都能够很方便、很便捷,并且合规地用上这项技术,为此航信推出了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一个OneID平台,为机场提供了一整套生物识别解决方案,在为机场相关产品赋能的同时确保相关数据安全和合规,并且现在大概在十多家机场投产上线,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第二个场景,行李全流程跟踪、行李的增值服务,由于行李托运、行李错漏引起了旅客焦虑和投诉,应该说是整个民航旅客出行服务的传统痛点和难点。

IATA在2013年就发布了753号决议,并且在2018年整个决议正式生效,使得我们基于RFID整个行李跟踪全流程解决方案成为了一个行业发展的共识,可以说为行李整个服务指明了技术大方向。在这个方向明确以后,如何实现753号决议所规定的相关功能和即有的相关能力,在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航空有不同的方式。

在中国民航局的统一指导下,中国航信搭建了一个统一的行李跟踪服务平台,即航易行行李跟踪平台,并且基于一标两端基础架构和体系,建立了中国民航的行李全流程跟踪应用系统,并且以统一、开放、共享、高效的方式正在为我们整个中国全流程跟踪提供平台化的支撑,并且正在成为全球民航行李跟踪实践的标杆,可以说中国在执行IATA753号协议过程中提供了一个中国的解决方案。

在行李跟踪的同时,围绕着行李服务我们正在联合机场、航司以及相关参与方共同探讨行李门到门的增值服务,我们相信以新技术为推动,以开放合作为理念,多方协作共建的民航旅客行李服务体系将为民航旅客带来一个全新的服务体验。

第三个场景,中转服务,即是我们民航旅客出行服务当中深入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民航的一项特色服务,比如我们的公共交通、铁路交通并没有中转服务,但同时也是民航旅客出行的一个传统痛点,从民航中转流程来看,往往分为两种类型。

1、以航司为主的属于连乘中转,能够为相应的中转旅客提供全流程服务。

2、由旅客来分段购票,自行来进行中转衔接的中转。

根据统计,采取第二种模式占整个旅客中转量的70%左右,就是说大概有70%左右的旅客并没有享受到一票到底全流程的中转服务,这些中转旅客可能在中转的时候面临着中转流程复杂,时间不可控,航班衔接焦虑等。

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民航局领导和推动下,航信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围绕着整个中转识别、行李直挂、离港值机、机场中转保障能力的稽核等关键环节为中转旅客提供了一系列全流程服务,减少旅客中转时间,提高中转效率,大幅度提高旅客中转体验。

我们相信在民航局指导和推动下,在各个机场和航司的努力下,跨行中转旅客服务并将飞速发展,全国一张网干支通全网连的中转旅客服务必将建立并不断完善,为旅客中转带来更多的便捷,并且成为一个即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创新的中国民航服务的闪亮品牌,中转服务可以说是我们基于中国的一个特色进行的从业务到场景上的创新。

第四个场景,是我们围绕旅客出行机场旅客线上服务和精准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线上已经成为我们人们获取各种服务的重要渠道,极大地促进了我们服务的触达力和感知力,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机场是民航旅客出行流程中最重要的服务提供者之一,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实现机场线下服务的线上化,是智慧机场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航信现在正在利用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基于以往成功的实践经验,围绕着旅客出行的全链条、全环节打通各种数据流程和系统壁垒,为机场提供完整高效的线上服务化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正在利用人像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基于合规的旅客授权,为机场提供一个面向旅客的精准服务能力,这些能力的整合,我们认为将对未来机场旅客服务或机场全流程的出行服务提升带来全新的变革,旅客的出行会有全新的不一样体验,在未来我们认为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和数据不断推动机场旅客服务的飞速发展,不管是业务创新还是流程创新,机场内各个系统业务数据部门组织之间业务和服务正在前所未有地相互关联起来,从值机到安检、再到登机,再到整个航班保障的各个节点,旅客出行相关环节之间的协同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技术和数据正成为机场内旅客服务的一个基础底座。

基于这个底座,机场正围绕着场内业务和服务协同构建自己的旅客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机场间、机场与航司之间、机场与相关民航司之间的协同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类似于跨行的中转旅客,需要一些跨机场的数据互联、流程衔接、业务协同、服务贯通的创新型旅客服务业务,对我们未来民航旅客服务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不但需要做到机场内的协同一体化,也需要做到跨机场的协同一体化。机场内和机场间的数字化协同将真正为旅客的便捷出行和增值服务提供重要的平台技术支撑。

机场数字化和协同化,当前数字孪生机场已经成为了机场数字化和协同化发展非常重要的探索方向,随着机场云平台,我们5G融合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新基建的快速发展,数字孪生机场的前景已经开始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数字孪生机场将实现对机场状态的前数字化感知,并基于大数据、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智慧化分析,实现可视化的呈现,并且实现协同化的管理,最终实现对机场运行和服务状态的全面可感、可视、可控、可治,数字孪生机场的建设,将为民航旅客出行服务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也将带来无限的发展可能。

中国航信正利用我们各种先进技术,包括物联网、3D可视化、AI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探索涵盖机场运行、服务、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全要素管理模式,构建数字孪生击沉整个解决方案,提升机场保障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我们相信便捷的旅客出行服务是民航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而数字化的发展是民航的未来,是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技术和物质的一个最重要的保障,民航在不断地围绕着我们旅客出行服务以及机场和航司的数字化建设不断创新,为民航的数字化提供方案。

最后,航信也将秉持着开放合作态度,与航司、机场以及各类系统供应商共同合作创新,推动民航旅客便捷出行,加速民航数字化建设,脚踏实地,笃行自研,和大家一块以创新驱动发展,共建智慧民航。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21101_1356408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