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动讨论
互动讨论 主持人:感谢五位嘉宾,刚刚听完大家的分享介绍,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加大新基建的投入,对于行业的行业化和电子化升级都有至关重要作用,所以请为各位嘉宾,在本单位的“十四五”有哪些新基建的亮点和布局,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郑颖尔:我们在之前的两个月里跟包毅司长那里密集讨论了关于民航的新基建,我们可能更多地响应五中全会所提到的科技上的自立、自强,更大地加强对于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对现有的数据的应用挖掘,进行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相关开发产品和系统平台的推出。 赵仙:新三华相信未来的融合大交通发展,就是将我们的智慧机场、智慧地铁、智慧铁路智慧高速融合在一起,这四者都将以智慧机场为核心,因为当我们每个旅客,下车之后换转乘会上高速,以机场为核心融合大交通,我们认为是未来一个智慧机场演进方向,或者是一个发力点,我们有信心认为,未来以智慧机场融合大交通将是大势所趋。 景鸿理:简单来说,现在数据安全法、个人隐私保护法等等新的法案出来,天融信集团要做好整个网络层面整体层面的防护,做这方面的布局。 同时,还要做好基于信息、大数据在数字世界对于数据的防泄露,数据的安全治理,数据的保护进行前期布局。在民航建设当中,天融信集团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欢迎同道们前来拜访谢谢。 杜明谦:主持人问题是一大一小两个。下一步我们各单位在新基建促进机场发展方面的一些举措。一个大的实际上今天两次提到,就是咱们民航应该说建国以来关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落地程度的科技创新,投入了102亿,一千多万,17个研究中心,125个研究平台。基本上涵盖了行业当中关键的研究领域。为什么新基建可以创新,它首先本身就是一个新基建,新基建第三类是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它本身就是这样一个项目。 按照局里的规划,二所承办之后,这个平台服务全行业的创新,当中最核心的观念就是两个协同或者两个融合。 第一,那么多面向全行业的研究平台,它在将来研究过程当中,科技创新过程当中是融合起来的,不是今天说研究一下装备,明天研究一下行李,过两天研究一下那个,原来是各个院校或者高精企业,这一块未来创新一定是协同起来,因为行业面临的问题,下面的顶层系统往往最后是融合在一起,不是一个单一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这个平台将来是行业内外的科技资源大家聚集在这么一个其中一个,行业当中的这种科技创新的新基建平台上,一起来协同开展这样的科技创新工作,写技术研发工作和推进工作,这是产业链的一些,我觉得体系建设管理的这些东西,不释放这些活力,不释放这些创新活力也发展不起来。 再讲一个小的方面,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装备,咱们民航当中包括行李物流有大量的顶层业务装备,这些装备本质上还是属于制造业。现在正在规划做一个航空物流领域的一个工业物联网。 民航我们大飞机不在这个里头,工业互联网它是对于持续提升你的从规划研究到原创到规划研究,到最后运行保障是一个综合性的保障体系,对于民航采用的装备之后它的创新能力,升级换代的能力,以及投运之后保障能力,我们通过装备这个点在这个点上也构建新基建,这也算是一个新基建,去构建这种能力。 卢红金:浪潮在助力新基建这一块,从两块来说,首先产品纬度方面,在座的各位对浪潮了解比较深,可能更多地对浪潮的印象是一个服务器厂商,当然服务器浪潮确实做的非常好,在Q2已经做到40%的份额,但是浪潮已经不仅仅是服务器的厂商,它是面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就像我今天提到的面向民航下一个五年,浪潮以计算中心作为一个支撑,在此这一块,浪潮不仅是提供算力的生产,同时在算力的调度、释放各个方面都会提供相应能力。 以具体的产品来说,浪潮现在也已经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5G的专网打造方案,一系列跟行业应用紧密结合的方案,如果大家今天入场的时候,在我们的展台那个地方看到,我们展台放了一个黑色的盒子,那是我们针对边缘计算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刚才二所片子里面提到,会在里面加入AI场景,这种AI为了保证延时性,把AI的算力供给结合到场景中,而不应该放到后台的数据中心,这就需要边缘终端,另外一方面结合到民航长期跟二所还有航空器合作,浪潮一直在科研单位还有行业内的科研单位为行业赋能,因为智算中心,还提供算中心提供相应的服务。
