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机场:印刻在时代中的浩荡奔腾
2022-12-01 20:04:00 来源:中国民航网 T 大T 小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张馨元 报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1958年刚刚成立的中国民用航空赤峰站,在历史的车轮中开始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如今六十四载风云翻卷而过,沧桑巨变映现无数辉煌,历历在目的是一代人的风雨兼程,心中不灭的是一代人的岁月峥嵘。有道是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今天,要跟大家讲述的不只是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的是一代代奉献在“人民航空为人民”第一线的赤峰民航人们,是一代代绽放在赤峰机场发展事业上的前行者们的故事,讲述的是正乘着时代的东风迎风奋起的赤峰机场的故事,是你我在潮头登高望远,且看无限风光的故事。
2021是我参加工作来到赤峰机场的第五个年头,又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作为机场公司党群助理的我接到了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安排各成员机场拍摄《光荣在党五十年》视频的任务。起初,我并没有觉得这会是一次多难忘的经历,也没有想到会是让我在面对今后工作中埋下艰苦奋斗信念种子的一次任务。当我第一次看见略显斑驳的墙壁,第一次看见满是枯藤的墙角,楼牌上的“民航楼”三个字让我内心不禁升起一丝激动与炽热,那时我才明白我看到的是赤峰民航辉煌历史中的沉淀。走上有着儿时回忆的步梯楼,我见到了我今天的采访对象,时任赤峰民航站经营科科长的李富老爷子,在这名老党员、老前辈的口述中向我讲述了他们那一代人的艰苦岁月。
早在民航站时期,机场的保障条件非常简陋,飞机起降使用的是简易夯土跑道,也没有助航灯光,每当有飞机降落时,全站人员就要全部出动,要提前沿跑道两侧摆好马灯,方便飞机降落。最重要的是,当时全站上下只有17个人。可以想象,那时的航班保障任务有多艰难。每当有过夜飞机保障人员立刻转变身份,摇身变成航空器监护员,整夜轮流执行监护工作,直到航班载客起飞,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裹上再厚的衣服也抵挡不住刺骨的冷风,保障结束后围在火炉旁好久才能缓和。除了一线保障人员,民航站行政人员也不遑多让,在有航班保障任务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的赤峰民航站坐落在赤峰西郊,当地村民为了出行方便,经常横穿跑道抄近路往来市区。每当飞机起飞降落前,行政人员就化身交通指挥员提前到跑道两端拦住过路的村民,封闭公路,维持现场秩序,有的村民不听劝阻,为此工作人员常常因此喊破了嗓子。不仅如此,民航站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也相当艰苦,住的是土坯房,航站职工甚至在自家院子种植蔬菜保障生活。虽然生活工作条件艰苦,但是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满怀激情地想把民航站这个集体搞好。能加入党组织是他们毕生的荣耀和追求,都拼命地争取入党的机会,谁要是先入了党,那就是最有出息的人了。采访快结束的时候,老爷子时而望向窗外,时而低头不语,老爷子看着我说:“时代不同了,现在你们享受的都是最好的东西,条件比我们那个年代好了不知道多少啊,我那时候就想着有一天能中奖了挣个一百万,我先捐给民航站!”当我走出民航楼,看见街道上奔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当初抬头看向广阔无垠的天空,这时的我忽然明白了,是啊,他讲述的是他过往的青春,是他们那一代人心中永恒的信念,讲述的是中国民用航空赤峰站的灿烂春秋。
2017年是我入职的第一年,那时的我还未褪去在学堂的稚嫩,可能与大多数人一样还没能那么快融入赤峰机场这个集体,大都是对民航业的好奇和对未来工作的憧憬罢了。这一年正值赤峰机场高速发展的时期,那时正参与一线消防监护工作的我每天平均要保障二十班以上的航班,虽然疲惫,但也算过得充实。时常与都是刚刚进入机场工作的同事们,说说笑笑,畅谈人生的理想与未来,也算人生一幸事,身边的同学、亲戚偶尔也会因此送上几句对我工作的羡慕。但那时的我还只是认为这只是一份工作罢了,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入职两个月后,我开始负责队里的新闻宣传工作,无意间一篇名为《赤峰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的通讯稿件引起了我的注意,也是在那时候我真正去了解了这个麒麟山下的赤峰机场,真正了解了那个发生在锡伯河畔,那个玉龙飞天破百万的传奇故事。
2016年,赤峰机场经过58年的风雨历程,终于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这样绚丽成绩的背后,是无数赤峰民航人不断辛勤努力付出换来的结果。自2008年转场到2016年旅客突破百万短短8年时间,赤峰机场各类保障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经历了一次次华丽的转身。当时,新航站楼设计旅客吞吐量仅为27万人次,而赤峰机场在转场后的第三年旅客吞吐量就达到了设计容量。在随后的几年里,赤峰机场保障压力不断增加,2012年39.5万人次,2013年66万人次,2014现88万人次,2015年98.7万人次,直到2016年突破100万人次,机场进入超饱和运行的状态。
