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郑颖尔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郑颖尔

郑颖尔: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在我们民航信息化论坛上分享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民航大数据领域的一些研究和成果,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大数据赋能民航更安全更高效。

在接到论坛组邀约的时候,我们就说要讲大数据、信息化、信息化在新基建应用。我们能频繁地发现出现一些词: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大数据……他们之间跟信息化之间有什么关系?感觉上他们天然地被绑定在一起,但是关系又很暧昧,怎么样成为智能化?来之前我们内部开了一个会,今天到现场发现大会跟这个想法不谋而合。大家能看到会场外面的脚地展示有信息化论坛20年来的大会主题,从一开始网络信息化到现在一直频繁地提到的智慧民航,从这些主题的变迁,其实可以看到民航信息化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工作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其实都是随着我们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地更新和创造。这几年广泛提到的数字化转型都是信息化在新时代发展的进程。

如何具体来理解信息化、大数据、知识、智慧关系。可以这么说,随着不断地完善信息化,大量地数据就会感知、被记录,相应大数据概念和大数据技术节随之应运而生,有了大数据就需要考虑下一步大数据用途在哪里,价值在哪里,用数据挖掘和探求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和关系。而这些规律和关系,称之为知识。有了知识就可以理解线下定位问题,比如说上午包司长提到供需不平衡,就是民航的问题,到了下一步就需要解决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智慧,智慧就是一种抉择,怎么来解决供需不平衡,就有很多方法,我们提到供给抑制需求都是方案,哪个最优方案,这就考验到智慧,大数据通过缄默,提出可理解的辅助方案解决问题。

到这里从信息化到大数据到智能化全过程一个总统,而我们航科院大数据中心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精准定位问题,然后通过数据建模在安全和效率两个方面尝试性提高一些安全解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在提到加快新基建推动双循环,我们现在的发展是面向人民群众需求的发展,是满足国内群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民航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出行运输需求,从民航强国的战略就有一个具体目标,起码得满足14亿人人均出行一次需求,这种需求下需要解决的安全保障压力,运行效率就不再是理论上的一种能力,一个孤立问题,它是一种在不停运转复杂真实系统中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一种能力。所以需要通过大数据接触手段,对系统进行解构,通过大数据对系统建模,来提升系统的解决。

我们具体的工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民航安全方面,首先解决思路,就是从民航的飞行品质的监控,上升到对于民航飞行技术的评价,具体通过起飞台轮,通过大数据对技术建模画像,一整套的完整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也得到实际的认可,开始实际论证。

这是我们建模过程结果,结果很明显,我们驾驶技术是可以被数字完美的刻划,同时也符合大数据定律,也就是说每个参数都有一个分布,所有的点都远离我们的中心正台分布中心的那些点都是有可能潜在的技术问题技术风险区域。

第二个方向,我们在运行效率中我们是从天上地下一盘棋的角度,对全国一体化包括空域、机场、终端区作为整体进行数据建模。

具体来说,我们模型分为两个层级,第一个称为粗颗粒力度模型。第二步称为细颗粒度模型一整套的系统模型。很开心的发现,我们的模型精度随着数据的增加,精度在逐步提升,现在千万级的机场关键节点的预测,已经精确误差范围控制在十分钟之内。

我们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应用在全国航班调控和航班调优领域,可以对千万级机场运行品质进行分析,也可以对每个航班的运行品质分析,同时也能服务于航班时线和航班申请的优化。在运行系统的建模第二个应用就是空域优化,通过数据的瓦解,快速地定位系统中薄弱环节,侦查拥堵原因,这可能跟传统的拥堵原因不同,我们考虑的是三网融合,我们将机场网、航班网、航路网,往往是天上的拥堵是地上造成的,地上的拥堵是天上造成的,这就是基于真实世界的选择。

第三运行容量的评估。我们搭建了运行容量评估系统。首先定义了一个新的容量单位运行容量,这个容量基于规则,同期仿真规则不同,我们讨论真实世界中的机场容量。也就是说我们把每个机场都放到这个系统里,讨论他在运行系统中,到底它的容量是一个怎么样情况,是一个怎么样动态变化的情况,我们也做了机场群的容量评估。不光讨论了它在系统里的关系,我们还讨论机场与机场之间,是否有错峰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单个机场或者整个机场群的容量评估提供一个更加真实的评价,以及更加切实有效地建议。同时我们也能为评估调控下的累计效应做分析。每年我们局方进行各方容量调控,某些效用是怎么有的,我们也对其进行的评价,并且提供了调优的政策解决方案。

我们也考虑了新机场新跑道的优化建设,跑道的扩容他们的使用需求,他们有没有匹配的空域资源投放,在我们系统中进行模拟和评估。

最后总结一下,在信息化是跟信息化的基础上长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长出的智慧,这个智慧的果实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这是需要我们讨论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也希望跟各位同仁一起携手合作,更地满足我们人民群众需求,真正地实现我们智慧运行。

这是我们单位的地址和我的联系方式,希望可以跟各位同仁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谢谢大家!

【PDF】大数据赋能民航更安全高效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01103_1313357_sj.html