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巴西航空工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关东元
IFLY:截至目前,巴西航空工业在大中华区的机队规模如何?特别是公务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
关东元:巴航工业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有两块业务,一个是支线航空业务,一个是公务机业务。到今天为止,巴航工业在中国市场共获得224架订单,而且已经向中国市场交付了166架飞机。在这166架飞机当中,32架是公务机。在支线航空方面,巴航工业取得的成绩更加显著,我们在中国支线航空的机队当中所占的比例将近80%。事实上,巴航工业进入公务机领域的时间并不长,成立独立的公务机板块也不过10年时间。经过10年的发展,巴航工业公务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目前,在全球60多个国家,有超过1000架巴航工业公务机在役。巴航工业公务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成为全球公务机主流制造商之一,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市场定位。支线飞机是巴航工业传统的核心产品,支线飞机要求性能可靠、维护简便、运营成本低廉。巴航工业把这些要素像DNA一样植入到公务机的生产中,使得巴航工业公务机的产品具备除了高科技、高性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可靠性高。在中国市场上已经交付的30多架公务机均具备这些特点,因此巴航工业的公务机能够在短期之内取得今天的成绩。
IFLY: 胡润发布的2016年中国公务机报告里提到,中国百富榜前100名富豪中,有32位超级富豪拥有公务机,其中24架是超远程公务机。您怎样看待中国买家对大型公务机的偏好?同时您怎样看待中轻型公务机在中国市场上的应用前景?
关东元:对公务机的不同需求是与市场的成熟度相关的。前几年,中国公务机市场爆炸式增长,很多客户只是求大、求超远程,有一种从众心理。今天的客户更加理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飞机,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市场对于中小型公务机有很大的关注度。有些客户跨洋飞行的需求不多,主要在区域内进行飞行,那么中型飞机就更加适合。这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体现更好的环保理念,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排放。在过去的几年,我们向中国销售的飞机基本都是大型或者超大型飞机。但随着市场成熟度的增加,客户越来越理性地消费,他们已经关注到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巴航工业齐全的产品系列正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IFLY:中国公务机市场出现的一些公务航空APP,推出了品种更丰富、价格门槛相对较低的公务机产品和服务。您认为向大众消费靠近能否成为中国公务机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
关东元:大家对公务机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公务机本身就是接触大众的,相当于地面交通工具中的出租车,而航班飞机就相当于地面的公共汽车。乘坐公务机并不是奢侈品的象征,而要回归“公务”二字,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那么通过“互联网+”等新的消费体系,就像地面上的打车软件,把空中运输通过平台进行网络销售,我认为这会促进整个公务机进一步走到大众百姓之中。作为公务机的制造厂家,我们只关注两点:好的产品质量和好的服务质量。
IFLY:有人说公务机占据了普通航班的时刻,作为制造商,您怎样看这样的言论?
关东元:关于公务机占据航班时刻,我想在路面交通上,出租车也占据了道路资源,但不能说只能有公共汽车而不能有出租车,所以,同样也不能说只能有普通航班而不能有公务机。公务机的存在,很多时候是由于有些航线上没有定期航班,比如晚上十一点我需要飞去某个城市,或者有的航线每周只有两三个航班,如果企业或个人有紧急任务,普通航班就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公务机应该作为大众航班的一个补充,就像地面交通的出租车与公交、地铁一样。
IFLY: 在今年的ABACE期间巴航工业预测,未来10年,中国需要800架公务机,占到全球市场需求量的9%。这个数字相比巴航工业此前的预测,应该是适当调低了预期,您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关东元:这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2015年,中国的GDP增速是6.9%,比以前双位数的增长确实有明显的放缓,我们也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速度来调整我们的预测指标。但我本人客观地认为,我们的预测还是比较保守的。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个数据来分析:中国今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截止到2015年年底,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中国共有公务机450架左右。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有喷气式公务机1万架左右,差距是很大的。我相信,中国GDP的总量在5年或者10年会超越美国,如果中国达到和美国GDP总量一样,中国的公务机才几百架肯定是非常少的。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增长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