主持人:我们在注意到民航新基建发展,不仅是一家单位搭建,更需要行业的各单位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方面,各位嘉宾有没有一些建议,或者一些需要支持来在我们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郑颖尔:我来抛砖引玉,在信息化融合方面,民航已经做了数据的融合,现在航科院做落安全QI的数据,我们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融合,在具体的应用场景方面,就需要跟更多的业务单位进行联合发展和合作。 所以就从数据到应用场景这个链条到反馈,整个链条如何打通,就需要我们多方单位的协作。 赵仙:主持人这个问题,我觉得问的非常好,新华三也一直秉持着包容的理念,怎么样跟业内业外的合作达到融合的效果,我们公司总结起来就这么几点。 第一,在合作过程当中,要有清晰的边界。比如说新华三一直是坚持做技术底座,我们不会去做某一个行业的智慧应用,不会去跟合作伙伴抢蛋糕这是共赢的第一个基础,就是边界。我们也一直坚守着我们的边界,把所有的研发、市场、都投入在技术底座的打造和宣传上,为合作伙伴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加开放有力的平台。 第二,像刚刚前面这位老师说的,找到一个场景。我们融合的方案,需要满足客户的哪些场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在一起搞一个实验室,打造一个产品,我们不可能是一些研发自身的一些想法,而是基于客户的一些场景诉求。找到一个合适的有前景的合作场景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以上两点,我相信就能够跟合作伙伴,达到一个共赢互惠合作效果,这是我们的一些心得体会。 景鸿理:融合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跟研究所跟用户单位互相合作这叫融合。还有一种在数字世界当中它内在的关联度,他们那些方面融合,比如说数据治理,要看到这个。很多的业务的场景,怎么把业务的场景进行融合,怎么把它消除信息孤岛,让他们在业务链打通,比如说行李跟你的数据是否有好的方式,不能一下子建了七八个信息系统,数据之间不融合。 在业务上,我们愿意和各个用户单位、研究所单位加强合作,因为企业单位这里面有产品也有技术,更多地来自客户单位的需求告诉我们,我们共同来研究,包括研究所。企业跟企业之间,研究所跟用户单位之间,有事的时候,都愿意来找我们,我们有的时候想找你们还找不着。 杜明谦:前面几位嘉宾讲的非常好,我就补充一点,包括上一周在厦门四型机场的会,我也是说希望,实际上现在行业已经明确了,供需不平衡,我们要大发展。但是新技术的供给不足,或者好像没有形成合力,当然供给是指国内,民航是全球采购,但现在强调内循环,是自主可控的东西还是不足,所以把未来行业的发展,或者新基建智慧民航把供给侧能力的提升,体系的建立等等作为行业一项工作来抓。 我觉得如果要快速地发展,是不是有意识把供给侧有一个体系机制做起来。 第二,我们是行业中的产学研用这个体系,有没有可能自觉地做一些事情。据说,9月的时候BIT腾讯他们20两家成立了一个新基建服务联盟,我不知道大家看到没有,我不太清楚内容实质,我知道行业自己来联合,我们产业可以自己形成大力某个领域的协同创新联盟,中国民航报社把这个也串起来,像这样的大会非常好,类似于这样的不仅是观念的交流,真正的项目可以协同起来,这也是一种办法。 卢红金:浪潮在融合开放这一块,有三点。一个是本身浪潮的态度,另一个是对行业像主持人说的浪潮的需求,再就是浪潮的针对信息化实践提出一个建议。 首先从浪潮的态度,浪潮在开放融合这一块,一直是开放的,我们的态度是打造平台+生态。浪潮本身也是对外提供一个平台,从新基建的构造上也能看到,智算中心整个是支持新基建建设。回归到行业上,浪潮也是以平台+生态,浪潮自己去做一个平台,向上联合合作伙伴以及共同打造民航生态。 刚才我说到需求,可能跟智算中心也有关,智算中心也有关,在民航开放三个标准,我们希望把标准的范围继续扩大,更好地制定。民航单位是涉及到很多的像机场、航司、空管,涉及到非常多的单位去进行协同,只有把标准做好,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打造一个新型民航进行一个新基建。 