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西北子集团西安分公司副总经理 耿永超

 

推进GBAS新技术应用,助力智慧民航运输系统建设

 

耿永超:智慧民航里除了给人服务以外,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的飞机、我们的运输器更需要智慧,只有飞行器的智慧才能有旅客的舒适以及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我主要讲四个方面。

传统上一个飞机飞行阶段从起飞、降落的整个过程,是在一个机场提供一个导航的解决方案。从这个图可以看到,现在大家对卫星导航比较熟悉,定位已经很熟悉了,卫星可以做到10米的定位,大家平时如果有目视的监测下觉得它的定位还是挺好的,但是有时候发现在有些地方它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是受到影响的。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民航在整个运行阶段的过程中,在飞行以前它的定位中也就是10米的精度只能满足定位精度,但是刚才提到它的安全性、完好性会有影响,所以我今天讲的就是GNSS怎么提供一套服务。

简单说,纯粹的GNSS给民航现在提供不了一套导航解决方案,比较增加一套增强系统,但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增强,一种是外部增强,我这块说的是增强手段里,我今天提的就是在机场怎么提供一套增强系统,使飞行起降和着陆更安全。

除了卫星导航, 我们还需要地面部署一些设施,另外地区配备必要的机载设备做处理。这个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采集信息做处理,然后对空提供在高精度的位置以及辅助航道,然后提供相应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给飞机提供一个数学的起降引导的一条航路。

简单来说,从右边的图看出来飞机在起降过程中有平飞,有下滑再有拉升然后再有斜降,有卫星导航的话我们可以给飞机定一条最优曲线,就是飞机在最节省油的条件下平滑向上。上面那个飞机实际上CDO那条线可以用卫星导航实现它。另外实际传统的着陆系统是用无线电信号直接产生合成一个空中线路,这条线路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从右边可以看出来用卫星导航它是用数学定义它的近境航道,只要飞行器能够安全运行,它都能够走相应的路。

技术性的我就不详细讲了,实际上卫星导航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能够利用纯GPSL1能满足Ⅰ类的着陆,简单来说飞机可以达到60米全自动着陆,实际上这个技术还在发展,当然我们最近验证的技术实际上是飞机可以从整个下行过程中一直到地面甚至到跑道,一直到L型道整个的运行都是全自动的。因为卫星导航采取技术以后,第一缩短了进近路径,第二是提高了安全性,由于它把原来的信号是用空中的模拟信号转成了数学化信号,使得精度和安全性提高了。

这里涉及到大家更关心的航空公司关心一个是进近增加了,另外节省了飞行时间,也就是单次进近节省大约3分钟的时间,从环保的角度、效率角度都有所提高。这套技术目前国际上虽然有接近100个机场已经实施,但是真正的投入运行目前拥有10个机场正式对外公布程序。

中电西北一直致力于给飞行器提供航空导航的解决方案。我们给航空提供这套服务第一强调安全,所以随着GPS早早出现,但是我们的研究历程是很长的,从2006年开始就做这一套技术。2006到2008年做了GBAS试验床;2006到2010运营单纯GPS怎么着落;然后2011到2015南结合北斗、结合GPS伽利略的加放做方坪如何提供服务;2016年开始机场已经可以运行的基础上正式给民航提交取证。现阶段这套系统也就是历时接近20年,这套技术基本达到成熟,目前民航已经做完合格审定,并且用客机在天津机场做了两次验证发行,即将发证。在这期间一套国产化的技术实际上除了做试运行,我们还建了许多的标准用于支持技术要求。

现在我们等待中国民航取证,明年年初准备在首都机场试运行,我们期待这个系统。谢谢。

 

【PDF】推进GBAS新技术应用,助力智慧民航运输系统建设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191030_1284290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