虽然顶着饱和运行的压力,但机场公司上下一心,仍然在做好旅客服务工作上下足了功夫。机场公司立足"真情服务",深入开展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制定了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服务管理规范,面向社会公布了服务承诺。联合各驻场单位成立了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搭建了航班保障、服务旅客的有效平台。持续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整治工作,通过优化保障流程、提高信息通报效率,提升航班延误处置水平。完善了服务设施,增加了候机楼蒙语广播、蒙语标识…………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机场的服务品质。配合集团公司落地呼赤快线,使呼赤之间航班平均每天达8-10班,积极引进多家航空公司,采取竞争机制,使机票价格日趋平民化,颠覆了赤峰市民的传统出行方式。"高频次、多机型、低票价、多时段"的"呼赤支线快线"方便了广大旅客的出行,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安全、便捷、经济的航空服务。看到这里的我,不禁感叹赤峰机场的飞速发展,五十八载时光,如白驹过隙。回望走过的奋斗历程,赤峰机场公司一路披荆斩棘、矢志不渝。从2007年旅客吞吐量5万人次,直到2016年一举突破100万人次,一连串跳跃的数字,印证着前进路上闪光的足迹。发展初心不改,百万空港梦圆。这是几代赤峰民航人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的结果,更是民航上级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风雨一甲子,弹指谱新篇,刚刚入职第一年的我心底不由升起了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正因为我置身其中,也因为机场未来的精彩我正参与其中。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时间转眼来到了我入职的第五个年头,这时的我对这份民航事业满怀激情,内心满是对时代的憧憬。转眼间,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赤峰机场再一次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这是我亲眼见证赤峰民航历史的重要事件,经过近三年的建设,赤峰机场改扩建工程终于顺利完工。为确保安全、顺利、有序转场,赤峰机场上下同心,精锐尽出,誓要打赢这场关键战役。机场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各工作组组长,全面领导转场工作。为了完善转场方案,机场公司组织召开数十次交流研讨会,把工作的着眼点在于转场后航班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机场公司先后组织完成了各类业务培训数百人次,3次综合模拟演练和数十次专项演练。机场公司领导和各专业组成员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航站楼,从小到为参加演练的每一组旅客设计制作流程与行程单,大到转场工作方案的制定、新航站楼转场演练、启用的组织,候机楼内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一次次的现场勘查和模拟演练中,赤峰机场转场方案经过数十次修改,终于在转场前一周完成了最终方案。
转场筹备期间,我突然感觉到自己身上肩负的是历史的使命,也是一代代民航人的期盼。机场公司全体员工主动加班,利用休息时间到新航站楼学习设施设备使用,进一步熟悉新环境新系统。机坪运行保障部对机坪设施设备摆放、特种车辆行驶路线、飞机停机位及滑行推出路线等内容进行反复现场测试;消防队积极对接消防系统工程,组织消防员熟悉新航站楼及周边区域的地形、行车路线,了解消火栓、水源的位置等情况,做好消防监控设备操作培训;安检护卫部不断尝试最优人员配置方案,反复验证设施设备状况、证件办理、绿色通道设置等问题,只为保证转场工作万无一失。8月19日夜,经过一夜的紧张工作,赤峰机场顺利完成转场搬迁工作,新航站楼于8月20日顺利启用,各类保障设备、设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8月20日,赤峰机场新航站楼顺利启用,广迎四方宾客,开启了赤峰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新纪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运行14年的赤峰机场老航站楼带着曾经的辉煌和荣耀载入史册。九万里风鹏正举,千帆竞百舸争流。风不停,帆竞渡,赤峰玉龙机场将沿着新时代的伟大航线破浪前行,一座完美大气的现代化空港正承载着地区航空发展的使命,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2022年10月15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顺利召开,赤峰机场公司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员工收看了大会开幕式,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部署,为我们做好民航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坐在电视机前的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赤峰机场一代代民航人的过往和赤峰机场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是啊,我们要在党中央、民航上级的领导下,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要满怀信心踏上新征程了。我们这一代民航人,是与新时代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不变的是“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来吧,让我们这一代民航人沿着历史的轨迹,勇立潮头,勇挑重任。来吧,让我们这一代民航人传承着前辈的理想,登高望远,奋勇前行。就让我们成为这新时代的弄潮儿吧,去激荡浪花一朵朵,好风凭借力,同我上青云!
责任编辑:jinjie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