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科学家技术研究院航空运输所通航室主任 张兵
通航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18年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趋势良好,通用航空飞行94.1万小时、在册通用航空器2415架,同比增长12.4%、4.7%,单个通用航空器作业量增加;新增颁证通用机场126个,通用机场网络加快形成;实名登记无人机28.5万架,商用无人机小微企业达4143家,运营无人机5.3万架,无人机经营活动37万小时,无人机物流配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在农林植保、电力巡线、航拍摄影、安全防护等领域快速发展,服务领域快速拓展、服务能力加快提升,成为通用航空产业升级、生态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引领全球民用无人机发展。民航局出台《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等82项政策,加快推进“放管结合、以放为主”改革,卫健委、应急管理部加快推进航空医学体系、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顶层规划设计引导能力快速增强。
存在问题:一是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显著,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二是“起飞落地难”没有显著改变,飞行不便捷抑制市场需求;三是多数地方发展雷同,没有发挥比较优势;四是多数企业创新能力弱,商业模式亟待变革。
重点政策
民航局印发了《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是行业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四个一”工程,构建一套分级分类清晰、适应于通用航空发展特点的规章,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精简高效的监察员队伍,建立一组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管理机制,建设一个集网上审批服务、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管理信息互联互通、行业信息公开共享等一体化一站式综合监管平台,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我国通航发展起步阶段相适应、有别于公共运输航空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分类监管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政策实现“三破三立”和两个促进:破除套用运输,建立完整独立通航体系;破除部门隔阂,建立紧密联系;破除单纯管制,建立管理服务;加快促进大众消费、民生保障发展,加快促进空地一体化的可靠便捷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通航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
主要包括通用航空管理改革创新、通用航空公共服务新体系构建、通用航空新消费模式变革等方面。
第一、重庆市围绕通航服务改革与创新取得进展。一是探索飞行服务站建设运营机制,重庆通航集团与上海615所合资建设重庆飞行服务站,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二是简化通用机场审批程序,取消立项环节,直接办理项目可研(核准)审批,并将可研(核准)评估与行业审查合并,一次申报、一次评估、一次批复;三是建立支线机场与通用航空资源共享机制,统筹规划,共建共管。
第二、四川省引领低空空域“便捷使用”发展。四川省成立了由军队、民航及省直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建立“军地民”常态化协调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实践,务实推进改革。一是借鉴世界通航飞行主流模式,实现“管制飞行”向“低空目视自主飞行”转变,由驾驶员根据飞行情报和气象信息,自行判断飞行条件,自主执行飞行任务;二是将低空协同管理空域设为非管制空域,飞行活动无需审批,飞行前1小时通过网上、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报备即可;三是以通航用户需求旺盛且军民航飞行高度密集的成都平原为突破口,推动小散空域连点成片、孤立空域互联互通;四是打造运行服务“新平台”,采用ADS-B 、甚高频通信组网、“互联网+、大数据、网格化”、移动5G、北斗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形成“云网端”架构,为通航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三、公共服务“政府+企业+社会”发展模式深入推进。目前国家应急管理部在推动建立国家应急救援航空体系,核心思想是一个中心、三支力量、一张网络。一个中心是建立全国的航空应急救援管理中心,三支力量是将森林消防直升机支队打造成航空应急救援拳头力量,建设南北方航空护林总站为航空应急救援常规力量,建设社会性航空应急救援支持力量,围绕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地区建设全国航空应急救援网络。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布局国家航空医疗救援基地,第一批北京和上海航空医学救援基地取得良好成效。
金汇通航成为“政府+企业+社会”公共服务龙头企业。一是与二十多个省(市、区)应急管理、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快速联动机制,与一千余家医院及急救中心建立24小时绿色通道、空地一体综合救援协作机制,成功救治高速公路事故、自然灾害等伤员;二是与人保财险创新推出365元/年/人等服务卡商业合作模式,积极推广会员制业务,努力打造成为“人人用得起的空中120”,解决航空医疗救护用户成本高的长期痛点。
第四、短途运输网络化加快形成。内蒙古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新疆通航公司等企业已在区域内开通了短途运输航线13条,累计载客1.4万人次。乌拉特中旗通用机场通过完善销售环节、设计联运流程等,将通航短途运输融入航空运输大网,与携程网合作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协同售票,初步构建了“通用+支线+干线”的航空运输“全网通”模式,实现通航短途运输网络与运输航空网络融合。
第五、航空运动“大众化”网红传播。紧扣大众消费市场“单次消费不高、消费频次高”特征,打造契合用户消费水平、丰富多元、趣味性高产品,走出一条市场进入成本低、受众面广的发展道路。许家崖飞行营地核心区投入仅5000万元,1个月建成后开始运营,通过举办3次节庆活动,为本地带来5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覆盖半径200公里范围、3小时车程所在区域,使航空运动开始成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休闲健身和旅游项目。
第六、“航空旅游+”拓展产品广度和深度。通过将航空旅游与其他相关业务有机结合,解决了因客源波动带来的单一低空旅游项目盈利难的问题。新疆阿勒泰、陕西壶口瀑布推出“短途运输+观光旅游”服务,一方面解决了偏远地区交通滞后的痛点,节约旅行时间,提升舒适度,进一步促进航空旅游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延伸旅游产业链,“边玩边走、边游边行”成为趋势。宁夏盐池以“航空旅游+休闲运动+科普教育”模式发展,已成功举办三届以高空跳伞、飞机体验、青少年航空科普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航空嘉年华活动,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消费市场,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