最后一个建议,浪潮确实是一个传统的厂商,更多地能力还是在底层,希望在信息化的建设中,更好地去将底层能力跟实际的业务需求进行结合。 如果不参考业务的话,可能信息化建设就不会符合我的需求,这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今天上午,崔晓峰局长提到:民航将在“十四五”推动建设智慧平台,各位嘉宾能否为我们展望一下,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民航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将是什么? 卢红金:就像刚刚我说的,未来智能计算跟智慧服务是民航一个主要趋势。随着发展,智慧计算在民航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我早晨起床可能就会通知我,让我选择托运行李的方式、然后去我的门口去接行李、坐自动驾驶的车去到机场、到机场之后人脸识别检测到我的身份、给我规划路径配餐等等。我认为,民航下一个五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在民航落地。 杜明谦:今天大会都是围绕着这个方向在讲,有很多的畅想。这里我谈谈,未来民航真正做到高度自动化,有一个东西很困难,但是一定是核心。所有的一些智慧,基于对底层业务的感知,你感知的越准,那么你决策依据就会越多也会越聪明。 民航业务形态太复杂,需要感知的东西太多,非常繁杂。未来我觉得这个领域,可能是需要技术突破,需要一些很多方面去研究去做的事情。这些东西在以后大数据也好,我相信全国这个领域大公司大资源是非常足够,移植过来很快,但是相反的底层的感知还不够成熟。 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物流、做行李,现在感知到哪一个空间聚集的哪个点有一件行李,这是传统的。现在我可以感知到是谁的行李,将来我能感知到这个行李是什么颜色、大小、重量、材质、有没有破损,在此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开过包,有没有全流程的感知它。 不同纬度、不同程度的感知,对你最后上面的系统底座的一些新东西,我觉得在民航这个领域是非常关键的,我个人的观点。 这个做好下面就相对比较快一些。 景鸿理:智慧民航做好之后,我畅想它是个什么样子,从技术上来讲,数据肯定是大的不能再大,我们对感知数据上来的各种的高精尖的人工智能算法,一定是设计的特别高大上。 智慧民航真是建好了,我个人的体验是什么?就相当于我身边有了一个贴心秘书,我想干什么就会马上告诉我,有人替我在那里操心,这是我对未来的畅想。谢谢。 赵仙:我想未来的智慧民航,会向着以机场为核心智慧航程发展,智慧航程这个词也不是特别,我们以机场为核心,方圆几十公里构建一个小型的城市,现在很多机场在打造这样的临空经济带,现在我们做的智慧机场的创新,都是基于机场本场的创新。 我认为在未来五年之后,可能以机场为核心一个区域型的智慧航程出现,它的出现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端到端的个人出行的体验,最好的体验从出门到打车开始,到登飞机再到落地整个过程有一个端到端的流程。 我们经常在讲网络里什么体验最好,就是保障你体验固定包是最好,同样在人的体验过程当中,能够保证端到端的体验,这种带来效果的提升我认为是最好的,未来智慧航程建设,将会把智慧机场积累的创新经验,向外扩展辐射,去打造涵盖面更广意义更大的经济体的生态,这是我个人的想法。谢谢。 郑颖尔:提到畅想未来,我认为端到端的体验很重要,更重要的体验是延误安全。 民航系统我们现在是3700架飞机,我畅想五年以后肯定是翻倍,7000架飞机,我们出行人数从现在的10亿到14亿,乃至20亿,而我们的过程跟安全更高效,最重要的是不延误。
主持人:我刚刚收到现场观众提的问题:机上WIFI模式的盈利是怎么样? 赵仙:新华三企业的WIFI排名第一,机上装WIFI的资质问题,新华三通过OEM资质,提供机上WIFI功能或者一个服务这是第一步。 那么怎么盈利?其实飞机的盈利,重要是内容营销一些广告,当你在飞机上去打开机载WIFI所推送的广告,而是靠内容平台去盈利,给旅客提供一种服务,当你看这些内容和页面的时候,实际上为盈利创收做自己的一份贡献。 好比什么样的广告分数最高,肯定是流量最大,当WIFI使用人数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明显感到广告价值起来了这就是内容营销的模式。 |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